麻曉東
面臨新形勢,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如何落實好中央紀委提出的“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要求,卓有成效地開展反腐倡廉工作,為企業健康有效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是紀檢監察部門面臨的新課題。如何順利在國有企業中實現“三轉”也成為國企紀檢監察干部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斷實踐。
一、結合國企特征,全面理解“三轉”
如何將“三轉”真正落地,就要切實結合國企自身的特點,結合本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特點、焦點、風險點,不能照本宣科,教條地推進本單位“三轉”工作的開展,否則就失去了“三轉”的真正意義。因此要接地氣地認識“三轉”。目前有的紀檢監察部門收集線索、信訪初核、查辦案件的工作量非常小,有的小單位甚至幾年都無線索可查,紀委、紀檢監察部門查辦案件職責幾乎沒有實現。轉變職能后,實現 “沒有必要參加的不參加”、“不該管的交出去”,集中辦理主業。
二、立足當前形勢,“三轉”面臨顧慮
1.環境顧慮:“三轉”的根本是轉職能,但僅有紀委“轉”是不夠的,要其他相關部門一起“轉”,才能真正實現職能的轉變,各司其職,發揮其他職能部門的自我監督作用和紀委的再監督作用。
2.風險顧慮:紀委實現“再監督、再檢查”的職能,退出“過程監督”的環節,其他部門自我監督若跟不上,“過程風險”將如何防范,要成為重點考慮的問題。
3.能力顧慮:大多數企業中的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經驗都是師傅帶或者自己在實踐工作中摸索,或者延續以往的工作經驗,要開展“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對紀檢監察人員的崗位職責和業務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單位紀檢監察隊伍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對實現“三轉”效果有所影響。
三、找準關鍵點,推進“三轉”順利實現
準確定位,為落實“三轉”夯實基礎。一是改變原來成立或參加議事協調機構,參與業務部門業務檢查等工作的習慣,運用廉政約談匯報、提出監察建議等方式,履行監察職責,開展監察業務。二是改變過去沖鋒在前,牽頭主抓的工作思路。堅持“誰主管、誰負責”,把監督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對相關職能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承擔監管職能的監督上來,把監察力量從復雜的具體檢查事務中解脫出來。三是改變過去參與一般性業務的做法,向履職監督轉變,采取問題導向,聚焦腐敗問題、作風問題、紀律問題,集中精力開展監督檢查,防止將監督主體錯位為執行主體。
(作者單位: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瓦窯堡采油廠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