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斌
?
內心獨白在人物塑造中的運用
■朱衛斌
摘要:無論是戲劇還是電視或者是電影,內心獨白對于塑造人物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內心獨白,可以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充分的體現出來,引起觀眾的共鳴和同情,讓人物的形象更加豐富。當然,在使用內心獨白的時候,一定要保證連貫性和完整性,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本文例舉了大量的內心獨白的事例,來了解如何在舞臺表演中通過使用內心獨白來塑造人物,并就如何更好的運用內心獨白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內心獨白舞臺表演人物塑造規定情境
內心獨白是一種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無論是小說、電視還是電影中,都經常見到里面人物的內心獨白。而現在,有很多演員以及表演專業的學生在進行表演的時候只注重自己外部的表情以及動作等的變化,而對于自己的心理活動不夠重視。雖然心理活動不可能直接通過人物的嘴里說出來,但是作為表演的一部分,卻能夠充分體現出人物的情緒以及性格,因此一定要重視對于內心獨白的挖掘。
在舞臺表演中,內心獨白是一種比較常用的表現手法。由于舞臺表演的時間及空間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內心獨白的使用就使得舞臺有了豐富的表現形式,對于塑造人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舞臺表演中,內心獨白作為有聲表演的一種補充,是對人物心理活動刻畫的重要手段。演員在表演內心獨白的時候,主要使用表情以及動作,并且整個表演過程必須是完整的,需要貫穿表演的整個過程。而獨白則是將心理活動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讓觀眾直接了解到演員的內心。內心獨白一般不以明確的形式表演出來,但是卻貫穿于整個表演的過程中,并且通過有形或者無形的形式體現出來。內心獨白是外在表演的一種補充。人物在舞臺上面表演的時候,除了肢體動作以及表情之外,臺詞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有的時候,臺詞是人物真實意思的表示,但是有的時候臺詞與人物要表達的內容是不一致的。從表達方式來說,內心獨白是一種思想活動,并不需要完全借助于語言表達出來,因此這是外在表演的一種補充。通過內心獨白的表演,觀眾可以了解到人物在自己語言之外的內心感受,進而更好的理解這個人物。
內心獨白是指在規定情境中人物行動過程的思想活動。演員在創作中運用內心獨白規范人物的思考,并且組織成不斷的線。不論在說出臺詞時,組織行動時,或停頓時,還是在傾聽對手臺詞時,都在自己內心即興地產生出無聲的內部語言,這種內部語言有時是一個詞組,有時甚至是一個詞、一個問號或者感嘆號,并非必須有完整的語句形式。演員正是利用這種即興創造而又相對獨立的內心獨白,在演出中生動靈活地再現出人物的思考判斷過程。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內心獨白更接近于一種無聲的表演,并且這個表演是十分連貫的,是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對內心世界的一種體現。或者說,內心獨白是一種更高深層次的表演,這種表演不是停留在語言以及肢體動作之上,而是將自己當劇中人物之后的自然流露。
舞臺表演的內心獨白主要有三種類型,可分為以下三種,第一種是直接內心獨白,這種內心獨白實際上就是“獨白”,也就是演員在表演的時候直接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講述出來,并且這種講述是沒有明確對象的。第二類是間接內心獨白,也就是將人物的內心活動借助于他人的口講述出來,這種講述也沒有明確的對象,主要是為了說給觀眾聽。第三種則是無所不知的描繪,這實際上就是“旁白”或者是“畫外音”,通過一個脫離于舞臺的聲音將人物的內心活動展示出來。
心里有是人物內心世界,即人物性格的內在反映。臉上有是人物的外部行動,是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現。如果沒有內心活動,演員就無法自如的外化行為動作,觀眾就無法知道角色的性格特征。如果沒有心理活動,外部行動就失去了創造的依據。所以,角色的出言吐語、行動舉止等,都必須以厚實、準確的內心活動和思想動機為基礎,才能創造出豐滿的人物形象。
認真探索角色的內心獨白是演員在舞臺上或銀幕前的基礎環節,演員的每一個肢體語言、情緒、情感的體現,都需要內心活動的保證。戲劇表演的肢體語言相對來說比較放大和夸張,而影視劇表演的肢體語言則需要含蓄和細膩。比如一句簡單的臺詞:“他(她)聽完電話之后,哭了。”單憑這一句話,就能分辨出演員對角色內心獨白的把握程度。一般演員會直接嚎啕大哭,那樣很快的把行動外化,讓觀眾直接看到結果,這樣的表演是浮于表面的。而真正去探索人物內心的獨白會將會把人物情緒內在的爆發,從而體現人物狀態。例如:電話從手中滑落,嘴唇發抖,渾身顫抖,雙手掩面,抽搐哭泣。這一系列外部的行為動作都是演員在探索人物內心獨白時做出的真實反應,相對于越過內心獨白直接演繹,就會使人物的行為動作更加真實自然的流露出來。
戲劇中的沖突都是十分集中的,而在這樣集中的沖突之中,人物的思想也會出現困惑的混亂。這種困惑和混亂如果僅僅是借助于對話,是不能夠很好的呈現的,而使用內心獨白的方式,將可以很好的讓觀眾感受到人物的困惑與混亂。由于獨白也是內心獨白的一部分,因此接下來將以《哈姆萊特》中那段著名的獨白來說明,內心獨白是如何體現人物思想上的困惑和混亂,同時也符合人物的性格以及行動邏輯的。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經典悲劇之一,寫的是王子哈姆萊特為自己父親復仇的故事。在該劇中,當王子看到自己的母親嫁給自己的叔父時,他感到十分絕望,決定了絕自己的生命,離開這個丑惡的世界。這個時候,老國王的魂魄出現了,他向自己的兒子講述了被妻子背叛并且被親弟弟殺害的過程,他希望兒子為自己復仇。這個時候,王子開始感到困惑與無助。一方面,他認為兇手應當得到應有的懲罰,他有責任為父親復仇。另一方面,他又感到自卑,認為自己不可能成功復仇。這個時候,他開始獨白道:“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死了;睡著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之中,我們心頭的創痛,以及其他無數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局。”
內心獨白對于塑造人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對于人物的性格以及情感的深層次的體現。在舞臺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復雜的,但是表現形式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正因為這樣,觀眾需要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內心獨白來讓觀眾理解人物,進而加深對戲劇的理解。為了做到這一點,演員需要加深對劇本以及人物的理解,并且在具體表演的時候采用恰當的形式,讓自己的演繹更加符合人物的性格,也更加符合劇本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袁小華.從自然與生命的視角考察哈羅德·品特戲劇的創作分期[J].國外文學,2013,02:51-61.
[2]孟姣.制造獨特的戲劇性——以林兆華2004版《櫻桃園》舞臺劇為例[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03:37-38.
[3]鄒魯路.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戲劇家、小說家、詩人福瑟[J].戲劇藝術,2014,05:90-94.
[4]焦嬌.論《夜總會里的五個人》的敘述形式[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8:88-91.
[5]馬昱.從《小宇宙》看舞臺劇的教育實現[J].藝術教育,2012,04:92-93.
[6]王子昀.文字符號與電影鏡像——淺論《時時刻刻》從小說到電影[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