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良
?
辦好文體節助推群眾文化活動提檔升級
■劉志良
2015年11月25日下午,西來鎮第四屆文體節朗讀決賽暨閉幕頒獎儀式圓滿結束。至此,西來鎮第四屆文體節完美收官。
西來鎮第四屆文體節于10月15日開幕,歷時40天。先后舉辦了社區文藝節目演出、錫劇周傳統節目展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巡演、抗戰電影展映、抗日故事演講、抗戰書籍朗讀以及“和平與夢想”征文等系列文化活動。同時還開展了籃球、拔河、象棋、乒乓球、摜蛋、跳繩等體育賽事項目。整個文體節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精彩紛呈。先后有936名演員與選手和150余名裁判、評委、工作人員參與各項活動,觀眾更是達到了21000余人次。靖江日報、靖江電視臺、靖江廣播電臺、泰州晚報等新聞媒體先后8次進行了采訪報道。文體節規模大、檔次高,群眾參與面廣、效果明顯、影響深遠,增強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助推了群眾文化活動提檔升級。
西來鎮群眾文化活動向來活躍,這些活動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大塊:一是鎮宣傳文化部門組織開展的活動;二是群眾業余文體團隊自發開展的活動;三是參與上級文化體育部門組織的活動。各種各樣的活動雖常年不斷,但猶如一只手上散開的五根指頭,缺少拳頭一樣的合力。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我們認為:第一,要改變平時零碎敲糖式的各種文體活動,使之整合,匯集成系列活動。因為,文化站人員少,事務多,忙于應付零零碎碎的文體活動,效果不佳,而且群眾看了也不過癮。更煩惱的是,申請活動經費手續繁瑣,難以落實。第二,隨著時代進步,群眾文化活動也在向更高層次發展。群眾已經不再滿足于年復一年的老一套活動形式,他們追求的是時尚新穎、參與性強、趣味性濃、自我表現突出的文娛活動。群眾的追求和呼聲倒逼文化工作者動腦筋、想辦法,力求在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上有所創新和提高。而舉辦文體節正是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一種創新形式。第三,西來鎮作為江蘇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理應在群眾文化活動上想出新點子,走出新路子,作出新貢獻。要想方設法為群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要以出色的業績對周邊地區群眾文化的發展和繁榮起到引領和輻射作用。第四,借鑒靖江市每年一屆的文藝節及其他專題藝術節等活動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結合本鎮實際,西來鎮已經具備了舉辦文體節的各種條件。因此,西來鎮從2012年起開始舉辦文體節。
總結我鎮連續舉辦四屆文體節的實踐經驗,我們深有感觸,文體節要辦得有聲有色,有序有效,在方式方法上必須創新務實。
(一)搭建工作班子
作為文體節主要承辦單位的文化站,要認真進行前期調研,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提出初步實施方案,經鎮黨政聯席會議討論通過后,以黨委文件下發關于舉辦文體節的實施意見。根據《實施意見》要求,明確鎮黨委、鎮政府為活動主辦單位,鎮黨委宣傳科、文化站、工會、團委、婦聯、中心校為承辦單位。成立文體節組委會,由黨委書記任主任,鎮長、黨務書記為副主任,鎮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及承辦單位負責人為組委會委員。組委會下設四個組,一是由鎮紀檢書記任組長的仲裁組,負責制訂活動規則,安排裁判、評委,對活動過程中出現的爭議進行仲裁。二是由鎮黨委宣傳委員任組長的業務組,負責活動項目設計,為參與單位和個人提供咨詢與輔導,對各單項活動工作小組進行業務指導。三是由鎮黨委組織委員任組長的后勤組,負責文件、通知、主持詞、講話等文稿撰寫,活動場所準備,活動用品配備,經費籌措與發放等工作。四是由鎮黨委政法委員任組長,公安、綜治、醫院負責人為成員的安保組,負責各項活動安全保衛工作,制訂安全預案,維護秩序,處置突發事情。
(二)編排活動日程,印制秩序冊
根據《實施意見》要求,編排文體節活動日程安排表。將開展各單項活動的時間、地點、協調領導、責任人等以表格的形式排列出來。按照日程安排,成立相應的單項活動工作小組,由協調領導任組長、責任人并抽調其他人員為成員,注明活動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在此基礎上,編印文體節秩序冊,秩序冊應包含組委會及各工作組成員名單、活動日程安排表、各項活動和賽事規則、各單項活動工作小組組成人員、文藝演出節目單等內容。秩序冊印好后,召開參加單位領隊會議,發放秩序冊,并要求各單位按秩序冊要求積極準備參加。
(三)精心組織活動
1.節前準備充分,重點做好三件事。
一是要召開工作小組成員碰頭會,明確分工,檢查落實各項準備工作情況。二是要提前通知各單位領隊或個人,保證報名者按時參加活動。一些大型活動如文藝演出、籃球、拔河比賽等,還要先召開領隊會議,明確規則,細化任務,強調安全,確保成功。三是要對活動(比賽)的每個環節仔細梳理,以便開展活動時有條不紊、忙而不亂。
2.節中組織有序,嚴格把好“三關”。
一是要嚴格把好活動規則關。要按規則規程組織開展活動,裁判員或評委要秉公評判,力求規范,減少爭執。二是要嚴格把好秩序關。井然的秩序對活動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三是要嚴格把好安全關。一些場面大、觀眾多的活動更要注意安全,如文藝演出等活動,觀眾動轍上千,如無序而擁擠則易出安全事故,要與安保組對接,制訂安全預案,防患于未然。此外,各單項活動負責人(一般為鎮領導成員)要全程在場,以示重視。
3.節尾完美收官,做好總結表彰工作。
整個文體節活動的收官之作是舉行閉幕頒獎儀式。閉幕頒獎儀式是一項重要的活動,它既是文體節工作的總結,又是文體節成果的展示,應以鎮黨委文件下發關于表彰文體節活動先進單位和個人的決定。出席會議的對象為組委會全體人員,各村、學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獲獎者、工作人員(裁判、評委)、鎮機關全體人員以及群眾代表等。閉幕頒獎儀式的議程是:先舉行一場精彩而簡練的活動(如決賽,時間在1小時以內),接下來是觀看各項活動專題記錄片(10至15分鐘),緊接著舉行閉幕式。由鎮長主持,黨務書記宣讀表彰決定,分批次為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獎,最后鎮黨委書記作總結講話,宣布閉幕。
(一)文體節提升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檔次,擴大了文化影響力。
文體節是全鎮性的活動,規模大、項目全,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文藝活動風格各異、絢麗多姿;體育賽事群英薈萃、精彩紛呈,群眾對各項活動的參與和欣賞有著更多的選擇,獲得感強。如在西來鎮百姓大舞臺舉辦的錫劇周傳統劇目展演,每晚一本古裝大戲,連演一周。最多的一天有四千多名觀眾,連周邊鄉鎮群眾都趕來觀看。戲迷們感嘆“我們已有好多年沒有這么過癮地看大戲了,真帶勁!”文體節閉幕頒獎儀式是鎮黨委、政府每年舉行的綜合表彰會之外的又一個綜合表彰會,其影響足以讓群眾文化活動深入人心,登堂入室,在各單位全局工作中占據一定的份額。文體節獲獎成績將作為年終對各村、各單位文化工作百分考核的依據,并直接影響考核排名。文體節提升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檔次,提高了文化工作的地位,有力促進了群眾文化的蓬勃發展。
(二)文體節緩解了在人員和經費方面存在的不足,減輕了文化干部的壓力。
文體節的舉辦,使文化活動的組織實施,由以往文化部門單打獨斗,變為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大部分機關科室(或駐鎮單位)負責人全員參與,且文體節活動所需經費由鎮財政直接列支,保障有力。鎮宣傳文化、工會、團委、婦聯、中心校作為承辦單位,齊心合力搞活動,屆時共享活動成果,提高了各承辦單位參與開展文化活動的積極性。這樣,全鎮上下就有更多的人參與文化活動,知曉文化、感受文化,文化意識得到了加強。
(三)文體節鍛煉了文化干部和文藝骨干,提高了文化工作者業務水平和能力。
文化工作者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角,是整個文體節活動的設計師和施工員,應當具備過硬的業務知識和技能,擔當起組織實施的重任。事實上,每搞完一屆文體節,通過總結,總能發現活動中存在的一些缺失,總能積累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創新做法,便于下屆文體節做得更好。文化工作者在活動中學習技能,在活動中積累經驗,在活動中改進提高,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就連工會、團委、婦聯、中心校的同志,經過幾屆文體節的歷練和熏陶,也逐漸熟悉了業務,能夠獨當一面地組織開展一般性的文體活動或賽事了。另外,群眾業余文體團隊、村、學校、企事業單位文體管理員、文藝骨干的工作經驗和業務水平也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舉辦文體節活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要爭取鎮主要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可以開展小規模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營造聲勢,讓領導看得到文化活動帶來的好處,取得支持,進而從鄉鎮財政支出的盤子里分得一杯羹。西來鎮每屆文體節的費用都在20萬元左右,這便是領導重視的首要表現。二是要視具體情況,合理謀劃設計文體節活動規模和項目。要預先考慮財力、參與人群、節目資源、成功幾率等要素,便于掌控。三是要選準舉辦文體節活動的時間。在時間選擇上,主要有兩個原則:一要避開農忙季節,二要考慮天氣因素。因為有不少的活動是在室外進行的,所以,氣溫要適中,太熱太冷、雨水多的時節都不適宜。從西來鎮連續舉辦四屆文體節的實踐看,一般以4、5月份或9、10月份為好。四是要重視安全工作,安全無小事。再好的活動,也經不起一次安全事故的沖擊。文體節組委會里必須設置安保組,具體負責每次活動,特別是大型戶外活動的安全評估、安保預案的制定和現場保衛等工作。五是要做好宣傳報道和資料收集工作。開幕式、閉幕式和主要單項活動均要聯系宣傳媒體進行宣傳報道,讓更多的人知曉、了解活動,達到營造聲勢,擴大影響的目的。同時,要做好資料收集歸檔。因為無論付出多少辛勞,活動搞得有多好,不留下資料痕跡也等于白忙。活動過程中的原始資料很珍貴,片言只語也比后期補充的強。活動過程中要明確專人負責此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