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炳
勸君莫學『巧舌妞』
□陳思炳
傳說從前有個巧媳婦,長得兩片薄嘴唇,巧舌如簧。一天午餐,她先給公公盛了碗飯,公公吃了一口,贊道:“真香,今個我吃三碗。”媳婦聽了,得意地說:“喲,沒想到我做的飯這么合您的口味!”公公吃第二口時,忽然“哎喲”一聲:“哪來這么大一粒砂子?”媳婦忙答:“小姑剛才淘的米。”公公又用筷子在碗里翻了兩下,鼻子湊前嗅了嗅說:“好像有些焦味?”媳婦又順口蹦出一句:“那是媽多添了一些柴啊!”
現實生活中,類似“巧舌婦”這樣的干部不乏其人。只想聽表揚話,不愿聽批評話。只想有權力,不想擔責任。上級來檢查工作,攬功諉過。講成績,將過去的成績說成是現在的,將別人的成績說成是自己的,將預想的成果說成是現實的;指問題,將主觀的問題說成是客觀的,將自己的問題說成是別人造成的,將思想意識問題說成是工作偶爾失誤的;查其問題存在原因,說那是上級不重視,下面不理解,左右不支持。
這種“巧舌婦”式的干部,就是臨事而怯,遇責則“推”,缺乏擔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的出臺,就是要警示全黨,失責就要問責,在權力和責任的關系上,責任是第一位的。“為官避事平生恥”,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遇到問題,要迎難而上;出現問題,要主動擔責。面對上級黨組織問責時,真正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在對下級問責時,既敢較真碰硬,做到“有責必問,問責必嚴”,同時,還應主動從下級的失職失責中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切實擔當起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領導責任。對那些只想攬權,不想擔責,面對上級黨組織問責時,巧舌如簧,推卸責任的人,就要嚴格執行問責條例,決不姑息,從嚴處理,使這種“巧舌婦”式的干部不再有市場。(本欄編輯韋瀟何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