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黃小霞
?
梁山伯與祝英臺(外六章)
湖北 黃小霞
窗外是三月。和在春天里盛開的女兒心。
因為金亮的油菜花香在春風的引誘下已經漫過了河堤,漫過了山岡。
云兒飄。魚兒游。春風,正裊裊。
粉蜂飛。彩蝶舞。書聲。朗朗。女扮。男裝。
一個經典的愛情。在蝴蝶的翅膀上駐足。為一個民間傳說,打開寂寞了一冬的美麗。
而我在春天的詩行里,四處尋覓——
所有表達深情的句式:油菜花的清香。白蝴蝶(年少時在鄉間聽大人們講過,白色的蝴蝶是梁山伯和祝英臺幻化而成,還叮囑我們不要捕捉)翻飛的翅膀。在書聲之外,抒寫著綠肥紅瘦的心事。季節的相思里,寫滿綠色的柔情和一個女子跳墳的故事。
“槐蔭大道”上并沒有槐蔭樹,就如“董永公園”并沒有董永其人一樣。有的,只是一個模擬的人像。
牽牛花。老黃牛。貧苦無依的少年郞。他們把槐蔭樹種在黃梅戲里,以便為美好的愛情,開口說話。
天池。織女。良善貌美的七姑娘。她們把喜鵲喂養在銀河邊上,以便為一年一度的“七夕節”,搭一座重逢的橋。
把愛情的種子留在人間,為一個民間傳說,留下證據。
把品德行為烙在人們的心里,為一個城市命名:“孝感”。天下。
嘆只嘆:天上。人間。等級。森嚴。
一場兵敗。“垓下”被人寫進歷史的冊頁。還有:美麗的女子和那匹叫做騅的馬。
天,不時。地,不利。只有末路英雄的悲歌,在夜空中久久地回蕩……
虞美人在夜幕下的和歌,和出的只有感傷的淚滴。只好以曼妙的舞蹈動作:拔劍。自刎。以便為自己選擇一條出路。以便為愛免去后顧之憂。以便,讓那滴從劍尖上滴落的鮮血,在時間的塵埃里開成一朵嫣紅的美人花。
烏江邊。追兵。烏騅馬的悲鳴和眼淚。
江對面的父老和鄉親,成為末路英雄打不開的心結。所以他選擇了一模一樣的招式——
拔劍。自刎。
英雄配美人的同時,還成全了一部典藏的司馬遷《史記》。
一只過往花叢的蝴蝶。路過城南的春色。
從玫瑰出發,終點未必是愛情。
春色如舊。愛情卻越來越瘦。瘦成一朵即將凋謝的桃花。
當愛情遭遇現實,誰,站在古典的情愫里,試圖用一支碧簪的美麗縫補離合。
墻壁上的每一個字,如盛開著的朵朵濃愁。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個時段,眼睜睜看著那無處安放的相思,獨自在雨中哭泣。
沈園的雨,像一個奇妙的象形字,正路過窗前。像失去愛戀者的淚,濺起土腥味的心酸。
透明的籽粒里,盛著一個無望的愛情。
門隅。騎在馬背上的門巴族少年。坐在花叢中的美麗女孩。
在愛情的畫卷里。看,藍天白云。聽,雀鳥歌唱。
門隅的山。門隅的水。門隅的人喲。以為會永遠在一起的。
門隅的花香。門隅的牛羊。門隅的情歌喲。目睹了一場人與佛的告別……
布達拉宮。紅白相間的宮殿——
佛的宮殿。不宜人居住。亦不許愛情入住。
被迫成佛的人眼中,卻是如詩畫般的愛情……
青海湖畔。佛和人神秘失蹤了。
只剩下漫山的格桑花,盛開在青藏高原上,盛開在人們的心里。
是在一個三月天,路過杭州。遇見:斷橋。
西湖的柳裊娜搖曳,且并不妨礙我親近三月的視線。湖水把陽光照成碎銀狀。仿佛,依稀還能看見那位擺渡的老翁正:揚眉。捻須。笑得意味深長。
十年,方能修得同船渡——
渡你。渡我。渡他。而西湖的水,目睹了所有的過程。
千前以前。千年以后。我在斷橋邊遍尋不見那柄給愛情充當了道具的油紙傘以及觀音大士說的那個字:緣。
只看見西湖的水,仍固執地站在斷橋邊上,這一等,又是一千年。
少有的世外仙境:桃花島。和一個吹笛的男子。
用孤傲為美麗聰慧的女子修建一座精美的密室。用絕世的武功,遍尋奇珍異草——
祈望:金庸先生能讓他心愛的女子起死回生。
把用玉棺同沉大海的誓言,銘刻在桃花島上。一生。不離。不棄。
那個“射雕”的后生和那只學舌的鳥兒,一直都對他敬畏到害怕。
海水。桃花。香冢。才能聽得懂他笛聲里的凄切。
所以江湖上都說,雖然桃花島上的黃藥師擅于療傷,但是他的孤獨卻:舉世。無雙。
學苑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