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豪
城與書
林登豪
躲進水泥壘起的書房,如跳入深潭。
我坐在桌前,只感到窗外有眾多手臂在揮動,巨樹般的手在召喚自己獨守的房子。我?guī)h然不動,擁有天生的著魔——
在太陽的散射光中,我心平氣靜地與書本交談,從低調(diào)到高調(diào),吞吐量驚人,許多元素紛呈萬象,一縷又一縷的喜悅照亮自己的臉龐,許多思絮枕在哲人的臂上,抖擻精神,順利地通過沒有駝鈴聲的沙漠。
推窗,吸氣;喧囂擠進來了,嗆了我的腦門。
急忙端起案頭的茶杯,喝下的卻是柳永的情緒,蘇東坡的月色,李清照的尋尋覓覓的節(jié)奏,滔滔的言說四處流溢。巨石在水滴中洞穿,唯有文字筑成的偉岸,頑強地抗拒時間的銹蝕,在人世間的辭海中自如地游刃,覺醒的神性重放光芒。
關(guān)窗,是誰給了一種逃離感?
一本本殘缺的線裝書,似陶罐的一圈圈紋路,在不倦的眼神中蕩起遠古的泉水,雖然甲骨文,漾著隱晦的光,哲人的手一觸,失去的言語又歸來了。在一冊冊的新書、舊書中,留下嶄新的指紋,產(chǎn)生了盈盈的喜色。
雪白的桌燈折射商品經(jīng)濟的潮汐,我卻看到某些精神的拯救者沉淪成精神的逃亡者,而我卻把都市縮成書簽。
(選自《散文詩世界》2012年11期)
林登豪先生以寫城市題材的散文詩著稱,《城與書》似可劃入這一類散文詩,只不過作品正面抒寫的是讀書,以讀書逃避城市生活的喧囂。作者把讀書放置于一個不適合讀書的環(huán)境中來抒寫,效果獨特。
作者著力創(chuàng)造了三個意境:“著魔”讀書的意境、被喧囂擠進窗讀書的意境、關(guān)窗讀書的意境,這“三部曲”把城市中作為一個讀書人的讀書體驗抒寫得淋漓盡致。
三個意境皆由敘事、抒情、想象水乳交融地創(chuàng)造,作者對于讀書的體驗富有新意,細致入微,創(chuàng)造的意象豐滿、準(zhǔn)確,富有詩美,這就產(chǎn)生很強的感染力與引領(lǐng)更多人進入讀書境界的力量。
筆者特別欣賞作者對于在城市環(huán)境中讀書的精神狀態(tài)與心靈律動的捕捉所展開的藝術(shù)想象與表達的高超。
第一個意境,寫經(jīng)受住“窗外有眾多手臂在揮動”的誘惑“天生的著魔”,這是一種物我兩忘的潛心的閱讀。
“心平氣靜地與書本交談”寫出了深入讀書的情景,竟然到了與書本交談的程度,這樣的表達格外動人,因了藝術(shù)想象的獨到。
“許多思絮枕在哲人的臂上”,一個“枕”字涵蓋了豐富的思想,精準(zhǔn)而生動地表達出讀書的專注而心得豐厚的狀態(tài)。
“通過沒有駝鈴聲的沙漠”則形象地概括出攻堅克難的讀書的心境。
第二個意境創(chuàng)造的是被喧囂擠進窗讀書的意境,傳達出無奈而煩躁卻因了意志的調(diào)控而靜下心來專心致志讀書的滋味。一個“擠”字用的妙。
“喝下的卻是柳永的情緒,蘇東坡的月色,李清照的尋尋覓覓的節(jié)奏”的詩意就不足為奇了,這里運用了化實為虛的手法,將讀書的感受抒寫得有滋有味、詩意盎然。這里的“喝”同前面的“枕”、“擠”一樣,體現(xiàn)作者煉字的功夫。
“巨石在水滴中洞穿,唯有文字筑成的偉岸,頑強地抗拒時間的銹蝕”,豐滿的意象準(zhǔn)確地刻畫與表達出讀書另一種精神狀態(tài),神形兼?zhèn)?、惟妙惟肖?/p>
第三個意境描寫的是關(guān)窗讀書的體驗。
“雖然甲骨文,漾著隱晦的光,哲人的手一觸,失去的言語又歸來了”,是這一種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以人為的抵抗喧囂而沉入倒深層次的讀書境界的動人體現(xiàn)。
以上的“三部曲”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互為映襯,充滿詩意地抒寫在誘惑與喧囂的“城”中讀“書”的微妙感受與感覺,十分難得。
作品結(jié)尾的一句揭示出“某些精神的拯救者沉淪成精神的逃亡者”別出心裁,具有深刻性與警策性。
散文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