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華
【摘要】小學英語教育是以素質教育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激發學生興趣為突破口。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掌握語言本身,同時通過語言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表達情感的能力。這就決定了課堂活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英語課堂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安排多種教學活動,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意義 方法 原則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88-02
1.課堂教學活動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教學觀念是“英語就是死記硬背”,故而造成了“啞巴英語”的不良惡果。小學基礎教育必須擺脫應試教育。要想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教師就得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通過活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用已知的經驗和知識去認識和解決新的知識,從而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2.課堂教學活動的原則
滲透性原則。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去除西方文化的糟粕,取其精華。按照教學內容要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設計真實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下面我以新標準版Module 8 Unit 2 His name was Louis Braille.這一課為例,談談我的課堂活動。在本節課的最后,我給出學生2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第一,對于殘疾人我們應該做什么? 第二,從學過的這些名人身上,你學到了什么?此處拓展部分也是本課情感態度方面的培養與滲透,引導學生說出對殘疾人的關愛及今后面對困難與挫折時,應勇于迎接命運的挑戰,相信自己!
主體性原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敢于開口、勤于開口,對學生的成績加以肯定,對學生的口頭錯誤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有錯必糾,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如在本課中,我設計了一項Guessing Game活動,我出示Yang Liwei 與Helen Keller 的提示信息,讓學生猜是誰,并引出幾個特殊疑問句,讓學生回答,繼續操練了特殊疑問句的那幾個重點句型。再由猜出來的姚明與劉翔及孔子繼續操練3個特殊疑問句。最后呈現出本課的主人公Louis Braille,并呈現關于他小時候要去盲童學校的一段視頻。這些活動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自己就能從舊知中學到新知識。
多樣性原則。教師要設計出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新鮮的認知主體,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要想使活動適合每一個學生,吸引其興趣,就要使活動多樣化。如在本課中,我充分運用了聽、說、讀、寫等多樣活動,使孩子們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新穎性原則。活動過程設計的新穎,體現在設計活動過程時能突破常規,不斷產生新的思路和做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新鮮感。如在本課的復習環節中,我用PPT展示了我姑娘一歲和兩歲的照片,復習第一單元的could,用老師自己孩子的照片,可以吸引學生很大的注意力,孩子們猜著這個孩子會是誰,結果得知是英語老師的孩子,同學們也會感到好奇、新鮮,同時也引起了他們對本課濃厚的學習興趣,再復習句型As a small child, what could you do ?就非常自然、連貫。
實用性原則。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在于使學生掌握、鞏固所學知識,還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利用所學的語言進行實際交際。這是我們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
3.課堂教學活動的控制
課堂教學活動固然重要,但教師不能對它很好地控制,也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以活動為本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活動進程進行主動地控制,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靈活選擇活動方式:教師要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創造出許多適合自身特點和方法來,優化活動方法,從而推動活動進程暢通無阻的向前進行。
4.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法
課堂教學活動有很多方法,如動作猜謎、發口令做動作、自我認識、表演、找朋友、傳話、競賽、同桌交往、謎語、游戲、單詞接龍等等。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教學手段應多樣化,設計的課堂教學環節應環環相扣,應全面考慮學生的實際年齡認知特點,按照課堂教學活動的原則,控制好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學生將來的英語學習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婷婷.淺談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游戲教學[J].吉林教育:中小學教育,2011(5):58.
[2]郭淑貞.淺談情景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5(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