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紫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04-02
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還要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這是由高職高專院校獨特的社會服務性質決定的。云南地處中國版圖邊陲,經濟文化發達較為欠缺,經濟文化交流相對落后,當前本省高職高專非英語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并不理想,突出表現在入學成績差,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效果差等方面。昆明作為云南省會城市,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本課題旨在立足客觀現實,對昆明地區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情況進行描述探討,給出相應教學建議和啟示。
1.文獻綜述
學習策略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是在布魯納(1956)提出認知策略以后出現的,此后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進展,記憶策略、組織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不涉及特定學科知識的通用策略相繼出現。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調查問卷選取的題目來源有OMally和Chamot分類系統中的部份內容,根據本省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對問卷的題目進行加工而形成。本研究所抽取的樣本包括該地區3所院校中的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涉及7個專業。所有學生進行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A級測試,根據結合學生實測分數進行高中低分分組,著重分析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
3.研究結果
3.1 最低頻使用的學習策略
數據顯示社交策略的低頻組人數最多,占到61.3%,原因可能在于:1)我們的高職高專英語課堂轉為交際操練的力度還不夠,課堂多半為大班教學,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以及課后網絡教學互動平臺的使用均還不夠充分;2)交際策略本身需要在語言處理無問題后補充使用,由于大部分學生的英語程度較低,所以交際使用策略必然不夠充分。其次為元認知策略低頻組,占所調查人數48.3%。原因可能在于當前高職高專學生大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對于自己整個的學習過程缺乏自主的監控意識和自我規劃能力,無法自覺根據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調控和反思。
3.2學習策略性別差異
性別差異分析中,只有認知策略上表現出顯著相關,sig 2-tailed值為0.027(P<0.05),這可能跟男女生英語學習基礎和程度有關系,在所調查學生中女生的A級測試平均分明顯高于男生,而教師對于英語課堂上男女生的表現上,也認為女生較之于男生更善于進行英語自主學習,課堂參與程度高,說明她們在英語學習中更善于對英語語言規律總結,對語言材料處理吸收。
3.3學習策略和學生分數差異
我們根據學生成績A級測試成績進行了高分,中等分數,低分三組分組。對不同英語成績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高分組和低分組在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明顯差異,sig 2-tailed值為0.002(p<0.05),而高分組和中等分數組,中等分數組和低分組雖然在策略使用上有均值差別,但沒有達到統計學差異。這說明了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績確實存在正相關關系。
3.4 英語學習策略和A級各個考察模塊的相關性
通過對學生各個模塊的英語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我們發現情感策略和聽力成績存在顯著相關關系,sig 2-tailed值為0.025(p<0.05);這可能是因為情感策略是用來管理、規范情緒,降低語言學習中的焦慮或不安,使學習者積極參與語言學習的策略。在聽力過程中需要學生克服焦慮,緊張等情緒,調控自己在聽力語料輸入時的精神狀態,避免出現過于興奮或過于沮喪,保持注意力放松性警覺,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認知策略和閱讀成績存在顯著相關關系,sig 2-tailed值為0.012(p<0.05)。這可能是因為:閱讀作為最快最容易獲得語言輸入的渠道,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對英語語言文法,內容,規律的獲取效率,成績較好學生能夠更快更多的得到語言輸入,通過認知策略,對語言輸入進行有效內化,從而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在閱讀考試中,自然能夠得到更高的成績。
4.建議和結論
該調查驗證了英語學習策略與學生英語成績的正相關關系,教師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英語學習策略,授人以漁。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很難進行單向訓練,只能通過老師的引導和講解,讓學生領會覺知。而認知策略和社交策略則可以設定語言任務和活動任務進行練習和強化。教師應該注重學習策略的灌輸和引導;調查所發現的高分,中等分數和低分組在學習策略使用上的顯著差異,分層教學顯得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Ellise.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