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新武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29-01
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應該包括:數學基礎知識、數學基本技能、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數學策略的應用,以及對數字的感覺。數學素養是文化素養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素養又是民族素質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數學素養的優劣,直接關系著民族素質的好壞。同時,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有利于培養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實事求是、認真嚴謹、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等良好個性品質,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重大的作用。現就當前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提出一些想法,旨在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實效和數學素養,更關注孩子完善的人生,敏銳的觀察,多元的思考方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改善教師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學生要發展,就必須體驗學習的過程,而獲得體驗的最好方法就是親身參與。課堂教學正是實現這一體驗的載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走下講臺,走近學生,以精練實效的“導”為指引,將參與體驗、探究、操作、思考的權力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地讓學生去參與、去體驗。當然,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里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數學思想方法,科學、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實效和數學素養。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知識是兩個有機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產生和獲得知識,而知識中又蘊藏著思想方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這種辯證統一的關系,決定了我們在教學中,在強調知識的同時還要突出思想方法的教學。在教學的每個環節,如概念講解、定理證明、例題解答,都蘊含著大量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善于挖掘,在知識教學的同時,始終滲透必要的思想方法傳授。數學思想方法不僅是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所必須的,而且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三、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良好的計算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計算素養,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千萬不能用“一時粗心”來原諒學生計算中出現的差錯,那么要培養哪些習慣呢?1.看準題。2.規范寫。 3.細心算。計算不但要正確,還要有一定的速度。合理運用運算定律,可提高計算速度。運算定律指“五大定律”,即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合理運用就是指用得恰到好處。例如104×12+84÷7×96,解答這道題大部分同學都把104×12先算出來,然后按題目順序解答結果,但也有個別同學在算出結果等于2400后,才發現這題先把84÷7算出來,就能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
四、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語音表達思想,不斷培養數學素養的個性品質。
數學素養的形成與語言是緊密聯系的,正確的數學語言能更準確、清晰地反映一個人的思維過程,展示了思維能力的發展水平。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思想、觀點。如學習33-5退位減法時,讓學生在桌子上擺33根小棒,然后讓學生擺動小棒,設法得出計算結果,由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結果28。但其思考過程卻不同,有的講:先借2捆,13-5=8,再將2和8合起來是28根;有的講:個位3不夠減5,取一捆與3根合起來是13根,13-5=8。此情景在學生親身感受下,能有條理地講述計算方法與過程,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時,讓學生邊動手操作邊出聲思考是一條十分有效的訓練學生學會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途徑。在操作中,學生必然會思考;如何擺放、移動,為什么要這樣擺放,如何移動最好……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從而幫助學生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形象化。 總之,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涵蓋方方面面,在一段時間內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不夠的,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每位教師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只有每位教師都把自己看作是與專家、學生及其家長、社會人士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看成擁有現代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