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濤,李中秋,李玉明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101300)
思維導圖在高職生理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李海濤,李中秋,李玉明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101300)
生理學是高等醫學職業課程體系中重要的臨床基礎課程之一,是聯系形態學與機能學的橋梁課程,也是臨床技術與臨床思維的啟蒙課程,課程內容抽象、難懂、邏輯性強,學生學習、理解比較困難。將思維導圖應用于生理學教學,有助于厘清學習思路,促進知識整合、重塑和內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思維導圖;生理學;自主學習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進行具體化、可視化的思維方法,已經廣泛應用到職業教育中,教學效果肯定,不但發散了學生思維,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深受廣大師生歡迎。2004年起,我院開始在生理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積累了一些經驗。本文擬探討如何針對生理學教學繪制思維導圖,并應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學習,以增強學習效果,現介紹如下。
人類兩側的大腦皮層功能不同,右利者,語言活動中樞集中在左側大腦皮層,左側大腦皮層主管語言文字、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等;右側大腦皮層負責空間辨認、圖像認知、音樂欣賞等非詞語認知功能。根據大腦這一特點,將語言、文字圖形化、具體化,形成的一個簡單、有效的思維工具,即思維導圖,它可全面調動左腦和右腦的功能,促進思維發散,使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幫助我們思考、厘清思路、提高記憶、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1]。同樣,在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
生理學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它在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的基礎上闡述人體生理功能及其發生機制,是病理學、藥理學及臨床學科等后續課程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生理學被譽為“生命的邏輯”,生理學知識的內在邏輯性極強,非常適合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我院雖然將生理學、藥學和病理生理學教研室整合為機能學教研室,但在實施教學時還是以各學科為中心,彼此銜接不夠緊密,知識存在重復和遺漏,且呈現碎片化。要想發揮生理學的橋梁作用,必須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有機整合病理生理、藥理、臨床醫學知識,厘清思路,加強學習記憶。而思維導圖正是這一過程的良好媒介,它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正常—疾病—治療”思維模式的培養。
在深入領會生理學課程內容和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優化生理學知識、融會貫通病理生理學與藥理學、臨床醫學相關課程的交叉內容,選擇恰當的文字、圖標、動畫和視頻,以器官系統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手工繪制或用軟件繪制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思維導圖。
3.1以器官系統為導向的思維導圖
器官系統是生理學知識體系的基本脈絡,以器官系統為導向繪制思維導圖,逐級、逐層構建知識框架。教學中應用這種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形成整體思路,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從而更容易捕捉碎片知識。
3.2針對問題繪制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思考
以問題為中心繪制思維導圖是以較為常見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順序來解決新問題的一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用到。這種思維導圖的優勢在于注意知識要點的分析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注意分析已學知識與所學新知之間的聯系,同時密切聯系后期的臨床專業知識,發揮生理學的橋梁作用,關注知識結構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促進新舊知識的理解與掌握[2]。
3.3用軟件繪制具有“富媒體”特性的思維導圖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精選、加工生理知識,形成教學思路,再進一步將教學思路具體化、可視化,從而形成思維導圖。在用軟件繪制思維導圖時,嵌入實物圖片、聲音、視頻,制作成具有“富媒體”特性的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應用這種思維導圖,可讓學生形成頭腦風暴,促使學生不斷思索、歸納、分析和總結。
3.4手工繪制思維導圖
繪制思維導圖的軟件雖然很多,但熟練應用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還需要配置較好的計算機。因此,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時通常采用手繪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事先要求學生準備紙張和彩筆,教師可隨時要求學生手繪思維導圖來表達所學內容,或用手繪思維導圖來完成課堂作業。
(1)課前,教師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備課,同時通過QQ或BB平臺將思維導圖發給學生,學生以此為線索進行預習,并將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帶入課堂。
(2)課中,教師首先用思維導圖導入課程,展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明確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然后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展示本次課程內容的知識框架。再逐步深入地講解知識點,講解時利用思維導圖的發散性、非線性來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師“跑題”、學生課上“開小差”。最后,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與反思。如在講述“血管生理學”章節時,先用最后的10分鐘在黑板上寫出中心內容:動脈血壓;然后和學生一起用粉筆繪制思維導圖,或者讓學生在紙上手繪思維導圖;再用手機拍照,傳到教室屏幕上與大家分享,教師做重點點評。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總結、教學反思,除可對本次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歸納總結外,還可及時發現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便于教師及時矯正。
(3)課后,教師組織學生以手繪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課后復習,完成課后作業。學生提交的思維導圖是學生思維的體現,教師通過審閱學生手繪的思維導圖來對學生做出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或者學生將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與教師提供的思維導圖進行對比,做出自我評價,進行自我糾正。這樣不但可提升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
(4)在考試復習時,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提供的知識框架來回憶所學內容,查漏補缺。此外,利用思維導圖來分析、解決復習中所遇到的問題,能清晰展現分析問題的思路及解決問題的脈絡,不但取得了良好的復習效果,還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思維導圖的構建與應用見圖1。

圖1 思維導圖的構建與應用
5.1問卷調查
課程結束后,隨機抽取40名學生進行思維導圖應用效果的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習能力、自學效率、對教學法的滿意度等方面。結果顯示:認為有助于學習能力培養的學生占82.1%,認為能增強自學效率的學生占84.5%,認為有利于厘清思路的學生占87.7%,學生對思維導圖教學法的滿意度為86.8%。此結果與王新芳等[3]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表明學生普遍對思維導圖教學法持肯定態度,說明該教學法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5.2統計分析
選取我院2015級護理專業的兩個班,一個班在教學過程中未引入思維導圖,作為對照組;另一個班在教學過程中廣泛使用思維導圖,作為實驗組。兩組期末考試內容相同。對兩組的期末試卷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平均分75.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4分(P<0.05),實驗組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得分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思維導圖的生理學教學效果較佳。
在生理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利于將已學知識與新知識有機結合,進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以促進學生對生理學知識的深入理解,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托尼·巴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徐芳,劉穎.病理生理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9):702-703.
[3]王新芳,王巖梅.思維導圖在引導成人教育病理生理學課程自學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5(11):30-31.
G420
B
1671-1246(2016)22-0071-02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基金課題(14JYY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