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場縣澇洼地造林技術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內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過渡帶,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為陰山山脈、大興安嶺山脈的尾部與燕山山脈的結合部,全縣境內以山地為主,一般情況下為干旱半干旱陽坡,但也有極少一部分是澇洼地,這些澇洼地大約有兩萬多畝,這些澇洼地也分為半澇洼地和純澇洼地,現將這兩種地塊的造林技術總結如下:
1.1半澇洼的的概念。半澇洼地指的是那種土壤里含水量比正常土壤多,但又不至于到處出水坑的土地,這種土地我們稱為半澇洼地。
1.2半澇洼地的造林樹種。這種立地類型可以選擇造林的樹種有樟子松、沙棘、檸條、河柳,要求樟子松為容器苗,沙棘、檸條為裸根苗,河柳可以為裸根苗,也可以使用扦插苗。
1.3造林要點。樟子松株行距為200 cm×200 cm,沙棘、檸條、河柳株行距為150 cm×150 cm,因為是半澇洼地,所以對于穴面要求不大,一般達到50 cm×40 cm的標準就可以了,對于穴面的深度沒有要求,如果土中的石子較多,要進行適當的清除。但如果用樟子松、檸條、沙棘來造林,就要求挖合適的排澇溝,以進行排澇。
2.1澇洼地的概念。澇洼地指的是那種土壤里含水量比半澇洼土壤多,到處出水坑的土地,這種土地我們稱為澇洼地。
2.2澇洼地的造林樹種。這種立地類型可以選擇造林的樹種不多,但也并不是沒有適應的樹種,如圍場縣的河柳,就比較適合這種立地類型,河柳可以為裸根苗,也可以使用扦插苗。
2.3造林要點。河柳株行距為150 cm×150 cm,呈現品字形排列,因為是澇洼地,所以對于穴面要求也不大,一般達到50 cm×40 cm的標準就可以了,對于穴面的深度沒有要求,如果土中的石子較多,也要進行適當的清除。河柳要求為扦插苗,一般在春季進行造林,將3~5年生河柳的枝條剪下,切成35 cm的小段。每穴栽植兩段河柳,地下30 cm,地上留5 cm,一般用鐵锨進行栽植,栽植方法簡單,用鐵锨挖出一個穴后,馬上將河柳栽植上,用腳踩實就可以了。

068450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林業局
王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