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教育

數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數學史的教育?數學史的人文和社會價值如何?本文在這兩方面做了一些淺顯的探討,供大家參考。
數學史;滲透;教育意義
數學是一門歷史性很強的科學。數學理論,是在繼承和發展原有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數學教學不只是教學生學會知識,還要讓學生從數學的學習中體會到數學的文化功能。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可以說不了解數學史,就不能全面了解數學科學,相應的也就不能培養研究數學的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滲透數學發展史可以從多方面為學生提供幫助。
1.1學習數學方法。數學史中記載了大量科學又巧妙的方法,這些方法的運用過程對數學教學有深遠的影響。例如:積分技術的推進過程,使用了大量的構造法,而它已成為解決數學問題的常用方法,還有迪卡兒 《幾何學》中的整個思想是將一切問題化為代數方程問題,其實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解析法,以及像換元法、割補法等都能夠從記錄的內容中體現出來,如果我們提前了解了他們產生的原因、發展過程,然后站在一個更高的水平傳授給學生,最后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這樣可以讓學生從深處找到問題的本質,能夠抓住每種方法的運用特點。
1.2培養道德品質。道德品質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數學史就可以發揮它本身的作用,比如:像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與歐拉經過長達35年的書信來往,共同取得出許多重要成就,就是一個很好的典范。它使人們認識到,要注重交流,而不能封閉保守。用一個蘋果換另一個蘋果結果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用一種思想交換另一種思想,就得到兩種思想。
1.3鍛煉堅強意志。在數學的發展史上,有很多數學成果都是經過前人艱苦的努力,有的甚至是幾代人的努力才獲得的,而現在的學生往往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舉一些這方面的例子。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圓周率。在我國的魏晉時代,劉微利用“割圓術”一直算到192邊形才得到3.14;大數學家歐拉28歲左眼失明,58歲雙眼失明,他完全靠驚人的毅力,通過心算進行研究和寫作,最后共發表560篇論文。相信學生聽了以上這些事例,都會深有感觸,進行反思。
1.4增強學生責任感??v觀數學的發展,每次的重大變革,都伴隨著解決人類提出的問題而出現。通過對現代數學成果的了解,無形當中能夠增強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使他們意識到只有順應時代的要求,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2.1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恰時恰點的滲透數學史。首先,教師備課時應深入研究教材所涉及的相關數學知識,弄清其中每個定理、公式、圖形和概念等所關聯的數學史知識,以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工作。其次,在深入分析教材知識的同時,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找出其中的重點和難點,然后找出與之相關的數學史知識,為課堂上的使用做好準備。
2.2要把對數學史的滲透延伸到課外。教師要不定期的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去讀一些數學史的書籍,可以要求學生讀完以后寫讀后感和讀書筆記,并進行交流。長期堅持下去,對學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2.3滲透的數學史知識要實事求是。作為教師要明確數學史知識在數學教學中只是起輔助作用,只能結合新授的數學知識,在需要的時候才呈現,在給學生講數學史知識時要力求做到言簡意賅,讓學生易于接受,要避免喧賓奪主,沖淡正常教學。數學史知識的補充,要建立在科學、客觀的基礎上,應實事求是,不可隨意杜撰。
總之,在數學史的滲透中,不要走極端,過分渲染,要把數學史和數學基礎知識聯系起來,以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能力為目的,把學習的重心轉到啟迪心智、增強后勁上來。
061001滄州師范學院曹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