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 月
大 詞
宓 月
我在網上閱讀散文詩的速度,讓一些朋友頗為“佩服”。我可以瞬間掃描大量來稿,迅速決定選不選用。其實,我這個“本領”,無關閱讀速度的快慢,也沒什么秘訣。只是長期編輯訓練、看稿習慣的結果,就像用五筆打字,“手熟”“眼熟”爾。加之散文詩體量小,誰都能夠一望而知。
長期以來,我已養成自己的選稿方式。比如,盯緊大詞。一旦發現使用太多大詞的散文詩,我幾乎不再細讀,更不會選用,相當于首輪淘汰。
也許,自由、主義之類的大詞在某些地方有用,甚至能起到“山呼海嘯”“總而言之”“一言以蔽之”的效果,但是,在散文詩中露臉太多,就有點刺眼。古人說,“以辭害意”,大概就是這種現象。
散文詩是種感性而鮮活的文體。散文詩創作,不是詞句的羅列和意象的鋪排。散文詩本來就篇幅短小,幾個口號式的大詞鑲嵌其中,效果可想而知。大詞的堆砌,更會使散文詩成為剝皮剔肉的骷髏。像秋風掃過的原野,只等野火把它變成灰燼。大詞在散文詩中的泛濫,造成了散文詩的懸浮和貧血。
我在寫作時,也曾用過不少大詞。特別是在絞盡腦汁仍不知如何描述表達時,就順手擄來大詞撐腰壯膽。反正就是那個意思。事后看來,總覺得干癟、無味。那是偷懶,或江郎才盡的表現。
任何文學作品都不是無詩意的。摒棄詩意,小說也會失敗。迷惑性的大詞,是詩意的柵欄。優秀的散文詩都是以心傳心,有感悟,有味道,讓人怦然心動,回味無窮。而作為常識性的大詞,烙有概念痕跡的大詞,很難做到。
如果只是用了幾大詞,也許對一章散文詩無傷大雅,我也不會因為幾個我不喜歡的大詞,就對一首佳作說三道四。但在大量來稿中,我發現不少人愛用大詞創作散文詩。他們動不動就把小草拔到巨樹的高度,稍不留神就去了宇宙。好像他們能代表人類,指證未來。
有些散文詩,并沒有用大詞,卻是真正的大詞散文詩。空洞的抒情,抽象的說教,蒼白的情懷,玄乎的真理闡釋。看似宏大,實則無物。看似高深莫測,實則抽象膚淺。看似海闊天空,實則味同嚼蠟。看似悲天憫人,實則無病呻吟。
散文詩,不需要大詞的裝點。就像我們的心靈,無須大海的象征。散文詩的語言魅力,在于文字有盡而余韻未了。這是一種功力,或者說是天賦。當然,具備這種能力的人畢竟少數。對于熱愛散文詩創作的人來說,也許駕馭文字能力不逮,但至少可以在文字中傾注自己的全部真誠。
在燠熱的夏日,一縷清風吹來的散文詩,也許比從太空墜落的散文詩更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