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周鐵株
香云紗的柔軟時光
廣東周鐵株
強力動感的背景音樂驟然響起。T臺上,年輕靚麗的模特氣度雍容,披上古老的香云紗款款而來。
禮服、正裝、裙裝、日常裝、休閑服等款式,融入手繡、釘珠、印花等現代元素,將古樸的莨綢設計得精致靈秀,迸發出強大的時尚魅力,揭開非遺香云紗的神秘面紗。
獨特的情調,款款的溫情,為眾人所矚目。幾分質樸,幾分乖巧,幾分精妙,卻又帶幾分時尚華美。
追光燈跟隨走秀的華裳麗影,設下溫柔的陷阱,若隱若現神秘撩人,等你掙扎出來,重又被淪陷下去,使人恍如走進一處久違的夢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當年的霓裳羽衣舞么?
楊貴妃面如滿月,膚似凝脂,杏子衫、茱萸帶、凌波羅襪、鏤麝金裙,伴一曲自編雅樂曵漾出醉步舞蹈。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動魄牽魂的曠世舞姿,使帝都長安因她的光芒而黯淡。昏君的酒色沉迷,直至后庭花曲漸隱,差點醉掉了整個李氏江山。
T臺上,雖無歌喉婉轉,雖無舞袖翩躚,卻同樣艷驚四座,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見識到這種面料染整技藝的神韻。
順德立交橋一側,懸掛著成陣的紗幔臨風而舞,緋紅、粉紅、鵝黃、湖藍、豆綠,色彩繽紛映入路人眼簾。是豎貫海天的檣帆吧?是藏區靈息拂動的風馬旗吧?是隨風舒展的祥云吧?或如靈魂之羽?天使的翅翼?仙風滿袂?哪能是呢,是香云紗飛紅飄白在抖現芳姿,獵獵如風不僅是一種精神的存在。
哦!香云紗。
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香云紗染整技藝保護基地。
千畝基地,掮起承載香云紗源起之地,以及五百多年歷史的傳承地。
紗影傾城,倫教獨韻,勾勒出幾近淡去的往事。
進入園區,有重建香云紗染整技藝工場、香云紗展廳、桑蠶文化科普基地,以及旅游配套設施,把文化旅游與香云紗產業鏈有機結合起來。
在染整技藝工場,粉碎機把薯莨根塊打碎,放入隔渣池和隔汁池,再把在大銅鍋煮過的綢匹放進染戽浸染,撈起用斗車送往草毯地,攤開來用竹竿壓住曝曬至干。晾曬“上靠晴天麗日,下靠翠綠整潔草地”,循環反復三洗九煮十八曬共幾十道工序,基本是手工操作,艱難的收獲沉淀在時間的漫長里。
寬展展的曬場上,火煬煬的陽光也變得柔和輕盈,任憑熱情自由地奔放,奔放在綢匹色澤嬗變的交替。彌漫著的,是草的芬芳,抑或香云紗的芬芳?
穿過文化長廊是疊壟喬林,還有“桑懷”桑果園。桑基魚塘,曾經是珠三角種養的獨特模式,如今不再植桑養蠶了,許多年輕人未見識過桑樹,更未嘗過桑葚,那些黑紅色酸酸甜甜的桑葚,過去曾把孩子們的嘴唇染紅。現今保護基地內的桑園,成了老一輩人懷舊的最愛,也能讓孩子們歡快采摘。
香云湖內,色彩斑斕的游艇交錯游弋,就像天鵝悠閑的浮游,而置身湖畔甜蜜的玫瑰花海,你會不自覺地迷醉,甚至甘愿向你最愛的人留下最動人的承諾。一朵粉紅的心事,會在哪一位美眉臉上泄露?
細浪輕拍水岸,空靈的弦音,恍似絲竹的晚唱。空悠的白云倒影水波上,也倒影出孤標傲世的七層文昌塔。塔內,記錄著香云紗從筒樸到華麗蛻變的前世今生,使人帶一顆情懷的心,感悟香云紗歷史與現實的兩面。
數百年來,香云紗一直由民間手工生產,在順德,鼎盛時期擁有曬莨廠500多家,從業人員1萬余人。然而,香云紗行業也曾有過灰冷的記憶,有過經不住世紀颶風沖擊的經歷,尤其日寇戰車隆隆碾過華南大地,香云紗隱忍著河山甌缺之痛。日寇不僅肆意殺戮,不僅瘋狂掠奪各種資源,還把黑手伸向香云紗染整技藝,擄走16名熟練工人到臺灣三年。那些天涯離人,心懷赤子之志,斗智斗勇牢牢守住不應失守的“門”,決不把那些民間絕活泄露給敵酋。也許,他們從沒想過為自已著碑銘德,然而,熱血流動的聲音,悲壯而遙遠。
隨著國運民生的起落,香云紗幾成遺棄之珍,帶著滄桑的斑駁、漂染風塵的痕跡,在遺忘中被輕輕拾起,進入了另一層次的光耀。
盛夏,當七月流火被引燃,看吧!在馬路步行道,在商場,在公園,你會不時遇到身穿香云紗面料服裝的男女,那些輕絲薄衫,能讓人聯想到肌膚之親的熨貼。他們氣定神閑安然踱步,風雅男士瀟灑俊朗,女士則是風姿卓約,清揚婉兮透出東方式的嫵媚。
慶幸生活在這個年代。
那是,屬于布爾喬亞式的情調。那是,無關風月,只與自已有關。那是,夢里夢外,竟是不能忘,竟是不能語。
那是,香云紗的柔軟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