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 巖
47載手足情
□ 董 巖
47年前的意外,李金康終身癱瘓,但是這47年來的每一天他都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五個對他呵護備至的兄妹
1969年,17歲的李金康已經是家里個子最高的一個了,180厘米的身高。李金康在家排行老四,上面有大哥二哥三姐,下面還有兩個妹妹。李金康平日里跟比他年長三歲的二哥李金森,還有年長他兩歲的姐姐李金釵感情最好。
這年7月底,正在放暑假的李金康跟著二哥李金森去崇明玩。二哥有工作在身,李金康就跟其他幾個小伙伴在河邊玩跳水。他們把河邊的農家屋頂當作了跳水臺,一個接一個爬上去,縱身一躍跳進水里。上下次數多了,屋頂變得濕滑,李金康一不留神,腳下一滑,直接從屋頂上掉了下去,由于沒有起跳,他摔在了小河的岸邊。當時,他只覺得脖子疼,人怎么也爬不起來。李金康被送到上海市區的醫院,經診斷,他的第四第五節脊椎粉碎性骨折,以當時的醫療條件根本無法治愈,這就意味著17歲的李金康就此全身癱瘓了。
李金康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家境一般,養育六個子女。大哥和二哥追問醫生,知道了這一噩耗。他們接受不了,也不敢想象,只有17歲的弟弟,難道從此以后都不能動了?金康癱在床上一個月不能動彈,除了頭頸能左右轉動,兩條手臂能動,身體的其他部位都不能動了,就連手指也僵硬了。他意識到自己病情的嚴重。父母知道再也瞞不住了,就把醫生的診斷結果告訴了他。看著哥哥姐姐每天為自己忙碌,父母為自己操勞,李金康的心里填滿了感激,他明白怨不得任何人,這是他自己不小心造成的惡果,現在卻連累了家人。他跟自己說,要振作起來,為了讓家人放心,他一定要開朗起來。
李家雖然沒有錢,但是有滿滿的愛。照顧癱瘓的病人,就是要細心和勤快,要經常幫他擦洗、翻身,保持干凈。李金康在家人的照顧下,從來沒有得過褥瘡。一家人,從父母到哥哥姐姐妹妹,沒有一個人不把李金康放在第一位。父母要上班,兄弟姐妹不是要工作就是要讀書,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忙碌,但無論怎樣他們都會輪流在家照顧李金康,幫他擦洗,喂他吃飯,每隔兩小時幫他翻身。不久后,三姐李金釵去了老家溫州插隊落戶。離開了家,李金釵沒有因為不必再照顧癱瘓的弟弟而感到解脫,她反而多了份牽掛。一到假期,李金釵就第一時間趕回家,全天候地照顧李金康。后來,李金釵考進了大學,畢業后留在溫州成為一名教師。每到寒暑假,李金釵都會回上海擔負起照顧李金康的責任。即使她在溫州結了婚,也沒有改變這樣的規律。
李家幾兄妹因為肩上多了一份照顧李金康的責任,所以每個人都非常努力,他們知道自己不僅僅要為自己負責,更要為李金康創造更好的生活。尤其是二哥李金森,努力進修,考進了大學,在校期間一直成績優異,成了全家最有出息的人。時光流逝,看似平淡的日子日復一日,但在這些平淡的日與夜里,有家人多少的付出,只有李金康最最清楚。
1984年,李金康的父親過世了,家里就剩下李金康和母親。兄妹幾個每天都會有人來為李金康做飯、洗衣、擦身。到了周末就更熱鬧了,一大家子歡聲笑語。1997年,癱瘓在家28年的李金康突然出現偶爾短暫昏迷的狀況。二哥李金森說,一定要去醫院,不能拖延。診斷結果讓李家人一陣后怕,原來李金康體內當年用來固定脊椎的鋼絲斷裂了。醫生說,李金康當年只有17歲,還沒有發育完全。經過發育生長,他體內的鋼絲被撐斷了,再次壓迫了他的神經,必須動手術取出鋼絲。李家兄妹毫不猶豫,決定為李金康做手術。
1998年,李金康的母親也過世了。李家兄妹決定把父母合葬在溫州老家。落葬是家中大事,作為兒女都該去父母墳前上炷香。可是,李金康該怎么辦呢?“不能把金康交給其他人,我們到哪里都要帶著他。”二哥李金森再次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全家人意見一致,一起開車帶李金康去溫州。這一路真可謂浩浩蕩蕩。一家人簇擁著李金康,到哪里都抬著他。吃喝拉撒,這一路長途跋涉的辛苦,可以想象又難以想象。李金康長年在家,難得出門看看,他舍不得閉上眼睛休息,一直看著窗外,臉上寫滿了興奮、喜悅。兄妹幾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們暗自商量,以后每年春季掃墓都要帶著李金康,讓他可以散散心。
李金康永遠不會忘記,有一年掃墓后,全家人帶著他去了廈門,還乘船上了鼓浪嶼。那次,侄子、侄女都去了。大家輪流抬著李金康的輪椅,走幾步就找個空地把隨身帶著的席子鋪在地上,讓李金康躺一會兒,然后繼續觀光。這樣的旅游雖然辛苦,但是全家人都是快樂的,一家人整整齊齊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李家兄妹在父母墳前都默默跟九泉之下的父母說:“我們一家人會一直這樣在一起,一定會好好照顧金康。”這個諾言一守就是47年了。
2002年,三姐李金釵提前退休回到上海,在大哥家樓下買了一套房。買房的時候,她就跟丈夫、女兒說好,朝南的一個房間要留給李金康。這么多年來,她只在每年的假期才能照顧李金康,她總覺得虧欠了弟弟,所以她想在往后的日子里多些時間照顧弟弟。
往后幾年里,李金康動了大大小小6次手術,有開脂肪瘤的小手術,也有開膽總管結石的大手術。在開膽總管結石手術時,二哥李金森又大費了周章。因為他咨詢醫生后得知,手術刀疤會在腹部。李金森第一反應就是:萬萬不可。因為這么多年來,李金康都沒辦法自己排便,只有靠家人幫他打開塞露,一邊幫他按摩肚子,一邊用手指幫他挖出大便。為了李金康的健康,李家人每天一早都會幫他排便,一年365天從不偷懶。如果開刀傷口在腹部,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辦法按壓他的肚子幫他排便了,李金森拜訪了很多的醫生,最后跟一位醫生確認了繞過腹部動刀的手術方案。
2009年,連云港有位房產投資商邀請二哥李金森去連云港開發房地產。李金森有學識、懂技術,他很想去連云港一展抱負,但是他又想,去了連云港就不能經常照看弟弟了。思前想后,他向邀請的老板提出了要求,他必須帶著他癱瘓的弟弟一起去。老板被他感動了,答應了他的請求,還給他安排了寬敞的宿舍。最小的妹妹不忍心二哥這么辛苦,孤身在外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四哥,所以她主動請纓陪二哥一起去連云港。為了跟上海的兄妹們聯系,李金森教會了李金康用QQ視頻。這樣一來,李金康隨時都能跟上海的家人聊天了。今年春節,李金康就是跟著二哥在連云港度過的。大年夜里,全家人通過視頻群聊,熱熱鬧鬧。春節剛過,李金森開著車帶著李金康回到上海的李金釵家,全家人又計劃著清明節去溫州掃墓。
(摘自《現代家庭》)
空 船
□ 班超 編譯
黃昏時分,一個男人將小船劃入河心,打算盡情享受夏夜泛舟的樂趣。
兩岸佳景歷歷,迎面涼風習習,男人悠然地劃著船,心里感覺無比爽快。這時,他看到對面來了一條船。
起初,他認為還好,只是有人像他一樣喜歡江河上的美好黃昏。沒過多久,他發現,那條船正朝他的方向駛來,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他不禁失聲大叫,“嘿,嘿,小心!天哪,請轉向,別撞到我!”但是,那條船卻如離弦之箭般,更快地向他駛來。見到此種狀況,男人立刻從自己的船上站起來,高高揮舞起拳頭,連聲喊叫……剎那間,那條船撞了過來。這回,他終于看清楚了,那是一條空船。
生活中,不幸、傷害與挫折總令我們憤憤不平、牢騷滿腹、沮喪沉淪,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認為它們背后都有一個意圖,是有人故意針對我們。然而,許多時候,這個意圖不存在,好似一條無人駕駛的空船。
(摘自《諷刺與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