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勇勝
(柳州市柳南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柳州 545007)
翹嘴紅鲌池塘養殖技術與效益分析
羅勇勝
(柳州市柳南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柳州545007)

翹嘴紅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俗名白魚,體色銀白,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且可入藥,素有“長江上等名魚”的美譽,其體細長,口上位,鱗小,性情暴躁,易受驚,生長迅速,是以活魚為主食的兇猛肉食性魚類[1-3]。我國長江、黑龍江、遼河、黃河等流域均有分布。筆者2013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太陽村鎮長龍村柳州市小馬魚苗場進行了池塘養殖翹嘴紅鲌成魚試驗,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現簡介如下。
養殖池塘為長方形,采光及通風條件良好,四周無遮蔽。池塘面積約2 000 m2,池深1.5 m,塘埂堅固不漏水,四周夯實,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配備2臺1.5 kW葉輪式增氧機。
養殖池塘是鰱魚苗種培育池,收獲鰱魚苗后進行清塘,確保無大規格野雜魚。2013年6月10日從浙江省杭州市購入規格3.5 cm/尾的翹嘴紅鲌魚苗,共3萬尾,體格健康,活力十足,采用尼龍袋充氧運輸,每袋裝苗3 000尾,采用航空低溫運輸,運輸前魚苗已經過充分鍛煉,放養時讓尼龍袋在水面靜置20 min,使袋內外水溫趨于一致,打開袋子慢慢放苗。
前期以利用池塘中培育的天然生物餌料為主,適當投喂粉狀人工配合飼料,當魚苗規格達10 cm時馴化食用顆粒膨化飼料,飼料規格由小到大,適口為好,飼料蛋白質含量要求達35%以上。每天投喂兩次,分別為上午太陽曬到池塘后1 h,下午太陽曬不到魚塘前1 h,日投喂量為魚體質量的2%。投喂量具體根據天氣、水質和魚攝食情況靈活調整,如遇陰天或下雨天可適當減半。設置投料臺以方便觀察,1.0~1.5 h吃完為宜。養殖中后期則以鮮活魚餌為主,膨化飼料為輔。
關注池塘水中溶解氧的變化情況,要及時開動增氧機增氧。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續陰雨天半夜開。保持水質清新,透明度30~40 cm,pH值7.2~8.5,溶解氧4 mg/L以上,并且定期使用光合細菌等復合微生物活性制劑來調節水質。整個養殖過程,保持池水“新、活、爽”。
翹嘴紅鲌病害發生較少,但對藥物敏感性強,應謹慎用藥,采用“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病害防治方針。一是保持水質清新,飼料新鮮優質;二是魚病高發季節定期用生石灰10 kg/667 m2化漿全池潑灑。
2014年6月25日,經過了380 d的飼養,翹嘴紅鲌總產量1 639.5 kg,其中大規格(超過1 kg/尾)350 kg,小規格(0.25~0.40 kg/尾)600 kg,養殖采用人工配合料結合鮮活魚餌料投喂,試驗總計用飼料成本12 900元,翹嘴紅鲌苗種費3 900元,池塘租金1 500元,分攤工人工資2 500元,電費1 750元,藥品及其他支出800元,生產成本共計23 350元。銷售收入42 627元,扣除生產成本,利潤19 277元,每667 m2收益約為6 425元,投入產出比為1∶1.82。
7.1鮮活餌料既節約成本又減少換水
試驗在苗種生產場內進行,投喂苗種場自家生產的魚苗作為鮮活餌料,既可節約成本,又可增加翹嘴紅鲌活力,提高魚肉品質。同時投喂鮮活餌料,還可改良水質[1],減少換水,但換水口的篩網必須要夠細,防止小魚苗脫逃。
7.2水質調節
試驗前期投喂粉狀人工配合飼料,其殘餌對水質的影響較大,需要通過增氧,換水及施放光合細菌以保持池水水質良好。光合細菌是優良的水質調節劑,不僅可以消耗利用水中的有機物,還可以間接起到增氧的作用[2]。
7.3輪捕上市
收獲時由于需要清塘,所以將翹嘴紅鲌全部起捕。但由于翹嘴紅鲌養殖中生長不均勻,個體差異大的現象比較普遍[3],建議輪捕上市,且捕大留小時篩網大些,盡量減少應激反應。
[1]張成亮.翹嘴紅鲌池塘養殖技術 [J].漁業致富指南,2004 (23):47.
[2]羅勇勝,李卓佳,楊鶯鶯,等.光合細菌與芽孢桿菌協同凈化水質的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6(25):213-217.
[3]黃文文.池塘主養翹嘴紅鲌的幾點做法與體會[J].漁業致富指南,2008(13):38-39.
10.3969/j.issn.1004-2091.2016.11.014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