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瑞紅
房地產市場繁榮,民間投資深受影響
文/王瑞紅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與4月相比,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個,上漲的有60個,持平的有6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5.5%,最大跌幅為0.5%。尤其在3月份一線城市樓市調控紛紛加碼之后,盡管一線城市樓市已明顯降溫,但以南京、蘇州、合肥和廈門為代表的二線城市卻接棒一線城市樓市的火爆,房價、成交量及土地出讓量不斷刷新紀錄。這種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的景象,雖給房市帶來利好,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間投資。
5月份經濟數據一經發布,即引發社會熱議,尤其是民間投資與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形成的反差,1-5月份:民間投資116384億元,增長3.9%,2015年全年為10.1%;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4564億元,同比增長7%,較去年同期加快1.9個百分點。
針對民間投資增速呈現的斷崖式下跌,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表示:目前在促進民間投資、穩定增長方面還存在政策制定落實、政府管理服務、市場環境建設、企業自身發展四方面的問題。此外,據國務院派出督導組的反饋,民間投資失速原因之一是近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滑,尤其是部分產能過剩行業企業的利潤增速下降,影響了投資的積極性。
房地產再度繁榮可能帶來負面效應。以民間投資為例,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0%,增速甚至比1-4月增加0.3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增長5.7%,回落1.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增長2.0%,增速回落0.9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29.3%,降幅擴大6.2個百分點。東部地區的民間投資增速較快,除了與東部地區市場化程度更高、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更有成效相關,更重要的是其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因為大量的資金流向了樓市火熱的一、二線城市,而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以廣東為例,1-4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共完成開發投資2473.32億元,同比增長16.2%,而近年來,廣東民間投資近半集中在房地產業。北京市的情況更為極端,今年1-4月民間投資有八成投向房地產業。

在實體經濟利潤下行以及風險加大的背景下,不僅是能夠拿到利率較低的信貸資金的國企,民間資本也大量涌入房地產行業,對房價的上漲起到了助推作用。房價的過快上漲對其他行業,尤其是制造業,產生了擠出作用。同時,企業的運行成本由于房價上漲而增加,民間投資的積極性進一步被削弱。
因此,欲使民間投資重回健康狀態,最重要的還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一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一手加快產能過剩行業的去產能工作。一旦戰略新興產業取代房地產業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的主要力量,民間投資增速自然回升。與此同時,對信貸增速過快需采取謹慎態度。去年以來,一、二線城市房價交替上漲,與貨幣供應寬松關系較大。政府在對房價上漲過快城市實行限購、土地拍賣限價等舉措外,還需控制信貸增速。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房地產業拉動中國經濟的傳統模式,不僅不符合經濟轉型大勢,且在整體高庫存下無異是飲 止渴,這從決策層到普通民眾也早有共識。當前,無論從微觀上看民間投資增速如何回升,還是從宏觀角度看中國經濟的長遠前景,對房地產業的非理性繁榮進行“壯士斷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積極培育新動能,都顯得迫在眉睫。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民間投資增速回落,顯示經濟的內生動力需要增強。“最重要的還是經濟形勢不太好。”業內專家據此分析,民營企業投資用的都是自己的錢,必須考慮項目的利潤和回報,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投資會謹慎得多。增速下滑也與某些行業放開力度不夠大有關。有一部分領域對民間資本在準入上放開不夠,還存在不少“彈簧門”、“玻璃門”,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民間資本的進入。督導組發現民營資本確實存在貸款難、貸款貴的現象,雖然這兩年在政府的努力下有了積極改善,但還是不夠寬松。這都影響了民間資本的投資積極性。目前,各級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央派出督導組對全國18個省市進行督導檢查,相信通過這次督查,尤其是對相關問題的梳理,相關部門會進一步完善民間投資的管理辦法,包括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投資增速分別比東部高了2.1和1.7個百分點,但東部民間投資增速則為四大區域最高,分別比中部高出2.3個百分點,比西部高出6個百分點,比東北更是高出37.3個百分點。更為關鍵的是,在東部民間投資增速略有上升的同時,其他三個區域的民間投資增速明顯下滑。東部的民間投資增速更高,與東部市場化程度更高、轉型升級結構調整更早有關。中西部經濟增長,更多的是依靠國有投資推動,而東部依靠更多的是民間力量。
從民間和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兩條曲線看,去年12月之前,兩條線基本吻合,但之后開始分化,民間投資增速迅速下滑。到今年5月,民間投資增速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了5.7個百分點。而這半年恰好是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房價迅速上升的時期。樓市的快速上漲,表面上支撐了經濟發展,但反過來也可能削弱其他方面的增長動力。比如房價過高,反過來增加了工商業運行的成本,有可能進一步降低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近十年來房價瘋漲的直接代價除了嚴重的通漲之外,最為明顯的便是制造業的萎靡不振。近期,國內企業家任正非、馬化騰先后代表高端產業對國內高房價表示不滿,認為高房價不僅對制造業產生擠出作用,而且還會抑制企業的創新。曾幾何時,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通過低廉的商品價格在全世界無往而不勝。中國制造的成本為什么這么低?除去勞動力價格因素外,最為關鍵的還是土地使用權分化。中國的土地使用權分為耕地、工業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等,這就使得土地因為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出現價格的差異。在一個城市中建廠用地與商建用地的價格相差很大,這就導致工業的土地成本被人為扭曲。而低地價加上低人工成本,直接導致工業產品價格極具競爭力,這也是中國制造業高速發展的致勝法寶。
近十年房價的飛漲,帶動國內土地、房租、用工成本不斷攀升,使中國制造業之前的優勢消逝殆盡,很多國內外知名企業都逐步將工廠搬至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中國制造業隕落的軌跡正逐步呈現。舉個例子,2001年中國生產了40%的耐克鞋,而越南生產了13%;2005年中國份額降至36%,越南升至26%;2009年,兩國以36%的份額旗鼓相當;2010年,越南反超漲至37%,中國為34%;到了2015年,中國的比例只剩下越南的一半左右。
為啥說高房價已成為中國制造業的殺手呢?首先,高房價帶動土地租金和用工成本上升,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制造業必不堪承受。十年前可能用每月一千塊雇傭一個工人,更早的時期甚至只要一半,而如今,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每月三千元已很難再找到合適的產業工人。從表面上看,十年工資漲了兩倍,但實際上卻無法抵消由房租帶動的生活成本上漲。房價飛漲帶來的是房租也水漲船高,城市的商業地產會因為房租上漲而將成本攤入銷售終端,也就是說,城市生活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是土地因素。當所有的土地價格被炒高后,制造業主只能無奈將產業轉移到勞動力價格更加低廉的地區,比如東南亞。其次,高房價讓很多企業家“脫實向虛”。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制造業企業一年辛苦賺個一百萬,而一個炒房客能通過炒賣房產賺幾百萬,那么在正常的情況下,制造業企業將不會再擴大生產,甚至會關閉,而將錢轉而投向房地產業,這將造成制造業的“空心化”。
稍早前,上市公司陸續披露了年報、季報,數據顯示,有315家企業一年賺不夠1500萬元,也就是說,一年的企業利潤在深 還買不起一套房。如果生產制造業微利甚至無利,企業家們都去炒房產,不僅會加劇中國制造業的“空心化”,而且其轉型升級也將無從談起。
以廣東省為例,1-4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共完成開發投資2473.32億元,同比增長16.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4個百分點,比固定資產投資高出5個百分點。近年來,民間投資近半集中在房地產,一方面是因為實體經濟利潤日益微薄,另一方面是因為去年底以來,一線城市和一些二線核心城市房價快速上漲,促使更多民間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像東部,雖然民間投資表面看挺活躍,但是投資的領域和動力發生很大變化,資金進一步“脫實就虛”,存在著很大隱患。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要想在未來的十年有所作為,一定要“去房地產化”,這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總結。日本之所以在二戰后迅速 起,得益于制造業后來居上,但上世紀80年代后搞起“泡沫經濟”,在房地產泡沫破滅后,制造業又無法勇擔大任,日本經濟于是就陷入了持續20年的衰退,至今看不到曙光。
更為重要的是,高房價將抑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上海的某企業為例,本來這家公司有兩個門店,生意很好,但因為房租合同到期,房東猛漲租金,就算盈利翻倍也交不起房租,最后只好關門了事。所以,高房價不僅對制造業不利,而且對整個實體經濟都不利。
此外,高房價正在抑制創新,歷史上那些偉大的創新企業都誕生在低房價時代,高房價的城市是肯定沒有創新土壤的。比如在國外:微軟最初誕生在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市,后來才搬到西雅圖;日本的優衣庫誕生在山口縣,離東京有4個多小時的車程。而在國內,如果當初杭州房價奇高,肯定無法催生阿里巴巴、快的打車、同花順等創新型的互聯網企業,反過頭來看高房價的香港,不僅滋生了金融泡沫,而且其實體經濟投資環境還出現惡化。

房產天生就擁有居住和投資這兩大屬性。如果過度地將房地產杠桿化、投機化,不僅會使多數居民群體承受不起,而且還會導致制造業長期低迷不振。居民因房貸而高負債,減弱了消費能力,企業因高房價帶來的一系列生產成本的上漲,要么關門歇業,要么搬到更廉價的地方去發展。所以不難看出,高房價不僅是中國制造業的殺手,更是中國經濟發展之毒瘤。
(山東省臨沂市蘭田建設集團市場調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