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琪琳
“閨蜜干政門”事件不僅使得樸槿惠政府徹底淪為“跛腳鴨”,也帶來朝野實力此消彼漲、執政黨分裂、改憲面臨流產等一系列重大變動,更極大地沖擊了既有的韓國政治經濟社會體系。
11月5日晚,首爾市中心的光化門廣場再次成為憤怒的海洋。數萬名韓國民眾手捧燭光,高喊口號,要求總統樸槿惠下臺。集會的人群中,有身穿校服的學生,有帶著孩子的年輕夫婦,還有拄著拐杖的白發老人。不少人甚至是第一次參加集會,只為表達對“閨蜜干政門”事件的無比憤怒和對樸槿惠政府的極度失望……
憤怒的導火索源于韓國媒體曝出的重磅猛料。10月24日,韓國JTBC電視臺爆出樸槿惠“閨蜜干政門”事件的鐵證,震驚整個韓國社會。兩周以來,圍繞“閨蜜干政門”背后的黑幕不斷被揭開,事件迅速演變為席卷韓國社會的超級風暴。任期僅剩一年多的樸槿惠,正面臨她執政以來的最大危機。而進入后樸槿惠時代的韓國政局,前路漫漫,一片迷茫。
閨蜜干政門事件持續發酵
今年9月,韓國媒體披露出多家大企業共同出資800億韓元設立兩大公益基金會,實際控制人是崔順實。崔順實被認為與樸槿惠存在特殊的個人關系,并被指在基金會設立過程中,利用公權力徇私枉法,強制要求大企業出資。此后,媒體還發現她女兒的大學入學過程存在特招舞弊的嫌疑,進一步引發質疑聲。
但韓國政府一直否認相關報道,樸槿惠本人也直斥是“流言蜚語”,而廣大韓國民眾對此也一直將信將疑。轉折發生在10月24日。當晚韓國JTBC電視臺獨家報道稱,在崔順實的個人電腦中發現了包括樸槿惠演講稿在內的200多份機密文件,且存檔時間早于樸槿惠對外公布的時間。這一報道最終坐實了“閨蜜干政門”事件,韓國輿論一片嘩然。隨后,韓國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崔順實涉嫌包括貪污挪用公款、泄露國家機密、通過經營皮包公司斂財、介入總統府人事任命等多達10多項指控。
“閨蜜干政門”事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爆了韓國民眾壓抑已久的情緒。連日來,整個韓國社會都充斥著對特權階層的憤怒,對民主政治體系的羞愧,對國家未來的絕望。
尤其是對于原本就備受壓力的韓國年輕人來說,崔順實的女兒“走后門”上名校的丑聞更是觸發了他們由來已久的反感情緒。連日來,首爾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等韓國40多個大學的學生會以及部分教授團體、媒體協會等紛紛發表了聲討樸槿惠“閨蜜干政門”事件的時局宣言,范圍之廣十分罕見。目前,韓國20歲到30歲的年輕人對樸槿惠政府的支持率僅為1%,幾乎喪失了年輕群體的支持。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韓國民眾第一次發出要求樸槿惠下臺的口號。從國家情報院涉嫌干預總統選舉,到世越號沉船事故;從到中東呼吸綜合征大爆發,到國定歷史教科書爭議;從強力推動勞動改革,到農民白南起遭警方的水炮擊中而致死。近年來,樸槿惠政府處處留下了獨斷專行、不愿與人溝通的印象,民怨已逐步升溫,但樸槿惠卻似乎未能體察,依舊我行我素。
韓國媒體普遍認為,“閨蜜干政門”事件對樸槿惠力圖塑造的為國奉獻、清廉奉公的形象造成了致命打擊。韓國民眾發現,她將私人情感關系和國家政治攪合到一起,居然受自己的“閨蜜”任意擺布,這不僅是對民主政治體系的褻瀆,更是對民眾的極大愚弄。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之下,韓國檢方不得不加強調查力度,先后逮捕了事件當事人崔順實和總統府前政策調整首席秘書安鐘范等多位幕僚,并開展大范圍、高強度的調查。兩周以來,隨著檢方調查的深入,“閨蜜干政門”事件像滾雪球般不斷擴大,輿論的矛頭直指樸槿惠本人。
為了挽回民心,樸槿惠于11月4日發表公開電視講話,就“閨蜜干政門”事件再次道歉,稱愿意接受檢方調查。依據韓國憲法,總統享有刑事檢控豁免特權,在任總統愿意接受檢方調查,也是韓國建國68年來頭一次。從目前事態發展看,樸槿惠接受檢方調查恐難以避免。
樸槿惠政府面臨空前危機
一名韓國媒體的資深政治記者告訴筆者,“閨蜜干政門”危機要比前任總統們的貪腐危機嚴重得多,它是一場政治信任危機,樸槿惠的政治聲譽已經毀于一旦。
據韓媒報道,樸槿惠的支持率已連續5周出現下滑,11月第一周的支持率更是僅為5%,創下歷屆總統支持率的最低紀錄。
一般認為,總統的支持率須在30%以上,才能維持正常的政令運轉暢通。隨著樸槿惠的支持率跌入谷底,她很可能面臨政令不出總統府的尷尬境地。而近一段時間,樸槿惠也是取消了除少數外事活動等以外的公開外部日程,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閨蜜干政門”事件的善后工作上。
“閨蜜干政門”事件爆發后,樸槿惠曾一周內兩次出面公開向韓國民眾道歉,試圖平息輿論的攻擊和民眾的怒火。但姍姍來遲的歉意并未能挽回憤怒的民意。韓國民調機構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高達57.2%的受訪者表示無法接受樸槿惠的道歉。
韓國網友們紛紛表示,第二次道歉講話的內容跟預想的一樣,既打了同情牌,也打了常用的安全牌以及經濟牌,把自己的責任推得幾乎一干二凈。還有網友將講話的內容總結為一句言簡意賅的臺詞:“對不起;我不知情;我不會下臺;不要問了,我很累。”這個神總結在韓國社交媒體上流傳甚廣,甚至被《首爾經濟》用作報道的標題。
就在樸槿惠第二次道歉后的次日,即11月5日晚,多達20萬名韓國民眾再次在首爾市中心舉行集會,要求樸槿惠下臺。活動組織者表示,還將在11月12日舉行更大規模的集會,誓言要將“倒樸運動”進行到底。
“閨蜜干政門”還引發了韓國政壇的激烈震蕩。就連執政黨新國家黨內也出現了反對樸槿惠的強烈呼聲。新國家黨內不少“非樸派”議員敦促樸槿惠退黨,稱她已成為這個執政黨的“負擔”。在10月30日崔順實回國當天,新國家黨緊急召開最高委員會會議,建議樸槿惠組建執政黨與在野黨一致認可的“舉國中立內閣”。“舉國中立內閣”一旦建立,總統權力將受到大幅限制,國政將由以總理為中心的內閣主導。
為扭轉不利局面,樸槿惠接連倉促改組和內閣的人事,寄希望于提名進步傾向的新總理人選,以爭取輿論的支持。11月2日,樸槿惠宣布提名盧武鉉總統時期的幕僚金秉準為新任總理人選,還提名了新的經濟副總理及國民安全處長官的人選。總統府還對外宣稱,樸槿惠隨后將退居二線,由金秉準承擔更多行政職責。
然而,此舉并未緩解緊張局勢,反而招致更激烈批評。在野黨表示,樸槿惠對金秉準等人選的提名,事先并未與國會和在野黨陣營溝通,體現出她一貫的剛愎自用與固執己見。三大在野黨均公開反對金秉準的提名,宣布將拒絕就此召開人事聽證會,并呼吁成立由在野黨和民間共同主導的特別調查組,以查明“閨蜜干政門”的真相。
因此,在目前情況下,金秉準能否上任是個未知數。樸槿惠試圖依靠人事改組來緩解緊張局勢、恢復國政運營的努力很可能會落空。更何況,僅憑改組部分人事,已經很難改變樸槿惠政府風雨飄搖的窘境。
政局走向不確定性
目前看,“閨蜜干政門”事件的走向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下一步政局到底會如何發展,還是一個未知數。
首先,樸槿惠的態度并未出現根本性的變化。韓國《中央日報》的社論指出,到目前為止,樸槿惠仍無視朝野要求組建“舉國中立內閣”的呼聲,認為僅靠對崔順實和幕僚門展開調查并啟用進步陣營人士就可以挽回局面,說明樸槿惠完全沒有看到“閨蜜干政門”的嚴重性,依然選擇了與民心對抗的道路。
此外,在野黨陣營的態度也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在野黨曾一度認為,維持樸槿惠執政地位,符合其目前的政治利益。原因在于:一是在野黨也不希望國家陷入混亂;二是各在野黨暫時無法推出有能力擔當總統的人選;三是利用樸槿惠可能成為“跛腳鴨”的機會,擴大自身話語權;四是繼續借助“閨蜜干政門”事件,敲打執政的新國家黨,以便在下一屆總統選舉中占據有利位置。
但隨著總統府前政策調整首席秘書安鐘范等陸續遭逮捕,韓國民眾要求調查乃至彈劾樸槿惠的呼聲逐漸增高,再加上樸槿惠在未與在野黨協商的情況下,單方面推出新任總理人選的舉動,再度激怒了在野黨。在野黨一改此前維持樸槿惠執政地位的立場,甚至開始公開要求樸槿惠主動下臺。
分析人士認為,下一步可能出現以下三種情況:一是樸槿惠強推“金秉準”總理牌,以退為進,盡快轉換不利局面,讓樸槿惠實現“軟著陸”。二是執政的新國家黨推出的“舉國中立內閣”最終得到在野陣營認可,構建執政黨和在野黨一直同意的內閣,這樣一來,現政府的政策可能會發生諸多變化;三是樸槿惠遭彈劾,或主動下臺提前結束任期。在野黨陣營已經提出,必須先徹查“閨蜜干政門”真相,然后再討論改組內閣事宜,強調絕不能以改組內閣來轉移公眾視線、逃避調查。
但是從實際分析看,無論是哪條路,都不會一帆風順。首先,從法律上看,韓國總統對總理的“任命權”實際上更似“提名權”,任命需要國會通過。在當前朝小野大格局,且執政黨內的非樸派系亦反對的情況下,新總理任命案很難得到通過。而組建“舉國中立內閣”,不僅在法律依據上還存在一定疑問,且在短時間內,推選出一個各方都認可的人選,實際操作起來也并非一件易事。至于彈劾,盡管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但鑒于盧武鉉當政時期遭彈劾后產生民意反轉風暴的教訓,在野黨并不敢輕易就真的啟動針對樸槿惠的彈劾程序。
而最讓部分韓國業內專家擔心的則是,如各方遲遲未能就下一步的政府運轉正常化達成一致意見,韓國政局恐將面臨長期陷入混亂的風險。
深刻影響韓國社會
“閨蜜干政門”事件不僅使得樸槿惠政府徹底淪為“跛腳鴨”,也帶來朝野實力此消彼漲、執政黨分裂、改憲面臨流產等一系列重大變動,更極大地沖擊了既有的韓國政治經濟社會體系。
由于執政黨新國家黨在此次“閨蜜干政門”事件中的表現相當糟糕,導致朝野實力此消彼長,很可能將對下一屆總統大選造成重大影響。據最新民調數據顯示,受“閨蜜干政門”的影響,執政黨新國家黨的支持率一路滑落至僅有18%,而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成功逆襲,支持率已攀升至31%,第二大在野黨國民之黨的支持率則為13%。
在新國家黨內,“反樸派”和“挺樸派”依然纏斗不清,出現黨內分裂危機。“挺樸派”忍痛斷臂,接受包括總統府秘書室長在內的8名核心幕僚的辭呈來繼續維護樸槿惠;而“反樸派”則在利用一切機會切割與樸槿惠的關系的同時,不斷呼吁樸槿惠退居二線,全面交出手中權力。
不僅如此,此前醞釀已久的改憲步伐恐又將被打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國的政治制度具有先天的不足。一般來說,五年單一任期并不能讓總統長遠而又連貫地推行自己的政策,已經越來越和當今韓國的社會發展不相適應。但隨著“閨門干政門”事件的持續發酵,限制總統權力可能成為韓國未來政壇的主要內容,而非推動總統連任。
備受沖擊的還有本就舉步維艱的韓國經濟。今年韓國GDP增長率預期僅為2.6%左右;出口曾創下連續19個月下跌的紀錄;就連引以為傲的造船、鋼鐵、海運等五大支柱產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韓國30歲以下青年失業率達高達8%以上。有分析指出,“閨蜜干政門”使得韓國經濟雪上加霜,已嚴重影響到了明年預算案審議、企業結構調整以及經濟改革推進等各方面。韓國弘益大學經濟學教授全圣寅認為,應該盡快經過朝野協商組建“舉國中立內閣”的方式,迅速解決堆積如山的經濟問題。
同樣被波及的還有外交安保領域。此前,外交安保曾是樸槿惠政府的一大亮色,但目前的群龍無首的局面恐將直接影響韓國政府的外交。不僅即將于近期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和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面臨可能無法出席的窘境,韓美日同盟合作、“薩德”部署等也或將新生變數。
不久前,韓國與日本就簽署軍事情報共享協議舉行首次工作會談。這項協議主要針對朝鮮,一旦簽署,雙方將可就朝鮮的核開發以及導彈項目直接進行情報交換。有分析稱,假若“閨蜜干政門”沒有發生,樸槿惠可能憑借當時較高的支持率,不顧民意,繞開國會,推動與日本的軍事情報共享協議。但在目前情況下,估計很難按原計劃進行。
另外,盡管美國表示將會如期在韓部署“薩德”系統,但隨著樸槿惠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或將導致在野黨陣營和輿論的更強烈反彈,未來存在變數。而且,據韓國媒體報道稱,樸槿惠提名的新任總理人選金秉準一直被認為是薩德的堅決反對者。
影響更為深遠的則是對民眾的心理沖擊。一位韓國大學生對筆者表示,現在韓國社會競爭壓力這么大,年輕人考名校、找工作舉步維艱。但是像樸槿惠閨蜜崔順實的女兒這樣的人,走走后門就能輕松讀上名校。“原本以為這是個憑借努力就能成功的公平社會,現在看來韓國依然是擺脫不了權錢交易和關系的人治社會,實在讓自己感到心寒。”
還有一名正在準備就業的韓國研究生說,“目前韓國經濟每況愈下,政治正在成為小丑們表演的舞臺。我曾經想努力成為一名公務員,但現在,對自己的未來已經沒什么特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