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芬
2012年,《浙江省內河水運復興行動計劃》獲浙江省政府批復,浙江內河水運復興行動全面加速。到2020年,浙江省將基本完成規劃的20條骨干航道建設,形成“北提升、南暢通、東通海、西振興”的內河四大交通走廊,內河水運量達到4億噸,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1800公里。根據《浙江省內河水運復興行動計劃》,四大交通走廊總投資達550.1億元,其中“北提升”投資達345.4億元,占比62.78%,可謂重中之重。這些規劃大多涉及對航道能力的提升、對礙航橋梁的改建……這項浩浩蕩蕩的“改造大自然”的工程能否達成預期效果?很少有人能給出準確判斷,因為現實總是很殘酷的。也有專家對標內河水運發達國家,認為改造船型也是解決途徑,且不似改造航道那樣需要大興土木。究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還是“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如今似無法定論。
雖然對于內河水運發展前景,學術界有諸多疑慮,但在實踐中,《浙江省內河水運復興行動計劃》提及的安吉上港國際港務有限公司去年已實現盈利;寧波港投資的乍浦港也有著可以預見的優越性……浙江省把內河水運作為航運配套的規劃重點,已經獲得許多班輪公司的青睞。
在樂見《浙江省內河水運復興行動計劃》的同時,人們也看到了上海內河水運的發展潛力。雖然發展內河水運的任務較為艱巨,但對上海來說,至少能減輕城市交通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