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梅


網絡安全是關系到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從我國網絡安全立法的現狀可以看出,我國網絡安全立法存在著缺乏系統完善的法律、立法位階較低、系統性不強等多方面的問題,亟須完善。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進行”。近些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一些代表一直呼吁加快網絡安全立法的進度,加快網絡安全立法的呼聲最高,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提案涉及網絡安全立法問題。對于如何完善立法,學術界各種觀點仁智互見。我國學者張新寶提出,應厘定現行網絡安全法律淵源的層級關系,消除效力位階沖突,細化網絡安全法律制度及程序規則并增強操作性;修訂補充其他法律中的信息安全相關規則,完善網絡安全犯罪的刑事制裁制度,延伸信息安全的民事保護制度,形成網絡安全法律體系。我國學者徐漢明認為,選擇網絡安全立法路徑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保護,夯實基礎;二是循序漸進,逐步提升;三是加強政府信息安全相關立法,以點帶面逐步擴大;四是國家立法與地方立法并行推進。
從上述觀點可以看出,雖然學界對于立哪些法,法律著重規定什么內容看法不一,但是基本上都贊成整合原有的法律,制定專門的網絡安全法,形成網絡安全法律體系。對此,本人認為,我國應制定一部《網絡安全法》,作為維護我國網絡安全的基本法。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強專門立法和修改現行法律,注重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的配套,形成一個以《網絡安全法》為基礎的網絡安全法律保障體系。該法應從網絡安全的基本概念入手,圍繞適用范圍、監管的基本原則、監管主體、監管體制、監管內容、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我國網絡安全問題作出全面的規定。其中建立職責分明、分工協作的專門監管機關,解決目前存在的監管問題。
明確網絡監管的責任主體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網絡安全是一種多頭管理的體制。具體而言,凡是業務范圍和網絡發生聯系的部門,幾乎都有監管權:一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監管權。2011 年5 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正式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掛牌,其職責是落實互聯網信息傳播方針政策和推動互聯網信息傳播法制建設,指導、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加強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負責網絡新聞業務及其他相關業務的審批和日常監管,負責重點新聞網站的規劃建設,組織、協調網上宣傳工作,依法查處違法違規網站等。二是公安機關有監管權。《人民警察法》第6條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的職責包括“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三是電信部門有監管權。根據1996 年頒布的《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中第2條:“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是指由中國郵電電信總局負責建設、運營和管理,面向公眾提供計算機國際互聯網服務,并承擔普遍服務義務的互聯網絡。”四是根據《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第6條、《互聯網新聞信息管理規定》第4條、《電信管理條例》第3條、《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第5條、《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第4條、《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第3條、《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4條的規定,具有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還包括:國家安全部、國家保密局、信息產業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食品藥品管理局等。
在制定《網絡安全法》的同時,應明確網絡監管部門職權劃分,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網絡安全主管部門各自的職責,解決目前多頭管理,責權不明的問題。如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社會治安等網絡安全事項,應由公安機關依法行使監管權。避免因監管機關過多,執法依據又各不相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出現的相互推諉、扯皮現象。
搭建政府主導下的監管第三方平臺
為更好維護網絡信息安全的環境,應鼓勵具有計算機特長的人員更好地為社會作貢獻。我們應探索構建政府主導下的第三方網絡信息安全溝通平臺,工作模式可參考借鑒烏云網的經驗,并可在其基礎上,繼續探索完善網民與網絡公司的信息反饋途徑,在對二者進行管理的同時,兼顧雙方的利益。與此同時,本文認為政府作為管理者,還應當對民間第三方網絡信息平臺進行合理的規范和引導,防止在信息交流與反饋的過程中造成無辜用戶權利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