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廬氏

民調有哪些事?民調本無事,弄巧才有事。
前不久,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進行“社會公眾安全感滿意度”問卷調查。調查就調查唄,這年頭,這調查那調查還真是“此起彼伏”呢,據說還是“重視民意、傾聽民聲”的表現。這不,江南區的某些官員就無比重視這次調查,于是,“這張調查問卷上一共七道選擇題,每道題后面,都緊跟著一個小括號,里面寫著諸如‘答案:有明顯好轉’‘答案:能及時得到調處’等字樣”。原來,有“標準答案”,而且,社工在發放問卷時,還特別叮囑要按提示的標準答案填寫。學生家長也被如此要求,“希望家長們都往好的填。這樣對學校也有好處,對大家也有好處”,老師雖講得隱晦,家長們還是聽懂了——學校的動員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原因“你懂的”。
結果,不是“有明顯好轉”,就是“能及時得到調處”,這樣,社會公眾安全感,就必然是“滿意”。
算是“先進經驗”。江南區的鄰居南寧經濟開發區也是不滿意不罷休。為應對上面的訪問電話,他們準備的調查問卷上,“‘很安全、很滿意’這樣的答案都被粗體加黑。上面赫然寫著‘如接到廣西統計局調查中心的訪問電話,請按以下標準答案(加粗字體)’回答”,瞧,“標準答案”是唯一的,不是“很安全”,就是“很滿意”。
哪能不是“滿意”?招數多著哪,而且,沒有最絕只有更絕。居然問卷上還有只有一個選項的,廣西崇左市江州區的“‘公眾安全感’調查”的“知識普及帖”,每個問題后就只有一個“很滿意”答案。在這樣的答案前民意實在是“無所逃遁”,只能是“很滿意”。當然也有巧借外力的,比如,“中小學放假一天,讓學生背熟答案‘協助’家長應對電話調查”,甚至“向學生群發‘應對電話抽查’的威脅短信,如果不按要求回答將面臨處分”。干脆說吧,這是把學生當“人質”,說不是“下三濫”還真想不出其他的詞。更絕的是,物質刺激。“湖南邵陽市就有市民接到當地政府短信,要求在接到省級民意抽查電話時,‘說一些好的方面’,憑此類通話記錄可領取300元補貼”。
總之,精神獎勵也好、物質刺激也罷,利誘也好、威逼也罷,“條條道路通到了羅馬”,那些個地方,都是人民群眾“非常滿意”“很滿意”“滿意”的地方,或是“治安模范區”,或是“文明城市”,或是“全面達小康水平”……于是,“忽逢桃花林”,“世外桃源”橫空出世。
然而,這樣的民調準確嗎?這種民調已經變成了“調民”——“調戲民意”,還不說是“強奸民意”。
出現這樣荒唐的民意調查,顯然是某些地方的官員,為了面子,為了政績,為了榮耀。那個江南區,那個開發區,真的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了嗎?恰恰是——江南區是“去年就處于‘公眾安全感落后’‘社會公眾安全感長期在廣西低位徘徊’的尷尬位置”,開發區“難兄難弟”,“在排名中同處落后位置”。或許,正因為落后,他們急需先進,急需顯示成績,才這樣挖空心思地通過“技術手段”讓“民意”來“滿意”他們的工作。
其實,這樣的民調,頗似“自娛”,屬于卡拉OK式的“動聽”。可惜,某些地方的官員,不懂得或假裝不懂得這個道理——是的,裝睡的人是永遠叫不醒的,他們只知道臉上需要金光,而且“現代化”到知道需要民眾給他們臉上貼金,從而使自己仕途騰達。
然而,如果只顧著無所不用其極地鮮廉寡恥地假借民調而調戲民意,那么,終究是弄巧成拙,只落得笑話。
若真要民眾發自肺腑地表達“非常滿意”“很滿意”“滿意”,“華山一條路”,就是真心誠意、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地為民眾做實事辦好事,讓人民群眾在人民公仆的干事創業中有幸福的“獲得感”。
所以,民調,很簡單,就是這些事——為民做實事辦好事。
圖:付業興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