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投入使用的市殯儀館,是市民政局唯一的直屬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也是城區唯一承擔遺體火化、骨灰存放的單位。多年來,市殯儀館一直承載著慰藉生者、安息逝者、寄托哀思、傳承文明的社會功能。市殯儀館現有在職職工18名(其中1名干部因病長期休養),臨時工39名(其中本單位直接簽約19名和勞務派遣20名)。每年接待祭祀、送葬人數多達40多萬人次,堪稱全市服務接待人數多、群眾前往次數多、人流集中多的場所之一。
兩年前,市民政局黨委經過全盤考慮,順勢調整了館領導班子,派年齡偏大、性格倔強、敢于擔當、遵規守矩的市殯儀服務中心副主任張玉宏兼任館長。在背負壓力的情況下,張玉宏帶領班子和全體職工一道,千辛萬苦做示范,千方百計抓管理,千言萬語做工作,千條妙計解民怨,積極主動地帶頭并推行了“一線工作法”。目前,職工的精神面貌煥發一新,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大大增強,服務管理水平上新檔次。去年火化遺體7159具,辦理寄存手續3785個,辦理骨灰盒續存手續6333個,喪戶滿意率近乎100%。
“一線工作法”顧名思義,就是市殯儀館領導班子成員基本上不在辦公室,多半是巡視在各個崗位上。實踐證明,開展并推行“一線工作法”,既是破解工作頑癥、體現領導關口前移的有效途徑,也是理順干群關系、調動工作積極性的必要方法。領導想到、說到、做到、示范到才是實施抓管理、帶隊伍、促服務的“金鑰匙”。為此,市民政局黨委組成聯合調查組,采取列席“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職工訪談、征求相關單位意見等方式,進行了解剖“麻雀”式的深入調查,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些可行的經驗。
一、認真負責,領導率先垂范。對黨委的決定張玉宏盡管欣然接受,但深知這副擔子的沉重和局黨委的重托。不論在哪個領導崗位上,他能掂量出組織的信任,可市殯儀館這副擔子他唯覺不輕啊!但他堅定了一個信念,既然黨委重托,別無選擇,就是要負重前行,干字當頭。從上任起,他心中就裝著“認真負責”這四個字,他和同志們說的最簡單、講的最多的也是“認真負責”這四個字,他知道市殯儀館服務性質在社會上的分量,更懂得局黨委殷切的期盼。張玉宏上任后,大家感覺他有點怪,就是在辦公室看不著他的影,給大家神出鬼沒的感覺,整天四處走。在每個崗位他發現小問題就隨即指出,當即解決。有疑點的、涉及投入的,馬上記在自己的巡察筆記本上,待班子會研究敲定。如發現焚燒塔的路面磚破損,他馬上通知后勤科進行修整。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數不勝數,走在路上哪有不對勁的,當即就說,甚至還自己動手處理。
二、追求完美,盡心服務喪戶。自市殯儀館成立以來,承載著所有家庭不愿面對但又遲早必須面對的服務。一直以來,市殯儀館干部職工致力于追求完美、完善的服務,傾盡所有心思苦心換位思考,逐步改進服務,但無論怎樣可能也滿足不了喪戶心愿。為此,館內曾設立過“委屈獎”,強調喪戶的不滿就是我們的“錯”。館領導明知這是委屈職工,無奈在內部設立這個獎項,權做一種平衡吧!張玉宏自己常調侃:水平不高,多去一線。他關注火化車間和骨灰堂這兩個重點崗位,每天都得多去幾趟,腦袋不停地想法子。每年特約服務大體上五六十起,不管多早每次他都要親自到場。他這樣做,職工心里覺得不得勁兒,喪戶卻都十分感動。在遺體接收處,提出了必須進行遺體驗收,防止出現情況不明的事故;為防止抱骨灰盒祭祀出現紕漏,特意購買了100個靈位,贈送給沒有靈位的喪戶,確保了祭祀的萬無一失。為保證安全,館里投入20多萬元,各個部位全都配齊了監控設備,共計達到100多個監控。他提出跟蹤服務到樓層的方法,使設備監控和人員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去年有一前來祭祀的喪戶,偷抽了相鄰骨灰盒擺放的香煙,被發現后主動承認錯誤,并買了一盒香煙重新擺放原位,不然那個喪戶發現后就會引起風波。
三、敢抓善管,提升服務質量。“管理出效益”,這句話對企業來說,是何等的珍貴。但對市殯儀館來說,則只說對了一半。真諦何在?就是市殯儀館承載著傳承殯葬文化和甘當文明使者的雙重任務,應該是“管理出名譽、管理出滿意、管理出孝心、管理出傳統”等,才是至尚的服務目標。職工一致反映班子成員心細,其實不僅是心細,主要還是從提高服務出發的責任。領導這樣示范干、領著干,職工如果應付干都覺得和自己過不去、也不忍心。兩位年輕有為的副館長也走出辦公室,直接工作在一線,許多工作未等匯報就發現解決了。館里決定將一名財務人員調至撐管經營科。起初她盡管很不情愿,經過領導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這位同志才轉過彎子來。兩年來,她果然帶領12名同志工作干得十分出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增長,人的潛能也得到充分發揮。辦理喪事都是來得急、要求辦的也急,針對有的喪戶手續不齊,必須等手續齊全才能辦理,特別對當天下葬的喪戶,急得萬般無奈也得等完備手續。為彌補這一服務空白,館里增設了前置服務項目,派專人到市殯儀服務中心審核手續,以給喪戶提前補辦的時間,從細節上解決喪戶難、館里也沒有辦法的困境。
四、提高效能,有事馬上就辦。殯儀服務無止境,也無小事,如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條件不能一步登天,只能逐步完善和改善,唯一能改進的就是人的思想和觀念。班子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發現問題和征求意見的過程中,既做到立行立改,又做到邊糾邊改。組織職工開展多種形式的提合理化建議活動,不斷完善服務設施,積極改進服務理念。班子在一線,能辦的馬上就辦,涉及問題大的就提交到班子會研究決定。職工食堂一直沒有熱水器,職工刷洗都用涼水,班子發現立即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并提高了伙食標準。業務大廳和骨灰堂冬季取暖保證不了正常工作,常溫在10攝氏度左右,班子決定投15萬元,入冬就安裝了鍋爐。骨灰堂間壁了工作間,購置電暖氣,還破例為祭祀場的主持人建了一處休息室,定期發放勞動保護用品,這種有形的關懷產生了無窮的動力。
五、求新創新,跟上時代步伐。過去從事殯儀服務工作多半是出于無奈,現在則不同。但傳統方式與現代文化元素交織,服務理念的創新則占據不可忽視的主導地位。班子自身提出的工作標準是,什么崗都要能頂,什么工作都要能干,什么委屈都要能受。引導職工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只要不激化矛盾、不發生沖突,就是工作的準則。2014年9月省民政干部學院舉辦專業資格培訓班,張玉宏帶隊參加,成為全市唯一有火化資格證的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