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
這幾篇文章通過一個鏡頭、一兩件事,反映的是社會的冷暖,揭示的是人性的美丑。你看那賣藥梨的普通婦女,心存善念,童叟無欺;那隨手贈送的氣球,也許不值一提,但這相贈的一瞬,透出的是人性的美好;一次拾金不昧,一次耐心的等待,也許能救人于水火,這等待的人,不是像天使一樣美麗嗎?而那讓人不愉快的潛水之旅,折射出的卻是人性的狡詐與貪婪。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觀察社會的窗口,頌揚正能量,抨擊假惡丑,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素材隨處可積累。
“杜氏藥梨,祖傳秘方,專治咳嗽……”
柳絮紛飛的早春,小巷、街頭、路口,總能傳來女人沙啞而悠長的吆喝聲。做母親的紛紛跑下樓梯為家里生病的孩子捧回一個藥梨。這藥梨果真有奇效,吃過不消兩日,咳嗽的小人兒臉上便恢復了血色。女人的梨,便成了母親們心頭的安寧丸。
我很好奇女人爐間制作的神奇藥梨,便在一個午后,懷揣著好奇之心,叩開了女人家的房門。屋子很小,小到只能裝下她簡陋的家具和那窄窄的梨爐。屋里還算干凈整潔,飄著梨的清香和中藥淡淡的苦味兒。只見女人洗干凈數十個黃澄澄的梨,靈巧地切開一頭當梨蓋,然后刀尖一旋,便挖出整個梨核,剩下的梨肉便成了梨盅。“一錢川貝,二錢枇杷葉、葛根葉……” 女人喃喃地說著。她雙手慎重地掂起小秤細細稱量,眼眸明亮,似乎在發光。
寸碾的“沙沙”聲格外清澈動聽。我望著碾中早已成粉末的藥面兒,忍不住發問:“這藥不是已經碾好了嗎,怎么還要不停地研磨?”
“還差火候哩!給娃娃治病用的,粉子越細,效果才越好。”女人給我一個微笑,眉宇間的專注卻始終未減。
我恍然大悟,這梨盅的秘密哪里是藥,分明是心!
梨盅注以藥湯,用蜂蜜調味兒。熱氣蒸騰而上,藥香透籠而出。
女人實誠又熱情,拉著我的手聊了很久。我笑稱:“阿姨,您以后可就是我的老師了。”
“哎喲,說啥呢!我一個粗人,半天學堂可沒念過喲。”女人哈哈大笑起來。
“您啊,教會我做人了。”
“啥做人呀,我就會做個藥梨!”
“這做法可值得我學習一生呢。”
阿姨怔了一下,然后笑開了,我看到了她眼角細密的皺紋。
“丫頭啊,對,做人得講個實誠,凡事得憑良心。”
女人揭開籠蓋,取出蒸好的藥梨,小心地裝進小推車上的梨爐里。
我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個藥梨,像是捧著一本人生必修課的書本。
耳邊又傳來那熟悉而又沙啞的吆喝:
“杜氏藥梨,祖傳秘方,專治咳嗽……”
簡 評
“做人得講個實誠,凡事得憑良心。”這是一種人生信條,更是一堂人生必修課,它不僅僅應該成為“我”的必修課,更應該成為諸多商家的必修課。習作以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特寫鏡頭式的細節描寫、看似閑談的對話,剝繭抽絲,提煉出文章的中心,獨具匠心。
(程園園老師 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