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草牧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政策建議

2016-11-23 06:15:05李向林沈禹穎萬里強
中國工程科學 2016年1期
關鍵詞:農業發展

李向林,沈禹穎,萬里強

(1.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北京100193;2.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蘭州730020)

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草牧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政策建議

李向林1,沈禹穎2,萬里強1

(1.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北京100193;2.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蘭州730020)

發展農區草牧業可促進牧草與糧食作物或經濟作物在時間、空間上的耦合,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國農區草業的資源優勢尚未得到有效發揮,其發展仍然受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思想的束縛,政策上對其發展的扶持力度也較小。本文分析了農區草業發展的現狀與潛力,并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種植業結構調整;農區草業;潛力;政策建議

DOI 10.15302/J-SSCAE-2016.01.012

一、前言

所謂農區草業,是指在傳統農作物種植區利用一定面積的土地種植牧草,通過牧草與糧食作物或經濟作物在時間、空間上的耦合,形成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友好的種植制度,其生產的飼草及作物副產品可用于飼養家畜[1]。農區草業在歐美發達國家十分普遍,是可持續農業的象征。發展農區草業就是要將牧草或飼料作物的生產、利用引入農業生產系統,通過作物–飼草–家畜的有機結合,建立起“土地–植物–動物”產業鏈,最大限度地生產植物產品和動物產品。這種農業系統就是草地農業[2]。

草地農業強調牧草與糧食作物的輪作、間作、套種、復種等多元種植結構,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生產更多的優質牧草,保持水土、提高肥力,增加糧食產量,同時發展畜牧業,滿足日益增長的畜產品消費需求。

二、農區草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一)食物消費變化促使種植業結構向糧草兼顧型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鄉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斷提高,我國食物消費結構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其最顯著的特征是人均動物性食品消費一路攀升,而直接糧食消費(口糧)逐年減少[3~5]。從1986年人均口糧207.1 kg到2010年的148.0 kg,降幅為28.5 %。而城鎮人口的口糧消費約為80 kg,只有農村人均口糧消費的一半。每減少一個農村人口,可省出兩個城鎮人口的口糧。可見,我國人均糧食與畜產品的消耗量,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居民人均牛肉和羊肉消費分別增加了20倍和15倍之多,牛羊肉在肉類消費的比重從1978年的6 %左右增加到了2014年的14 %左右,而豬肉消費所占比重類則從89 %左右下降到了63 %左右。我國居民人均奶類消費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迅速增長。2008年以來,我國乳制品進口量增長了7倍多,目前,每年進口乳制品折合牛奶約1.2×107t,占全國奶類消費量的三分之一;2013年中國牛肉進口總量達到2.97×105t,是2012年的3.79倍,預計在未來5年內,每年的牛肉進口量將增長15 %~20 %。源自食草動物的食物消費量遠遠超出一般的估計。

但是,我國的農業結構調整仍然滯后于食物消費結構的變化。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系統以“糧-豬”結構為基本特征,這一點仍然沒有明顯的改變。所謂“糧-豬”型農業結構,就是種植業以糧食作物為主,養殖業以養豬為主。目前,我國年均生豬存欄量接近5×108頭,占全球的50 %,我國每年人均食用豬肉39 kg,是1979年時的5倍。雖然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連增”,但仍然不能滿足需求,我國生豬的飼料消耗量很快便會突破全球飼料總產量的一半。在美國等大多數發達國家,盡管糧食自給有余,還有出口,但養豬數量有限[6];我國只有全世界7 %的耕地,水資源等嚴重匱乏,不僅要養活占全世界22 %的人口,還飼養了占全世界總數50 %的豬[7,8]。“糧-豬”型的農業生產結構消耗了大量的糧食,使我國谷物生產不堪重負。與國外相比,我國水土資源十分匱乏,像這樣一個“糧–豬”型農業系統,從長遠來看是不可持續的。

2008年奶粉污染事件以后,我國才開始認識到,正是由于飼料蛋白質含量不足,不法企業才添加三聚氰胺,造成了災難性后果。2011年11月,農業部、財政部聯合向國務院上報《關于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的請示》,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決定啟動“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中央財政決定在2012年至2015年每年安排5.25億元用于支持建設5×105畝(1畝≈666.67 m2)高產優質苜蓿示范片區。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的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的協調發展。中央的方針和政策是在充分考慮我國食物消費結構變化的基礎上制定的,為農業結構調整及農區草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推動力。

(二)飼草產品市場需求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綜觀世界畜牧業生產系統,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完全依賴天然草地放牧的草原畜牧業;二是作物–家畜系統(即農牧結合生產系統);三是完全依賴外購飼料的工業化畜牧業系統。其中,作物–家畜生產系統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農區畜牧業[9]。在世界范圍內,農區畜牧業貢獻了絕大多數的畜產品,在中國,農區畜牧業同樣占據全國畜牧業總產出的最大份額。過去幾十年里,我國草原牧區家畜飼養量急劇增加,導致草原超載過牧,草原生態環境嚴重退化。21世紀初,我國在草原牧區先后實行退牧還草工程和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政策,牧區家畜飼養量逐步減少,牛羊肉和奶類生產的重心逐漸向農區轉移[10]。從2000年到2013年,全國牛肉產量由5.131×106t增加到6.732×106t,增長了31.2 %;羊肉產量由2.641×106t增加到4.081×106t,增長了54.5 %。但同期消費增長更快,以全國城鄉居民家庭購買牛羊肉為例,2012年與2000年相比

增長了60.3 %。

農區畜牧業的發展促進了農區草業的發展。過去以糧食作物占絕對優勢的種植業結構正在向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協調發展的“三元結構”方向發展。同時,農區家畜飼養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過去,農區畜牧業(尤其是奶牛飼養)長期遵循“秸稈+精料”或“秸稈+青貯+精料”的飼養模式,而優質飼草在日糧中增長比重很低。近年來,飼草對提高家畜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作用日益得到認識,農區畜牧業正在向“優質飼草+全株玉米+少量精料”的模式轉變。

在北方地區,以苜蓿為代表的商品草市場持續發展。在國家政策鼓勵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國內苜蓿種植面積和產量有顯著的增加,質量意識開始增強,表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奶業的持續發展導致商品草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也刺激了進口牧草產品貿易的快速增加。盡管受到美國轉基因苜蓿事件的影響,2014年中國進口干草仍然達到創紀錄的1.005×106t,同比增長25.9 %;進口苜蓿草總計8.84×105t,同比增長17 %。同時,進入市場流通的國產苜蓿干草估計在1×106t以上,而由家畜直接采食消費的牧草產量更是不可估量。

其次,南方草地開發利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對南方草地進行開發利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初步探索出了冬閑田種草、草山草坡改良及草食家畜飼養的模式[11,12]。2014年,農業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了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計劃項目,年投入3億元人民幣,在南方10個省區扶持和推動草地畜牧業的發展。過去,由于土地分散,畜產品價格相對較低,致使種草養畜的比較效益不高,制約了南方草地畜牧業的發展。近幾年,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基礎設施的改善,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及合作社、養殖企業的介入,加上牛羊肉價格的大幅上漲,南方種草養畜的有利因素在不斷增加,現代草地畜牧業發展的條件日益成熟。隨著國家持續的政策扶持,南方傳統農區的草牧業有望得到較快的發展。

(三)農區草業的資源優勢尚未得到有效發揮

我國氣候多樣,南北跨越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等多個農業氣候區。傳統農業以收獲籽粒為目的,農作物必須完成整個生育期,從而在氣候上受到地域、季節差異的較大制約。而牧草生產則是以收獲莖葉等營養體為目的,不需要籽粒成熟,不需要完整生育期,在整個生長期內任何時候都可以收獲而獲得經濟效益。因此,與大田農作物相比,牧草在生長期內對于水、熱、光、氣等氣候資源和土地資源的時間性匹配要求不高,可在全年內比較充分地利用氣候和土地資源,生產較多的有機物質產品。例如,從飼料利用的角度來看,如果以單位面積代謝能產量核算,同樣的氣候條件下,全株青貯玉米的營養物質收獲量相當于單純玉米籽實的1.5~2倍。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忽視不適于生產糧食或者沒有利用好的中低產田、冬(夏、秋)閑田、輪歇地、四邊地、灘海涂地、林(果、茶)間地等土地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土地的用途和價值開始顯現出來,可以開發后用來種植優質牧草,很好地為畜牧業服務。

中低產田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制約,農作物產量低且不穩,生產潛力不大,這部分土地應盡可能轉為牧草種植,以草養地。據統計,當前我國耕地總面積為1.287 42×108hm2,其中高、中、低產田面積分別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34.92 %、41.95 %、23.14 %,中低產田土壤有機質含量均僅為1.8 %,作物產量只有高產田的40 %~60 %。中、低產田種植優質高產牧草,每公頃獲得牧草干物質18 000 kg左右。如果將我國的中、低產田利用率提高5 %(4.189 3×106hm2),種植高產優質牧草,可增收牧草干物質7.540 8×107t左右。

農閑田特別是南方地區的冬閑田,是牧草生產的寶貴土地資源。冬閑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牧草生產潛力巨大。據全國畜牧總站統計,2011年全國各省市區冬(夏、秋)閑田面積達到9.973 3×106hm2,其中冬閑田面積8.864 1×106hm2;農閑田中已用于種植牧草面積8.697×105hm2,僅占8.72 %。廣東、四川等省的實踐表明,水稻收割后,種植一年生黑麥草每公頃干物質產量達15 t,相當于1 t飼料糧。如果將我國的冬(夏、秋)閑田利用率提高5 %(其面積有4.987×105hm2)種植高產優質牧草,可增收牧草干物質7.480 5×106t左右。

很多鹽堿地由于無法從事作物生產而成為撂

荒地。但是,只要選擇適宜的牧草種和品種,這類土地可以用于牧草生產。一般,鹽堿地種草,可以獲得畝產干物質500 kg左右的牧草,又能改良土地資源,一舉多得。據統計,我國鹽堿地面積為9.913×107hm2,如果將我國鹽堿地總面積的5 %(4.956 5×106hm2)用于種植高產優質牧草,可增收牧草干物質3.717 38×107t。

此外,我國農區尚有一些零星土地,俗稱四邊地,可開發利用來種草。2011年全國有可利用四邊地1.616 7×106hm2,已用于種植牧草面積僅18.2 hm2,占11.26 %。目前在四邊地種植樹木、牧草、蔬菜等,其利用率在20 %左右。如果將可利用的四邊地利用率提高5 %(8.08×104hm2)發展飼草生產,按每公頃牧草干物質12 000 kg計算,可增收牧草干物質9.696×105t左右。

灘海涂地是近岸海域一種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冬春枯水期間,在灘地種草,既可綠化灘地,又可收獲一季牧草。據有關部門調查結果,中國現有灘涂土地資源約2.17×106hm2,已利用的面積尚不足灘涂資源總面積的1/5,有很大的開發利用潛力。如果將灘海涂地利用率提高5 %(1.085× 105hm2)種植高產優質牧草,按每公頃牧草干物質12 000 kg計算,可增收牧草干物質約1.3×106t。

在疏林地、茶園地、果園地種植牧草,能顯著促進林木的生長,提高郁閉度,縮短郁閉時間,增加喬木的總根量和根系總長度,提高林地的生產力。2011年我國可利用果園隙地1.409 3×106hm2,已用于種植牧草2.393×105hm2,僅占16.98 %;2012年全國有茶園面積2.112×106hm2。根據中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截至1996年10月31日,全國疏林地總面積為1.257 65×107hm2。如果將疏林地、茶園地、果園地利用率提高5 %(其面積有8.049×105hm2)種植高產優質牧草,按每公頃牧草干物質4 500 kg計算,可增收牧草干物質3.62×106t左右。

按照上文設定的單產水平,若將中低產田、農閑田、輪歇地、四邊地、灘海涂地、林(茶、果)間地等農區土地利用面積提高5 %,用于種植高產優質牧草,則相當于增加1.148 22×107hm2的草地面積,可增收牧草干物質1.42×108t。按照10 kg牧草干物質轉化1 kg牛羊肉計算,理論上可增加生產1.42×107t牛羊肉。

(四)農區草業發展仍然受傳統觀念的束縛

由于歷史上曾長期遭受饑荒之苦,我國長期以來就有“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之說,“以糧為綱”的觀念主導著我國農業的發展。數千年來,墾草種糧始終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而發展農區草業,用以前種植糧食作物的部分土地種植牧草,這對很多人來說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包括很多農業領域的學者。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傳統農耕文化的影響,有關農業發展的思維仍然停留在以往以解決溫飽問題為主要目的的階段,而未充分認識到中國社會大眾食物消費結構的巨大變化,以及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對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性[13]。

農區發展草業必然會占用一定的農業土地面積,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影響糧食安全。相比之下,草業的發展與否,農業生態環境是否改善,顯得并不那么緊迫和重要。雖然國內外的科學研究和實踐已經證明,糧草輪作、農牧結合等發展方式不僅不會影響糧食生產,而且通過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但是很多人還是不愿冒“破壞”糧食安全的風險發展草業。

從普通群眾的角度,對“草”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田間雜草、荒草等概念,大多數人沒有將飼草作為一類重要的作物看待,因而很少像對待農作物一樣投入精力和物質。同時,草業作為新興產業,以往的經驗積累和技術儲備并不多,技術培訓和示范也比較欠缺。為此,需要進一步加強草業科學普及工作,同時加快有關農區草業的試驗和示范,提高從決策層到社會大眾對草業發展的廣泛認識。

(五)農區草業在政策上未得到應有的公平對待

我國農業長期以“糧–豬結構”為特征,即種植業“以糧為綱”,養殖業“以豬為綱”。因此,種糧、養豬能夠享受許多政策補貼和優惠。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1980年全國人均豬肉消費占總肉類消費的比重為88 %左右,2014年豬肉消費量占肉類產品比例約65 %,下降了約23個百分點。按現有比例計算,人均豬肉消費僅在19 kg左右,而2014年豬肉產量為5.671×107t,人均占有量高達41.5 kg。雖然我國人均豬肉消費的比重在逐漸下降,但豬肉始終是肉類消費的主體,所以當豬肉供應趨緊、價格上漲時,就會引起恐慌, 政府就會特別重視并采取許多積極的應對措施。相反, 人們對牛羊

肉供應情況及價格變化的關注和重視程度就遠沒有這樣高。

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對種糧農民給予了許多補貼政策,糧價還不斷上漲, 種糧效益持續提高。在生豬生產方面,國家近兩年也出臺了一系列補貼和扶持政策,以穩定豬肉市場供應。

我國長期追求糧食高產,過量灌溉、施用化肥、農藥,不但加重水土資源短缺,造成水土資源嚴重污染,而且威脅食品安全、影響全民健康。2013年我國的化肥使用量為5.912×107t,是1978年的6.69倍;2010年農藥使用量也達1.712×106t,比1978年增長了229 %。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嚴重污染了農區的土壤和水資源,污染需長時期、高成本才能恢復,從而又加重了耕地和水資源的短缺壓力。長期用養失衡導致地力下降,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不足1 %。受污水灌溉、農藥、重金屬、農膜污染威脅的農田面積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6。農業生產過程中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等農藥施用量的不斷增長,更威脅著食品的安全。

在農區推廣草田輪作、糧草間作和休耕種草等模式,國內外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和經驗。例如,推廣以水稻–黑麥草、水稻–紫云英、玉米–紫花苜蓿等糧草相結合的種植模式,特別是種植豆科牧草,具有改土肥田、提升地力的作用,對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義[14~17]。但是,與種糧、養豬相比,種草和發展草食畜牧業基本得不到政府的補貼政策和支持,且牧草和草食畜產品市場價格長期保持低位,一些地方甚至出現退草還耕、墾草種糧的現象, 栽培草地面積不增反降。近年來實行的“振興奶業苜蓿行動計劃”等涉草工程項目支持力度很大,但僅涉及個別能爭取到項目的企業和合作社,而不是惠及全民的普適政策,更沒有提高到調整農業結構的高度。因此,如果要使草牧業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就需要獲得與糧食、生豬生產等同的普遍性扶持政策。

三、農區草業發展潛力及綜合效益

(一)發展農區草業可大幅度增加我國的飼草供應

與收獲籽實的大田農作物相比,牧草生產以收獲莖葉營養體為目的,因此對氣候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大量的不適于糧食生產或者不能很好利用的中低產田、冬(夏、秋)閑田、輪歇地、四邊地、灘海涂地、林(果、茶)間地等,都是農區草業發展的重要土地資源。但是,從近期規模化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來看,農田種草的生產潛力將主要來源于兩大種植系統,即草田輪作系統和農閑田種草系統。其中,草田輪作種植系統涉及的土地類型主要為低產田和中產田;農閑田種植系統涉及的土地類型主要包括冬閑田和夏秋閑田。由于疏林地、茶園地、果園地、灘涂地等土地資源的可利用面積和生產力水平尚難以準確估計,以下對農區草業生產潛力的估算中尚未考慮這些土地資源。

假設未來農田種草生產潛力分為以下低、中、高3種方案。

(1)低方案:假設中低產田有50 %用來發展草田輪作,且草田輪作制為7年制(種植6年作物輪作1年牧草),外加農閑田(包括冬閑田和夏秋閑田)土地總面積的5 %用于種草。

(2)中方案:假設中低產田有50 %用來發展草田輪作,且草田輪作制為6年制(種植5年作物輪作1年牧草),外加農閑田包括冬閑田和夏秋閑田土地總面積的10 %用于種草。

(3)高方案:假設中低產田有50 %用來發展草田輪作,且草田輪作制為5年制(種植4年作物輪作1年牧草),外加農閑田包括冬閑田和夏秋閑田土地總面積的15 %用于種草。

我國耕地現有中、低產田面積分別為5.4×107hm2和2.98×107hm2。我國華北灌溉地區小麥平均產量約為4.5 t·hm–2,而如果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苜蓿,產量可達15 t·hm–2,如種植青貯玉米則產量會更高,僅以種植苜蓿作為計算依據,則牧草與作物的干物質之比約為3:1。據此,依據文獻 [18~21]的數據綜合得出,中、低產田的糧食單產分別為4.13 t·hm–2和3 t·hm–2,則其所對應的牧草干物質單產應分別為11.25 t·hm–2和9 t·hm–2。假設按照1 t飼草干物質抵扣1 t糧食計算,種植糧食的中、低產田改種苜蓿后可以使飼草干物質產量分別增加7.12 t·hm–2和6 t·hm–2。

根據農業部全國畜牧總站統計,全國冬閑田和夏秋閑田面積分別為8.345×106hm2和1.35×106hm2。此外,根據對我國多地區田間試驗數據的綜合分析,并設定冬閑田和夏秋閑田的牧草干物質單產分別為9 t·hm–2和15 t·hm–2。根據上述假設計算,并假

設由于收獲、貯運和飼喂過程中的損失約為20 %,按照低、中、高方案進行預測,未來農田種草生產潛力分別為3.603×107t、4.52×107t和5.658×107t(見表1)。

(二)農區草業發展將提高我國食物安全保障水平

根據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第六課題“中國草地生態保障與食物安全戰略研究綜合研究”利用“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決策支持系統”的分析,根據表1的農區草業發展的高、中、低三個方案,對不同發展方案下的畜牧業生產進行了模擬分析。該模擬分析包含以下假設。

(1)由于農區草業發展而導致的飼草增加量,可根據各省中、低產田數量和農閑田的數量分攤到各省。

(2)假設飼草干物質對羊肉的轉化率為10:1,對牛肉的轉化率為15:1,飼草干物質對鮮奶的轉化率為0.5:1。

模擬分析表明,按照表1的農區草業發展方案,可以使我國牛羊肉和奶類實現完全自給。農區草業發展可以大幅提高我國飼草的產量,這將對保障我國未來牛羊肉等畜產品的需求發揮重要作用。模型模擬結果顯示,在農區草業發展的中方案下,我國牛羊肉和奶類產量將分別達到1.842×107t和9.612×107t(見表2),分別比基準方案下的產量增加牛羊肉產量4.24×106t、增加奶類產量2.723× 107t。農區草業發展高方案下,我國牛羊肉和奶類產量分別增加5.57×106t和3.417×107t,在低方案下則分別增加3.38×106t和1.88×107t。

在上述高、中、低方案下,我國牛羊肉產量都可以實現完全自給,并且在農區草業高方案下,我國牛羊肉還能夠出口1×106t左右。在農區草業高方案和中方案下,我國奶類也可以實現完全自給;在低方案下,我國奶類進口量可減少1.625×107t,奶類的自給率可由基準方案下的76 %上升到92 %(見表2)。

表1 農區草業發展潛力估測

農區種草必然會占用一定面積的耕地,這是否會影響我國的糧食供給?根據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中國草地生態保障與食物安全戰略研究”第六課題的模型分析,雖然農區草業發展會占用部分耕地,但不會導致我國口糧(大米和小麥)進口數量的增加,并且由于國內玉米飼料需求下降,我國玉米進口數量將明顯下降。例如,在農區草業中方案下,2030年我國玉米產量下降3.4 %,同時進口量比基準方案下降34.5 %,即由基準方案下的凈進口量的4.2×107t下降到2.75×107t。雖然農區草業發展占用了部分用于糧食生產的中低產田,但由于玉米生產面積下降,所以對水稻和小麥等口糧作物的生產影響較小。在農區草業中方案下,我國大米產量下降0.2 %(下降2.2×105t),進口量基本保持不變。小麥產量下降1.9 %(下降1.95×106t),小麥進口量增加4×105t,即從基準方案下進口2.46×106t增長到2.86×106t(見表3)。

表2 農區草業發展對2030年我國畜牧業生產和貿易的影響 (×104t)

表3 農區草業發展對2030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和貿易的影響 (×104t)

(三)農區草業發展有利于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飼草具有很強的固土、涵養水分和培肥地力的作用,發展農區草業對維護生態系統健康、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農業土壤污染、水土流失、農藥化肥過量使用等問題十分嚴重,特別是南方山地丘陵區和黃土高原區的水土流失,北方農業灌溉區的土壤鹽漬化,以及長期耕種、使用化肥帶來的土壤有機質下降、土壤污染,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十分突出,對我國農業生態安全構成威脅,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農區推廣糧草相結合的農業發展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在農區推廣草田輪作、糧草間作和休耕種草等模式,目前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和經驗。例如,推廣以水稻–黑麥草、水稻–紫云英、玉米–紫花苜蓿等糧草相結合的種植模式,特別是種植豆科牧草,具有改土肥田、提升地力的作用,對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的意義[23,24]。

寧夏的研究表明,當降水量為340 mm時裸地水土流失量為6 750 kg·hm–2,耕地為3 570 kg·hm–2,林地為600 kg·hm–2,而草地僅為93 kg·hm–2[25]。在黃土高原,通過草糧輪作可顯著增加苜蓿地120~200 cm的土層土壤水分[26]。很多草地植物對鹽堿土壤具有明顯的改良作用。如星星草可在pH為10.0以上的堿斑地上正常生長發育,在堿斑地種植星星草3年后,土壤中粘粒含量比種植星星草之前下降約14 %[27]。坡耕地人工降雨實驗表明,野古草草籬可減少7 %~37 %的地表徑流和49 %~63 %的土壤侵蝕,狼尾草草籬可減少30 %~72 %的地表徑

流和69 %~89 %的土壤侵蝕[28]。果草優化配置模式在三峽庫區紫色土坡地水土流失治理過程中具有明顯效果。在典型降雨條件下,果–草模式(早熟梨+紫花苜蓿、柑橘+鴨茅)降雨前后的土壤有機質損失量為13.5~13.7 g·kg–1,比退耕自然生草地下降45.0 %~45.9 %[29]。對福建山地茶園的研究顯示,茶園套種牧草(平托花生+百喜草)的第1年、第2年、第3年,茶園土壤流失厚度分別較對照(清耕)減少25.7%、36.8 %、63.2 %[30]。在重慶市永川,新植茶園土壤流失量達1 648.4~2 267.8 t· km–2·a–1,通過茶園內種草可減少土壤侵蝕量990.9~1 262.5 t·km–2·a–1,平均減少1 126.7 t·km–2·a–1[31]。

冰草、酢醬草、披堿草、白三葉草4種草皮緩沖帶對農田徑流中總氮的平均去除率在30 %以上,對懸浮固體顆粒物的平均去除率達73.6 %[32];冰草、高羊茅、披堿草、紫花苜蓿4種草皮緩沖帶對總氮的平均去除率在60 %以上,對總磷的平均去除率達79.3 %[33]。果園生草栽培不僅可提高果園土壤的有機碳含量,而且可增加土壤碳儲量。果園生草可顯著提高土壤有機碳的聚集速度,10年內土壤有機碳累積量比常規開發模式提高21.4 %,其土壤固碳速率達714.5 kg·hm–2·a–1[34]。當各生草栽培處理的土壤有機碳達到平衡狀態時,果園土壤將會增加碳儲量24.7 t·hm–2,分別是順坡清耕和梯臺清耕處理的4.2倍和1.5倍[35]。

速生且生物量大、繁殖力強的草地植物也可用于農業有機廢棄物吸納和環境污染的治理。如香根草對養殖廢水中總氮、硝態氯、總磷的凈化效果均在70 %以上[36]。紅萍也是凈化水質的良好材料,能有效改善水產養殖的水環境,其對氨氮(NH3-N)去除率在9.9 %~38.9 %,對總磷(TP)的去除率在5.8 %~38.4 %[37]。蘆葦和茭白每年秋季蘆葦收割時,蘆葦可帶走氮和磷分別為818 kg·hm–2和103.6 kg·hm–2,茭白可帶走氮和磷131 kg·hm–2和28.9 kg·hm–2[38]。還有研究發現,通過紫花苜蓿和牛毛草揮發作用可去除土壤中32 %~45 %的萘[39];有冰草生長的土壤中五氯苯酚(PCP)礦化速度是無草區的3.5倍[40]。

因此,在農區發展草田輪作、糧草間作和休耕種草,實施坡耕地種草、果(茶) –草套種等,推廣以草類為核心的養殖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對維護生態系統健康、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增加土壤碳匯以應對全球變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

四、農區草業政策與重大工程建議

(一)農區草業發展政策建議

1. 盡快將優質飼草種植納入政策補貼

國家實行種糧補貼、生豬飼養補貼等政策對于穩定糧食和生豬生產發揮了較大作用。但是,對于優質牧草產生還沒有類似的補貼政策。事實上國家補貼支持的糧食產能有相當一部分是作為飼料生產的。例如,玉米總產量中用作飼料的比例高達70 %~80 %。苜蓿等優質飼草的種植不僅能增加優質飼料供應,而且能改善土壤肥力,防風固沙,降低化肥農藥帶來的環境污染,具有許多糧食作物所沒有的生態功能,卻不能享受同樣的政策補貼。雖然我國糧食產量連年增加,產量實現了“十一連增”,但飼料糧短缺仍然是制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隱患。同時,牛羊肉價格一再上漲,已經出現部分牧區的牧民吃不起羊肉的現象。因此,建議政府部門盡快制定優質飼草種植補貼政策,推動節糧型草食家畜生產的發展。

2. 將草業生產和經營情況納入國家統計數據

應按照相關統計標準,加強牧草產業的監測、統計,完善數據統計體系,并建立牧草產業價值評價體系,準確衡量牧草的經濟價值。目前,我國的官方統計數據中缺少牧草的內容,不利于對部門、個人對這個行業動態的全面了解。雖然主管部門(如全國畜牧總站、草原監理中心)也有一些統計數據,但并沒有納入國家統計數據。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牧草產業數據統計體系,使公眾能及時了解準確的草業統計數據。另外,生產的牧草大多數是被家畜直接利用的,并沒有進入流通領域,因此對牧草在畜牧業乃至大農業中的經濟價值始終沒有一個全面、準確的評價。單獨以進入市場流通的草產品來衡量草業的經濟價值或發展現狀是不準確的。為此,建議盡快研究、制訂一個可靠的牧草產業經濟價值評價技術體系,從而能夠全面、準確地衡量牧草在畜牧業、農業中的經濟地位。

3. 加大對農區草業的政府投資與支持

農區草業發展歷史較短,農民經驗缺乏,從事農區草業的企業也不多,實力相對薄弱,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利益不均,特別是位于草業最前端的牧草生產者利潤最低,連接各生產層次的機制有待研究和完善。因此,農區草業的初期發展需要強有力的

政策扶持做保障。各級政府一方面要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在栽培草地、草業龍頭企業、草業支撐技術體系等重點項目上加大投入,實施項目帶動。在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為農區草業發展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發展草業專業化合作經濟組織,建立草業合作社、草業協會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高草業發展的服務功能,拓寬草業服務領域。同時,要注重研究各生產層次之間的利益調節機制,尤其是使效益較低的牧草種植戶分享家畜飼養、畜產品加工、畜產品流通環節的利潤,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逐步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分享”的經濟統一體。

4. 落實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在農區推行草田輪作制度,發展草牧業

我國農區由于片面追求糧食高產,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土地頻繁耕作,土壤污染、退化嚴重,有機質顯著減少,水土流失、土地鹽堿化、石漠化等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鑒于我國居民食物消費結構已經發生顯著變化,我國糧食消費的大頭已經是飼料糧消費而非口糧消費,飼料安全已經成為糧食安全的關鍵,因此需要及時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糧草兼顧型農業(即草地農業)。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的協調發展。為了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建議通過政策引導,率先在農區中、低產田和農閑田推行草田輪作制度,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發展農區草牧業,適應現代社會消費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時將用地和養地相結合,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5. 加強對農區草業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提高農區草業發展的質量

我國草業發展歷史較短,科技力量薄弱,與農業中的其他行業相比科技投入遠遠不足,致使我國農區草業(或栽培草地)科技發展水平滯后,科技儲備嚴重不足,不利于現代化草牧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農區種草使用的牧草品種大多為國外品種,種子、機械裝備等多數依賴進口,國產品種和技術的研發、應用嚴重不足,這是我國農區草業發展滯后的原因之一。長期以來,我國農區迫于糧食生產的壓力,較少從事飼草生產,相應的糧草兼顧型種植制度、模式尚不成熟,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因此,建議國家增加對農區草業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不同層次予以支持,重點加強在優良牧草品種的培育、種子技術、輪作制度、專用機械裝備、飼草加工貯存以及土壤與肥料、環境監測與評估等方面的研發投入。

(二)農區草業發展重大工程建議

1. 草業良種工程

飼草優良品種培育和優質種子供應是現代草業發展的基礎。草業良種工程就是以飼草新品種選育和源頭創新為重點,突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選育和育種技術研究,強化種質資源收集、整理、引進、保護、創新和利用,帶動優良品種的產業化開發,形成飼草優良品種的培育、良種繁育、種子清選加工、良種銷售的一整套體系。草業良種的內容主要包括:飼草種質資源保護、評價與創新利用,高產優質抗逆飼草新品種選育,飼草良種繁育體系的建立和良種繁育技術研發,種子質量認證制度的建立,以及相關質量標準、技術規程的制訂等。通過草業良種工程的實施,促進我國自有知識產權飼草新品種的培育和推廣應用,規范飼草種子市場,促進農區草業的健康發展。

2. 農區現代草牧業示范工程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發展現代草牧業,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鑒于草牧業在我國農區發展歷史較短,雖然有一些成功案例,積累了一定經驗,但針對不同區域的可借鑒模式還比較有限,各地區發展不夠平衡。有些地區對發展草牧業可能產生的效益、有利和不利影響、可行的技術方案、發展模式等,還有一定顧慮。為此,建議在我國不同的農業生態區域,選擇有代表性的農區,實施現代草牧業發展示范工程,以帶動不同地區草牧業的發展,并為以后的發展積累經驗,取得技術數據,創建成功模式。草牧業示范工程將按照政府支持、技術先行、產業帶動、市場主導的原則,通過種植業的結構調整,建立糧草兼顧型種植制度,通過土壤–植物–動物一體化協調發展,建立環境友好、循環利用、高效生產的技術密集型現代農業體系。

3. 農牧區飼草儲備配送體系建設工程

草原牧區家畜數量多,放牧壓力大,家畜生產

受到草畜供求季節不平衡的極大影響。由于補充飼料的不足,加上雪災等突發自然災害的影響,草原畜牧業常出現“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現象,不僅嚴重影響牧戶經濟效益,而且如此循環往復的低效率飼養對草原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不利于草原保護與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如何為牧區家畜提供補充飼料,抗災保畜,保障缺草時期家畜的營養需要,對于提高牧區畜牧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是非常重要的。農區種草的生產潛力很高,除了滿足農區自身的需要之外,農區栽培草地生產的飼草產品可部分調運到牧區,實現農區和牧區的系統耦合。為此,建議實施農牧區飼草儲備配送體系建設工程,通過國家投資,建立農區到牧區的飼草調運體系、牧區飼草儲備體系及配送體系,通過農區對牧區的飼草支援,緩解牧區特殊時期的飼草缺乏,同時避免雪災等造成的家畜大批死亡。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需建立國家飼草儲運體系,以及牧區飼草配送體系,以保障農區飼草的高效利用,使其發揮關鍵作用。

五、結語

我國食物消費變化使飼草產品市場需求呈現快速增長勢頭。發展農區草業可大幅度增加我國的飼草供應,提高我國食物安全保障水平,亦有利于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按照本文提出的低、中、高方案進行預測,未來農田種草的凈生產潛力分別為3.603×107t萬噸、4.52×107t萬噸和5.658×107t;如果將來實現這些生產潛能,我國牛羊肉及奶類產量都可以完全實現自給。農區種草雖然會占用一定面積的耕地,但不會影響我國的糧食供給。目前我國農區草業的資源優勢尚未得到有效發揮,農區草業發展仍然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政策上對農區草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也較小。建議盡快將優質飼草種植納入政策補貼,將草業生產和經營情況納入國家統計數據,在農區推行草田輪作制度,發展草牧業,同時加強對農區草業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提高農區草業發展的質量。

[1] 任繼周,林慧龍.農區種草是改進農業系統,保證糧食安全的重大步驟[J].草業學報, 2009, 18(5): 1. Ren J Z, Lin H L. Promoting prataculture development in arable region to ameliorate the farming system and insure food security in China [J].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09, 18(5): 1.

[2] 任繼周,南志標,林慧龍.以食物系統保證食物(含糧食)安全―實行草地農業,全面發展食物系統生產潛力[J].草業學報, 2005, 14(3): 1–10. Ren J Z, Nan Z B, Lin H L. Taking the grassland agro-system to insure food security [J].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05, 14(3): 1–10.

[3] 李毓堂.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的戰略途徑——發展牧草綠色蛋白質飼料,減少飼料用糧[J].草業科學, 2009, 26(2): 1–4. Li Y T. Strategic approach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in China–Developing forage green protein feed and reducing grain for fodder [J]. Practaculture Science, 2009, 26(2): 1–4.

[4] 高帆.中國居民糧食消費模式的國際比較[J].今日中國論壇, 2009(2): 88–92. Gao 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Chinese residents [J].China Today Forum, 2009(2): 88–92.

[5] 吳樂,鄒文濤.我國糧食消費的現狀和趨勢及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1, 32(2): 129–133. Wu L, Zou W T. Current situation, trend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China's grain consumption [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1, 32(3): 129–133.

[6] 陳寧玲,李愛科,李周權.我國飼料糧需求預測分析[J].中國牧業通訊, 2010, 2: 20–22. Chen N L, Li A K, Li Z Q. Forecast and analysis to requuirement of feed grain in China [J]. China Animal Husbandry Bulletin, 2010, 2: 20–22.

[7] 趙亮,馮中朝,陶紅軍.我國飼用糧的需求分析與預測[J].飼料工業, 2006, 27(11): 58–63. Zhao L, Feng Z C, Tao H J. Requirement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feed grain in China [J]. Feed Industry, 2006, 27(11): 58–63.

[8] 辛賢,蔣乃華,周章躍.畜產品消費增長對我國飼料糧市場的影響[J].農業經濟問題, 2003, 1: 60–64. Xin X, Jiang N H, Zhou Z Y. The impact of increasing consumption of livestock to grain market of fodder in China [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3, 1: 60–64.

[9] 鄧國取.我國農區畜牧業產業布局戰略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8, 27(2): 109–112. Deng G Q. Study on chinese agriculture area's stock breeding lay out strategy [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8, 27(2): 109–112.

[10] 周道瑋,孫海霞.中國草食牲畜發展戰略[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10, 18(2): 393–397. Zhou D W, Sun H X.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0, 18(2): 393–397.

[11] 李向林,萬里強,何峰.南方草地農業潛力及其食物安全意義[J].科技導報, 2007, 25(9): 9–15. Li X L, Wan L Q, He F. Potential of grassland agriculture in southern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food security [J].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7, 25(9): 9–15.

[12] 劉芳,李向林,白靜仁,等.川西南農區高效飼草生產系統研究[J].草地學報, 2006, 14(2): 147–151. Liu F, Li X L, Bai J R, et al. A study on the efficient forage production system in the Cropping Areas of South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J]. Acta Agrestia Sinica, 2006, 14(2): 147–151.

[13] 任繼周,南志標,林慧龍,等.建立新的食物系統觀[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07, 9(4): 17–21. Ren J Z, Nan Z B, Lin H L,et al. Outlook on establishing of a new food system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9(4): 17–21.

[14] 辛國榮,李雪梅,楊中藝.“黑麥草–水稻”草田輪作系統根際效應研究Ⅳ,黑麥草根際土壤性狀及其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43(1): 62–66. Xin G R, Li X M, Yang Z Y. Rhizosphere effects in “ryegrassrice” rotation system Ⅳ: Properties of rhizosphere soil of Italian Ryegrass and its effects on growth of rice seedling [J].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2004, 43(1): 62–66.

[15] 王明明,李峻成,沈禹穎.保護性耕作下黃土高原作物輪作系統土壤健康評價[J].草業科學, 2011, 28(6): 882. Wang M M, Li J C, Shen Y Y. The evaluation of soil properties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a maize-wheat-soybean rot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J].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11, 28(6): 882.

[16] 楊新泉,馮鋒,宋長青,等. 主要農田生態系統氮素行為與氮肥高效利用研究[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03, 9(3): 373–376. Yang X Q, Feng F, Song C Q, et al. Fate and efficient 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n main agroecosystems [J].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 2003, 9(3): 373–376.

[17] 楊中藝,潘哲祥.“黑麥草–水稻” 草田輪作系統的研究:Ⅲ.意大利黑麥草引進品種在南亞熱帶地區栽培表現[J].草業學報, 1995, 4(4): 52–57. Yang Z Y, Pan Z X. A study of an Italian Ryegrass (Lolium Multiflorum)-Rice (Oriza Sativa) rotation (IRR) system III: Productivity of introduced varieties of italian ryegrass when seeded into late rice population in the southern subtropics china [J].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1995, 4(4): 52–57.

[18] 石全紅,王宏,陳阜,等.中國中低產田時空分布特征及增產潛力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 2010, 26(19): 369–373. Shi Q H, Wang H, Chen F, et al.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potential of medium-low yielded farmland in China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0, 26(19): 369–373.

[19] 張曉玲,徐保根,樊蘭瑛,等.中低產田成因類型劃分方法的研究[J].資源科學, 1999, 21(4): 35–38. Zhang X L, Xu B G, Fang L Y, et al. Probing into the methodology for classifying causes types of medium-low yield farmland [J]. Resources Science, 1999, 21(4): 35–38.

[20] 景國臣,王亞娟,王占喜.中低產田形成的原因與培肥改良對策[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 2009(4): 34–36. Jing G C, Wang Y J, Wang Z X.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medium-low yield fields and strategies for fertilization improvement [J]. Technolog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9(4): 34–36.

[21] 張琳,張鳳榮,姜廣輝,等.我國中低產田改造的糧食增產潛力與食物安全保障[J].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5, 26(1): 22–25. Zhang L, Zhang F R, Jiang G H, et al. Potential improvement of medium-low yielded farmland and guarantee of food safety in China [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05, 26(1): 22–25.

[22] 林鵬生.我國中低產田分布及增產潛力研究[D].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學位論文, 2008. Lin P S.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increasing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medium-low yielded farmland in China (Doctoral dissertation) [D].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23] 于格,魯春霞,謝高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進展[J].資源科學, 2005, 27(6): 172–179. Yu G, Lu C X, Xie G D. Progress in ecosystem services of grassland [J]. Resources Science, 2005, 27(6): 172–179.

[24] 焦菊英,王萬中.黃土高原水平梯田質量及水土保持效果的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 1999, 15(2): 59–63. Jiao J Y, Wang W Z. Quality and soil-water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of level terrace on the loess plateau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1999, 15(2): 59–63.

[25] 王俊鵬,蔣駿,韓清芳,等. 寧南半干旱地區春小麥農田微集水種植技術研究[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1999, 17(2) :8–13. Wang J P, Jiang J, Han Q F, et al. Technique of spring wheat cultivation of farmland water micro-collection in semiarid areas of Southern Ningxia [J].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1999, 17(2): 8–13.

[26] 劉沛松,賈志寬,李軍,等. 不同草糧輪作方式對退化苜蓿草地水分恢復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 2010, 26(2): 95–102. Liu P S, Jia Z K, Li J,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lfalfa-crop rotation patterns on water recovery of degradation alfalfa grassland [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0, 26(2): 95–102.

[27] 王蘋,李建東,歐勇玲.松嫩平原鹽堿化草地星星草的適應性及耐鹽生理特性研究[J].草地學報, 1997, 5(2): 80–84. Wang P, Li J D, Ou Y L. Studies on the adaptability and tolerance of puccinellia tenuiflora to salinity in the salinized grassland in Songnen Plain [J].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1997, 5(2): 80–84.

[28] 黃傳偉,牛德奎,黃頂,等.草籬對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 2008, 22(6): 40–43. Huang C W, Niu D K,Huang D, et al. Effects of grass hedgerows on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on slope land [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 Ation, 2008, 22(6): 40–43.

[29] 盧喜平,史東梅,呂剛,等.紫色土坡地果草種植模式的水土流失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 2005, 19(2): 21–25. Lu X P, Shi D M, Lv G, et al. Study on soil and water loss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cropping orchard-pasturage model in purple soil slopeland [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5, 19(2): 21–25.

[30] 黃東風,林新堅,羅濤.茶園牧草套種技術應用及其生態效應分析[J].中國茶葉, 2002, 24(6): 16–18. Huang D F, Lin X J, Luo T. Techonology application and ecological effect analysis of planting grass in tea garden [J]. Tea of China, 2002, 24(6): 16–18.

[31] 李品武,彭萍,侯渝嘉,等.不同改植模式更新坡地茶園水土保持效果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 2006, 19(1): 120–122. Li P W, Peng P, Hou Y J, et al. Study of different replanting patterns to renovate sloping tea garden on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J]. South 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6, 19(1): 120–122.

[32] 楊慧濱,李林英. 4種草皮緩沖帶對徑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 2010, 16(4): 73–76. Yang H B, Li L Y. Effects of different grass and width of riparian buffer strips on runoff purification [J]. 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0, 16(4): 73–76.

[33] 蘇天楊,李林英,姚延持. 不同草本緩沖帶對徑流污染物滯留效益及其最佳寬度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 2010, 16(3): 121–123. Su T Y, Li L Y, Yao Y C. Effects of different grass and width of

riparian buffer strips on runoff purification [J]. 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0, 16(3): 121–123.

[34] 王義祥,王峰,翁伯琦,等.果園生草模式土壤固碳潛力——以福建省為例[J].亞熱帶農業研究, 2010, 6(3): 189–192. Wang Y X, Wang F, Weng B Q, et al. Study on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sod cultivated orchard—Taking Fujian province as a case [J].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2010, 6(3): 189–192.

[35] 翁伯琦,王義祥,黃毅斌,等.生草栽培下果園土壤固碳潛力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 2013, 22(6): 931–934. Weng B Q, Wang Y X, Huagn Y B, et al.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soil in sod cultivation orchard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 22(6): 931–934.

[36] 夏漢平,王慶禮,孔國輝.垃圾污水的植物毒性和植物凈化效果之研究[J].植物生態學報, l999, 23(4): 289–302. Xia H P, Wang Q L, Kong G H. Phyto-toxicity of garbage leachates and effectiveness of palnt purification for them [J].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 1999, 23(4): 289–302.

[37] 鄧素芳,陳敏,楊有泉.紅萍凈化水產養殖水體的研究[J].環境工程學報, 2009, 3(5): 809–812. Deng S F, Chen M, Yagn Y Q. Study on purification of aquaculture water with Azolla [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9, 3(5): 809–812.

[38] 姜翠玲,范曉秋,章亦兵,等.非點源污染物在溝渠濕地中的累積和植物吸收凈化[J].應用生態學報, 2005, 16(7): 1351–1354 . Jiang C L, Fan X Q, Zhangn Y B, et al. Accumul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in ditch wetland and their uptake and purification by plants [J]. Chinese Journalof Applied Ecology, 2005, 16(7): 1351–1354.

[39] Schwab A P, AI-Assi A A, Banks M K. Adsorption of naphthalene onto plant roots [J].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98, 27: 220–224.

[40] Ferro A M, Sims R C, Bugbee B. Hycrested wheatgrass accelerates the degradation of pentachlorophenol in soil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94, 23: 272–279.

Potential Analysi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Restructuring the Crop Farming and Developing
Forage Industry in China

Li Xianglin1, Shen Yuying2, Wan Liqiang1
(1.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Agro-ecosystems, College of Pastoral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20, China)

Developing forage/livestock farming in cropping areas can help to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in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dimensions, of forages into food and/or cash crop systems and thus to improve the us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Currently the advantages of forages in cropping areas have not been well exploited mainly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ies that favour food crops. In this articl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otential of forage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croplands are analyzed an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restructuring of farming systems; cropland forage; potenti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Q994.4

A

2015-12-30;

2016-01-06

李向林,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農區草業研究;E-mail: lxl@caas.cn

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中國草地生態保障與食物安全戰略研究”(2013-ZD-19)

本刊網址:www.enginsci.cn

猜你喜歡
農業發展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今日農業(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永久在线播放|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午夜视频www| 91青青在线视频| 99福利视频导航| 91精品综合|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女人天堂av免费|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 99资源在线| 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欧美五月婷婷|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中文字幕色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a毛片在线| 制服丝袜亚洲|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她的性爱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专区欧美|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不卡无码网|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91久久夜色精品|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www色视频|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在线免费观看AV|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国产精品成| 国产女人在线|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欧美成人一级| 亚洲综合片| 青青国产视频|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青草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