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本文就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項目教學法進行了分析。首先就項目教學法概念進行了簡單的闡述,而后就項目教學法的優勢展開了分析,并提出了項目貼近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及時公正的評價項目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 項目教學法
隨著科學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并且已經在生活中普及。同樣在各大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已成為各專業的必修課。但是傳統教學模式的課堂效果較差。因此,許多院校引進了項目教學法來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及操作方法。
一、項目教學法的概念
項目教學法是指師生共同參與、合作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開展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通過項目教學法可以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挖掘學生的創造創新力。在項目教學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獨立安排相關的學習活動并解決困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較之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項目學習法將傳統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引導學生學習,并對其進行監督與相關的指導。
其次,將傳統教學模式中以課本為中心轉變成以項目為中心,學生學習時不再僅是從課本中獲得相關的知識。同時學生要從項目中進行學習,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能夠有效地鍛煉、提升各種能力。
最后,項目學習法將傳統教學中以課堂為主的模式轉變成為以實際經驗為主。教師只在課堂上提出相關的問題,具體的答案還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尋找,將學習的重點放到尋求結果的過程上而不是結果上。
通過項目教學法的開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主動學習。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優勢。
二、項目教學法的優勢
1.綜合性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能力,且學習內容具有綜合性。教師通過項目教學法能夠有效地對一個項目進行全面講解,同時學生對其進行設計與操作。在實際的操作中,學生不僅可以運用到現階段的知識,同時還能鞏固之前所學的知識。
2.自主性
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從收集相關的信息、制訂計劃、選擇方案、實現目標、反饋信息到評價成果,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的參與。這種方式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潛能,置身于真實或模擬的工作環境中,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嘗試。這便于學生發揮特長,有助于培養每個學生的責任感與協作精神,讓學生及時體驗到個人與集體共同成長的快樂。
3.開放性
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圍繞某一個主題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評價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學生學習的成果不僅是知識的積累,也是相關操作綜合能力的提高。形成這種多樣性的能力,主要不是靠教師教,而是在學生的項目實踐中培養的。
三、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1.項目貼近實際
學校為學生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能夠更好地運用這項技術。因此,在設計相關項目時,最好能與實際相連,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如在學習Word圖文混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一份簡歷。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夠從多方面提升學生的技能。
2.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引導
在項目教學法的實施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指導,對整個教學的進度進行把控,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生動手操作時,教師不要要求學生做出來的與自己的一樣,而是可以讓學生在基礎任務完成后再進行自由的發揮,充分地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運用,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
3.及時公正的評價
在項目教學法中,每一個項目都是學生自己完成的。因此,教師在給予評價時一定要公平、準確,教師在評價時應該多注重學生完成的過程而并非結果。
四、小結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以及發展素質教育的當下,提高學生計算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是計算機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理論知識與操作外,也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與使用其他專業應用軟件,因此在計算機課程中運用項目教學法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胡春芬.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法的教學過程設計[J].科技信息,2012(2).
[2]邱敏,曹銘忠.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用項目教學法淺議[J].機械管理開發,2012(5).
(作者單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