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乃建 張貴明
摘 要:有效提高中職學生技能水平是當前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將項目化教學引入到中職實訓課程教學中是提高中職學生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旨在分析項目化教學對中職學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響。
關鍵詞:項目化 改革 實訓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中職學校應立足當前環境,學會利用現有的實訓條件,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在項目化教學的基礎上,結合現有設備,讓學生不斷查漏補缺,同時結合社會的需求,培養一批能適應社會并有一定技能的中職優秀學生,使他們能在社會上通過努力,迅速融入社會。
一、項目化教學在中職實訓課中使用
項目化教學是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若干個課題組合成一個項目,讓學生在項目化實訓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的能動性。一個小組由多個成員組成,有加工者、檢測者、設計者等等。
首先布置實習項目,由設計者進行實際加工的模擬,再由加工制造者進行加工,最后由檢測者進行產品的檢測,這樣形成一整套的工作模式,這也是項目化教學的特點,以完成一個項目為最終目標。將項目化教學應用到中職實訓課中,改變了先前課題化教學的模式,這樣學生更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點,學到更多的技能知識,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隊伍,是科技協調發展之策、構建和諧社會之基、建設創新型國家之舉。因此,要充分發揮中職學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渠道作用,通過轉變觀念、強化技能、提高層次、突出特色,使職業教育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
在當前社會,企業需要多樣型、復合型的技術人才,通過企業調查,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的實習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
在走訪企業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企業需要能夠懂得生產工藝流程、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產品的調配方案及方法,以及能夠合理調配公司資源的管理人員。結合企業需求人才的方案,筆者認為在學校要采取工廠化實習的模式,采用項目化教學的方法,在實訓課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扮演企業中的多重角色。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適應將來社會的需要,才能滿足企業用人的需求。
根據企業人才的需求目標,學校要制訂適合企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編寫適合企業人才培養的項目化教學教材。新的項目化教材改變了原有課題化教學的課程體系,采用“問題的提出、項目的布置、任務的執行、產品的檢驗”等的方式進行教學,從中職學生最基本的能力出發,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每個項目任務按照生產過程進行編寫。
二、項目化教學使實習場所有所改變
項目化教學對實習場地有較大的改變,對學校實習資源的分配也有所改變。在實習場所的實習模式和企業的流水線模式相近,有管理者、設計者、生產者、檢測檢驗者等人員安排,幾乎與企業的管理模式相近,學生猶如在企業中生產實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根據企業崗位需要,采用工廠化的現場管理模式,強化學生技能的培養和職業規范的教育。這樣讓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理論知識,而且在技能方面更接近企業的實習模式;不僅感受到了企業化的職場氛圍,也提高了技能實訓的綜合效果。
在整個技能實習教學過程中,將教室移動到實習場所,讓學生成為企業的員工,按照項目化教學的模式實施教學過程,將教師的實習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實習訓練過程相結合,讓學生在實習中體驗工廠化實習的新穎實習教學模式,便于學生更容易掌握實習技能,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實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實習教學的效果,有利于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項目化教學考核模式的改變
中職實訓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后,考核的模式在改變。傳統的考核模式是學生做產品,然后檢測結果。項目化教學模式是以小組的模式進行設計、加工、檢測等程序,最后形成檢測結果,教師抽測。與此同時實行“雙證書”畢業制,將課程實習與職業資格鑒定相結合,同時推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以前,中職學生的實習積極性不高,參加技能考證的人數比較少,通過率較低。進行項目化課程實習教學改革后,參加技能考證的人數增多,獲證率大幅度提高。
項目化教學的實習模式實施以來,在實訓實習中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形成了以就業實習為指導方向、以掌握技術能力為培養核心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技能實習與企業崗位需求相對接的模式,充分發揮實習設備的功能,對中職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祥敏.運用項目化教學,提高學生的數控技能水平[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2(29).
[2]陳曉華.對提升職業教育技能教學水平的幾點思考[J].廣東教育·職教,2012(7).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