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文章在研究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總結了存在的四個問題,并提出了四點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集聚
中圖分類號:TS2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27-0138-02
1 概 述
在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處于同一個領域內的相關企業和組織,相互之間通過共性和互補性的特征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在地理上集中、在發展上相互依賴、相互競爭的產業發展現象,從而獲得規模經濟效益,提高整個產業群的競爭力,這就是產業集聚。
對于葡萄酒產業的發展,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可以將葡萄酒企業聚集在一起,通過彼此間的競爭與合作,延伸整個產業鏈,從而使聚集于該區域的葡萄酒企業獲得規模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目前,我國的葡萄酒產業發展,就表現出在地理位置上高度集中的發展態勢。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10個典型的葡萄酒產地,這些產地都是現在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主要集聚區。分別為:東北產地、河北沙城產地、河北昌黎產地、天津薊縣產地、膠東半島產地、黃河故道產地、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地、甘肅河西走廊產地、新疆天山北麓產地和云南干熱河谷產地。其中,甘肅河西走廊產地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已經成為公認的有機優質葡萄酒優生區。
但是,面對國內外葡萄酒市場的激烈競爭,要想異軍突起,對于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的產業集聚發展研究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 產業發展現狀
河西走廊位于甘肅省西北部祁連山和北山之間,是我國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最早的地區之一。早在漢朝,河西走廊就已經開始引進和種植釀酒葡萄,釀造葡萄酒,因此,這里擁有著國內其他產地無法比擬的葡萄酒釀造歷史和深厚的文化資源。在此基礎上,改革開放后,我省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先后出臺了《河西走廊釀酒葡萄栽培技術規程》和《河西走廊葡萄酒地方標準》等相關規定,希望借此促進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的快速發展。
河西走廊的葡萄酒產業1983年開始起步,如今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品牌效應。就釀酒葡萄種植來看,截止2013年底,河西走廊的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了24.73萬畝,占全國總面積的15%,初步形成了武威、張掖、金昌、嘉峪關、敦煌5市的釀酒葡萄集群化主產區。其中,武威市為主導,憑借豐富的土地資源積極發展葡萄種植基地,全市已建成久石紅清源基地、莫高黃羊河、皇臺新地灘、石羊河大灘園林場和威龍清源基地等優質釀酒葡萄種植基地,2014年種植基地面積達到了25.3萬畝,占全國的13%、全省的80%,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并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葡萄酒城”。而張掖、嘉峪關等四市也已經形成一些葡萄種植基地,種植面積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就生產企業來看,河西走廊現有莫高、威龍、紫軒、38度、祁連、國風、皇臺和莫高窟八個大型葡萄酒生產企業和一些中小型企業,擁有十數個系列品牌葡萄酒、上百個產品,2013年葡萄酒總產能達到了13.9萬千升,比2009年增長30%。在銷售方面,這些葡萄酒企業的國內銷售網絡覆蓋了全國30多個省。其中,威龍規模較大,基本實現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而其他企業銷售網絡相對較窄,莫高大概覆蓋了全國20多個省市,祁連和紫軒則分別銷往中西部和華南等10余個省份,而國風、皇臺等品牌僅在省內和周邊地市銷售。在積極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莫高、紫軒、祁連等公司還積極“走出去”,向國外發展,他們生產的部分品牌葡萄酒甚至已經成功進入到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受到廣泛好評。
就生產工藝而言,目前河西走廊葡萄酒的生產工藝在全國范圍內都保持領先水平。省內外的科研院校包括中國農大、甘肅省農科院、西北農大和甘肅農大都為河西走廊葡萄酒的生產提供了相關的技術和人才支撐,使葡萄酒的品質和產量實現了穩步提升,同時,他們還為壓榨后的葡萄皮和葡萄籽的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持,促進了葡萄酒整個產業的發展。
總體來看,目前河西走廊已經初步形成了從葡萄種植、采摘到葡萄酒釀造、儲存、灌裝、包裝、市場營銷和葡萄籽、葡萄皮加工、葡萄酒莊文化旅游觀光體驗為一體的較為完善的延伸性產業鏈,葡萄酒產業基本實現了產業集聚,并成為河西走廊的特色產業。
3 存在的問題
盡管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資源和潛力,并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但目前的發展仍然不盡如人意,一些優勢尚未發揮出來。
3.1 原材料產量不足,產能提升慢
近幾年釀酒葡萄種植面積迅速增加,截止2014年,河西走廊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30.24萬畝,比2009年增加了156%,但是,葡萄酒產能僅比2009年增長30%。盡管葡萄的種植需要大約兩三年的生長期,但是經過五年時間,產能應該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之所以產能增長緩慢,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方面,由于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這幾年河西走廊的氣候有所改化,極端天氣和病蟲害的增加,導致了釀酒葡萄產量的下降;另一方面,缺乏專業的種植技術人才,種植科技化水平低,管理落后,導致對病蟲害的防治能力不強,以及對氣候原因造成災害的預防能力弱,限制了葡萄的產量,進而導致產能不足。
3.2 內部競爭激烈,沒有形成產業集聚優勢
目前,我國葡萄酒市場競爭激烈,集中度高,張裕、王朝、威龍、長城四大品牌占有全國50%以上的市場,在品牌、營銷、融資等諸多方面都擁有巨大的優勢。同時,國外葡萄酒品牌也開始迅速搶占中國市場。
在這種形勢下,河西走廊的一些葡萄酒企業不但不將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發展重點,反而為了擴大本地市場份額,采取促銷、仿制等手段進行惡性競爭,影響了產業集聚的優勢。
而事實上,整個甘肅的葡萄酒市場容量是有限的,壓價不但不能大幅度擴大銷售量,反而會嚴重損害整個產區企業的形象,導致產區內葡萄酒產業效益的整體下滑,影響了品牌的認可度,制約了產區企業的整體發展。
3.3 品牌知名度不高,產業競爭力不強
河西走廊憑借地理優勢、良好的氣候條件成為我國優質葡萄產地之一。由于當地晝夜溫差較大、氣候干燥,使得這里的葡萄含糖量較高,病蟲害少,符合現代農業要求的綠色、無污染的原則。但是,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速度較慢,比如,莫高建成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但是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目前卻依然屬于國內二線品牌,在發展理念、廣告宣傳、人力資源等方面與張裕等品牌企業差距較大。而其他葡萄酒企業都是在本世紀才成立的,發展時間短,雖然在產業基礎、技術發展和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在其它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導致了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競爭力不強。
4 發展對策
未來,河西走廊要想能夠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葡萄酒產區,我們就必須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4.1 擴大葡萄生產規模,控制原材料品質
葡萄酒產業流傳著“七分原料,三分工藝”的說法,這實際就說明了原材料的品質對于葡萄酒品質的重要性。所以,河西走廊能否出產一流品質的釀酒葡萄,關鍵要把控種植環節、轉變栽培模式,保證生產出大量優質的綠色、有機釀酒葡萄。
一方面,就要在現有基礎上,充分考慮葡萄品種的生態適應性、栽培適應性及釀酒特異性,根據釀造方向和生態條件引進和篩選合適的葡萄品種,大力推進種植結構調整。
另一方面,根據當地條件,開發適合葡萄種植的戈壁荒地、荒山荒坡,建設大規模、標準化、連片化的種植基地,擴大釀酒葡萄的栽種面積。
4.2 抱團發展,加大宣傳力度
最近幾年,葡萄酒的銷售主打“產地”概念,這點也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同,他們對于葡萄酒的消費理念也從“認品牌”升級為“認產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做大做強河西走廊的葡萄酒產業,就要引導和支持河西走廊現有的一些葡萄酒企業進行橫向聯合,從而形成有較強競爭力的葡萄酒企業聯合體,堅持抱團拓展市場,抱團打造品牌,抱團推介營銷,并利用政策優勢吸引更多的企業進行縱向發展,不斷完善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優勢。
同時,還要加大整體宣傳力度,增加宣傳渠道,不僅在省內以葡萄酒節作為契機進行整體推介,還要以“走出去”的姿態在國內甚至國外進行產區推廣,提高河西走廊品牌的知名度。
4.3 發展有機葡萄酒,明確市場定位
目前,中國葡萄酒產地發展面臨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葡萄酒生產的同質化。要想克服這一問題,凸顯產區差異,河西走廊的葡萄酒產業就要將“有機”和“高端”相結合,打造自身的品牌。
河西走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得這里種植的釀酒葡萄具有獨特的感官特征和質量,從而能夠生產出高品質的有機葡萄及葡萄美酒。隨著人們對健康訴求的提高,有機葡萄酒必將成為高端葡萄酒的標志,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明確自身的市場定位,提高產品的質量,著力發展高端有機葡萄酒。
5 結 語
總的來說,河西走廊的葡萄酒產業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經濟和品牌效益,產業集聚效應逐漸增強,但目前發展水平依然相對較低。今后,憑借國內最為優越的產地優勢,河西走廊的葡萄酒企業必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從而開創河西走廊葡萄酒產業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 楊和財.葡萄酒產業集群生成動力源分析與發展路徑選擇[J].釀酒科 技,2014,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