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爾軒
摘要:數學研究的對象是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數)和空間形式(形)。“數”和“形”常按照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數形結合思想是數學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并蘊于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中,在數學解題中應用十分廣泛。數形結合思想的實質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發揮“數”與“形”兩種信息的轉化、互補與整合,使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完美地統一起來。
關鍵詞: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空間形式;數量關系
數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因而數形結合是一種極富數學特點的信息轉換。在中學數學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到處處滲透著數形結合的思想。如研究函數的性質,往往借助于函數的圖象;研究不等關系往往借助于“數軸”;研究三角函數借助于單位圓等等,這些都直接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題,不僅非常直觀,而且也易于尋找解題途徑,還能避免繁雜的計算和推理,簡化解題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形結合的解題方法具有直觀性、靈活性的特點。可以說,數形結合思想是中學數學中最常見、最有效的思想方法之一。但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易把握,而它的應用卻又十分的廣泛。
一、數形結合思想的內涵
何謂數形結合?數與形是現實世界中客觀事物的抽象和反映,是數學的基石。恩格斯曾說過:“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形結合就是根據數學問題的條件和結論之間的內在聯系,既分析其代數意義,又揭示其幾何直觀,使數量關系的精確刻劃與空間形式的直觀形象巧妙、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這種結合,尋找解題思路,使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從而得到解決。“數”與“形”是一對矛盾,宇宙間萬物無不是“數”和“形”的矛盾的統一。關于數形結合,華羅庚先生也曾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休;切莫忘,幾何代數流一體,永遠聯系切莫分離。”
數形結合思想是通過數、形間的對應與互助來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思想。“形”中的一些量(如距離、角度、面積、體積等等)在一定單位制中可分別對應一些確定的“數”。通過這種對應,可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復雜的數量關系借助其背景圖形的性質,變得直觀,便于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方法。
二、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
(一)在方程與不等式中的應用
1.方程問題
判定一個二次方程根的個數時,通常用根的判定式“△”。然而,當一個二次方程中的未知數的取值范圍受限制時,用“△”值判定根的個數就困難了,用數形結合法則可避免。
例:方程 有且只有一個實數根,求實數 的值;若該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數根,求 的取值范圍。
分析 設方程左邊為 ,其圖形為半圓 ;方程的右邊為 ,其圖形為恒過點 的直線,研究方程 根的個數問題就可以轉化成研究半圓與直線交點個數的問題。
解(1)建立如圖1所示的坐標系,過點 作半圓的切線 ,則 與 軸平行且斜率為0.又 .由圖知,直線 與半圓 只有一個交點時,即方程 只有一個實根時, ,或 或 .
(2)由圖知,當 時,直線 與半圓 有兩個交點,即方程 有兩個實數[4].
2.不等式問題
含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
解含絕對值的不等式,把它轉化成等價的圖形,觀察其結果比較簡單.對于含參數的絕對值不等式問題,用數形結合,能以一種動態的眼光來看待靜止的畫面,并通過操作和觀察來領會其中的關系。
例:已知關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為 的子集,求 的范圍.
分析 構造出圖形后,讓 繞點 旋轉,通過旋轉得出正確的結論.
解 設方程左邊為 ,右邊為 做草圖,由圖2可知 >-1.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高次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我們知道一元二次函數 的圖像是一條拋物線,當 時,拋物線的開口向上;當 時,拋物線的開口向下.當 時,方程 有實根,表示該拋物線與 軸有交點;當 0時,方程 沒有實根,表示該拋物線與 軸無交點.如何運用數形結合法求解不等式 的解集呢?
其內容和步驟是:(1)分別將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中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項系數“若負化正”.(2)判別相應的方程是否有根,有根則解出方程的根.(3)將根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標出來.(4)從右向左,從上向下將根用一條曲線一一串起來.(5)判斷解集.以最高次項系數為正的不等式為準,若該不等式為大于0的不等式則看 軸上方的曲線;若該不等式為小于0的不等式,則看 軸下方的曲線。
例:解不等式
解 因為 ,所以不等式可以變形為 ,而方程 的 ,所以方程有實根 .這說明拋物線 與 軸有交點.如圖3所示:
因為 ,所以應看 軸上方的圖象,即 或 ,所以不等式 的解集為 .
例:解不等式
解 由題設知,原不等式可變形為 ,方程 有實根為 .說明曲線 與 軸有交點,如圖4所示:
因 ,所以看 軸下方的圖象,該圖象有兩部分:一部分在-1和2之間,另一部分在3和3之間,所以不等式 的解集為 .
(二)在集合中的應用
圖示法是集合的重要表示法之一,對一些比較抽象的集合問題,在解題時若借助韋恩圖或用數軸、圖象等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往往可以使問題直觀化、形象化,從而靈活、直觀、簡捷、準確地獲解。
而在討論集合之間的關系時常見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寫出具體元素的集合,另一種是給出具體條件的集合。對第一種情況要具體考察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困難,只需按題設作出集合的圖示(韋恩圖)即可解決;而第二種情況可先求不等式的解集,將各個集合的取值范圍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觀察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就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
例:設 為全集, 是 的三個非空子集,且 ,則下面論斷正確的是()
分析 這是一種沒有寫出具體元素的集合,所以可按照題設作出集合的圖示(韋恩圖)即可.
解 因為 所表示的部分是圖7中的陰影部分, 所表示的是圖7中除去 的部分,所以 ,故選 .
例:已知集合 ,若 ,求實數 的取值范圍[7].
分析 這類集合用不等式表示,由圖8所示,這時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形如 的問題,可避免分類討論,解法新穎,巧妙.
解 設 ,由 ,可得: ,即 ,解得: ,所以 的取值范圍是 .
(三)在函數中的應用
函數是中學數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習中的重難點。同時又是“數形結合”思想方法體現得最充分的章節。利用函數的圖象既有利于掌握一次函數、二此函數、反比例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性質,又能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去解決某些問題。
運用數形結合方法求函數問題,主要是通過分析代數式的含義來揭示其幾何意義,探尋解題的切入點,從而使問題獲得解決。
1.求函數的最值
例:求函數 的最小值,并求相應的 值[4].
分析 將函數關系整理得: 將其看成點 的距離和最短的問題.
解 如圖9所示,根據函數關系式的幾何意義,將此問題轉化為在 軸上求一點 ,使 最短.由于 在 軸的同側,作出點 關于 軸的對稱點 ,易得 的坐標為 ,則 三點共線時 最短.此時 ,可求得直線的方程為 .
聯立方程 解得 .所以當 時, .
2.求參數的取值范圍
例:設定義在 上的偶函數 在 上單調遞減,若 ,求實數 的取值范圍.
分析 利用偶函數圖象關于 軸對稱,以及偶函數的定義: ,有 .
解 如圖10,根據題設條件可知: ,解得 的范圍: .
3.求解方程轉化成圖像來解
例:若方程 有兩根 ,且 ,求 的取值范圍.
分析 若按照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來解,要列出兩個不等式: ,容易出現計算錯誤,而且又費時,反之,根據圖象來解既直觀又簡單.
解 根據題意知 ,圖象開口向上,且與 軸有兩個交點,分布在原點的兩側,由此畫出示意圖(圖11),從圖上可知拋物線與 軸的交點必在 軸的負半軸,也就是說,當 時, 即 ,所以 的取值范圍是 .
數形結合思想在應用過程中,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可以“以形助數”,從“形”入手,通過對圖形的觀察處理,實現抽象概念與具體形象的聯系與轉化,化抽象為直觀,化難為易;另一方面,“以數解形”,可以由“數”入手,將有些涉及圖形的問題轉化為數量關系來研究,對圖形作精細的分析,從而使人們對直觀圖形有更精確、理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