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紅
摘要:信息技術在各個學科中的應用是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新途徑,也是新課程中優化教育教學新的課改途徑。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文章從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學科中的應用展開討論。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并且已經成為了輔助教學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現在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應用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筆者認為科學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可以積極促進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機融合,并成為新課改背景下提初中語文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具有問題意識,是探究性學習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而情景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中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
例如在初中第一冊《春》的教學中,我就可以使用自己用軟件做的課件,在一陣悅耳的笛聲中,課題從不同的角度飄入背景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隨之出現作者的頭像與簡介,使學生在對作者的形象有一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作者的情況進行了解,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師再補充作者的有關情況,使學生對作者有更深的認識。隨著頭像與文字的逐漸隱去,屏幕上出現五幅小畫,分別對應課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圖。五幅小畫可做按鈕使用,用鼠標選擇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鍵盤上的數字鍵來選擇,另外再做一個退出按鈕。每段都可重復播放多次。每段的形式為屏幕左邊上方出現該段主題,如春草圖,主題下方開一小窗口,在此小窗口可出現連續的圖畫、視頻圖像、動畫等。整個屏幕的右邊,在一個矩形框中出現該段文字,該段文字的范讀貫穿始終。在使用時可讓學生邊欣賞畫面,邊聆聽課件中的范讀,然后再讓學生跟讀。通過多媒體的強大功能,將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有機地組合在了一起,這樣定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拓寬了信息傳遞的渠道,增大了課堂的語文信息容量。
二、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語文課堂
1.運用信息技術加大課堂的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傳統的語文課堂,老師一邊講課一邊還要大量地板書,板書勢必會占用課堂時間。而利用電教媒體便可將這部分時間放在教師備課的時間,從而有效地節約課堂時間。
除此之外,語文課堂還要大量的引證、舉例,傳統的語文課堂老師最好的方法就是讀給學生聽,而在有電教媒體的課堂老師便可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些都起到了加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2.運用信息技術及時反饋課堂信息,促進師生互動。
這一點在作文教學中體現的尤為突出。傳統的作文教學,老師大量地批改,學生存在的問題自然是很多。但是作文評獎課堂上,老師就單用一張嘴,很難將作文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直觀地反映給學生。而在有電教媒體的課堂上老師便可以將作文中的問題提前呈現在課件中,再將此信息合理的反饋給學生,并作出正確的引導。學生們也能直觀地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問題。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有效整合在課堂中的應用
1 教師需要轉變觀念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之后的教學必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面對新生的事物,可能有很多教師不適應,尤其是老教師,這需要教師轉變觀念,以發展的眼光、多元的思維來審視新型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僅要自己能恰當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更要有全面提初中課堂效率的覺悟,自覺地將信息技術融入語文課程教學體系中,使之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學生的認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態和主要的教學媒體,這樣就可以使教師和學生在課程中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學。
2 語文課堂對信息技術的靈活處理
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正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培養創新人才所需要的。因此,教師應對信息技術進行靈活處理,在課堂教學中依據不同內容適時選用。
首先,導入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情感,進行審美熏陶。
其次,課堂中間針對文章教學內容的必要性也可以穿插視頻資源,來突破重點,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精彩的視頻、精彩的演繹使學生深受感染,有效地開啟了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學生的聯想,提初中了課堂效率。
此外,初中戲劇單元的教學困擾著很多教師,有限的課時使學生只能蜻蜓點水式地了解劇本的大概意思。針對戲劇課程內容的特殊性和學生對戲劇認識的模糊性,筆者在學生初讀文本的基礎上,給他們播放自己選取的精彩戲劇視頻,并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一節課后,學生不僅比較順利地進入劇本,而且避免了戲劇學習的枯燥。
3 注重語文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契合點
何克抗教授認為: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而使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這涉及課程整合的實效性,要想使語文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有效,教師必須思考"為什么要整合、怎樣去整合、整合之后優點是什么"這三個問題。對學生進行"有像可想"的想象思維能力訓練沒錯,但這種過度、不適時的運用卻使學生失去了最初的、最美的想象,充滿詩意的詩歌沒有品出詩意,不能不說是課堂的一大敗筆。其實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的整合要以提初中課堂效率為準則,整合要有選擇地進行,重點放在那些傳統教學不便解決的問題上,
總之,根據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際,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多種方式多元結合進行評價,以"評"促"學",鞭策鼓勵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提初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能力,從而提初中課堂效率,讓學生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