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梅+陳洋
離開“汽車之家”一年后,李想又在別處搭建一家成立僅一年的創業公司,但”“車和家”已融資超過25億元人民幣。李想說,這筆錢要用來造一輛“大部分消費者都愿意買的電動車”。
這位從高中輟學就開始不斷折騰的創業者,認為電動車會是自己的絕佳機遇,他在過去收獲的所有經驗,都能在“車和家”盡情揮灑。而經歷了泡泡網、汽車之家,創業十六年的李想依然恪守著簡單的心境,那種狀態依然像是一個少年,談起創業和挑戰興奮不已,因為熱愛創業,又因為對未來足夠確信,而無比從容地享受前路的陽光和風雨。
造車進行時
對于離開“汽車之家”,李想似乎未留遺憾,“你選擇一些東西,就會失去一些東西。對我來說,選擇做智能汽車,更多是出于一種樂趣。”
李想曾撰文寫到:“我創業的心態類比一下,就和談戀愛一樣,做一個事業的時候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就和愛一個女朋友一樣。當我發現我的全力以赴和愛沒有結果的時候,沒有辦法達到我想要的婚姻和家庭的時候,我就會選擇放棄,全力以赴去尋找一個可以和我組建家庭的愛人。”2011年以來,他從未停止尋找這位“愛人”,直到電動機、電池、車聯網、自動駕駛在內的技術漸趨成熟,智能電動的基本要素一應俱全,創業的時機來臨了,李想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奮斗十年的“汽車之家”,火速開始了“車和家”的各項籌備。“所以,‘汽車之家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很難過,但是并不痛苦,因為我已經找到了真愛。”
李想的智能汽車項目“車和家”的研發基地坐落在東北五環京密路上,從去年成立公司以來,“車和家”的研發和供應鏈團隊已經在這里扎根近一年,兩層小樓是研發中心的辦公區,背后汽車修理廠的一間廠房被用作油泥模型工作室,研發中心前邊停著十幾輛車,供工程師們測試,其中就有李想2014年從馬斯克手中接過鑰匙的那輛紅色特斯拉Model S P85。
“車和家”要造車,需要打造自己的研發、供應鏈、生產、銷售、售后的閉環,環節復雜,如此之重對于資金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為了在一開始就搭建起穩固健康的資本結構,李想找到了自己的老友、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和“業界口碑最好的FA”華興,同時他還邀請了“汽車之家”前財務副總裁李鐵出任“車和家”的CFO,馬東輝(前三一車身研究院院長)負責車的研發,從設計、工程、試制、實驗到工藝都由他來負責;沈亞楠(前聯想副總裁)負責供應鏈、生產制造和海外市場。
5月3日,在見了三四十家機構后,“車和家”最終宣布敲定了7.8億元的A輪融資,由利歐股份領投,源碼資本、常州武進產業基金、明勢資本等機構跟進。李想和創始團隊則投入了4億元,融資后的“車和家”只出讓了一個董事會席位,創始人牢牢把握公司的控制權,“我可以利益少一點,但是要有控制權,這是不可商量的。”李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
李想介紹,從去年10月份真正組建團隊開始研發,到今年6月30號,“車和家”的第一輛車(SEV)的整個研發數據已經完成,開始進入供應鏈,到年底就會有小批量的樣車面世,第二輛車(SUV)的騾車(注:汽車研發階段的測試車)屆時也會完成設計。
日前,李想在朋友圈亮相了“車和家”的車型設計,這款車目前還在油泥模型階段,可以說八字還沒有一撇。但是這款車的設計思想還是充分展露了出來。
與市面上的大部分電動汽車不同,這款車的三個產品戰略分別是:一、不需要充電樁,只需兩組10公斤的電池組;二、一個停車位可以停4輛車,支持手機控制進出;三、媲美入門級豪華轎車的內飾和配置,以及科技感。
李想表示,除了造車,“車和家”還會給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更劃算的保險和二手車服務,“我們要做高效率的汽車服務商,這是未來幾年(賣車之后)的規劃。”
“確實是最后一次了”
他很享受這種創業的狀態,“每天都累得要死,但也快樂地要死”。他說比起造車,他更愛的是創業本身。
這種快樂與前兩次不同。李想說泡泡網時期,他的樂趣主要來自對CPU、顯卡這些硬件本身的喜愛;汽車之家時期,他中意的是運營網站這項業務;而到了車和家,他最大的樂趣變成了“管人”,“你去構建這么一個組織,然后通過戰略和組織的方式讓他們產出各種各樣的結果,這對我而言是最大的樂趣和成就感。”
“信任是領導力的體現,控制是管理能力的體現。只有既信任又控制,才可以贏。信任的是人,控制的是體系。”李想在朋友圈如是說。
目前,李想的兩個合伙人沈亞楠、馬東輝分別負責供應鏈和研發管理,而李想則主要分管戰略、組織和消費者體驗三個方向,“跟大家講明白戰略,把組織結構調整成一個可以贏的組織結構。”
智能汽車領域是汽車、消費電子、互聯網三方面的綜合PK,這就意味著“車和家”的團隊需要融合三個方面的人才,怎么去驅動團隊高效運轉,做好“信任”和“控制”,對于一個創業公司非常關鍵。
目前“車和家”團隊的組成主要是研發和供應鏈人員,這兩類人才主要來自國企、外企或合資公司,傳統汽車企業比較互聯網企業,在運行和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很多人剛來時并不適應這種創業公司的環境。他們是抱著夢想來的,希望造出更好的車,希望自己的車滿街跑,希望每一個人都是滿意的,開始他們會努力發揮自己優秀的一面努力工作,但遇到了壓力和問題時,一些不太好的習慣就會出現。”
李想說自己的管理方法不是去糾正所謂的“壞習慣”,而是“給你一個更好的習慣,讓你去受益;讓大家愿意更好地去溝通,一起來分享;不聚焦于是非對錯,而聚焦于怎么去解決問題。”
如今,“車和家”的辦公區全部采用敞開式工位,有著互聯網初創公司特有的喧囂,放眼望去,員工常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討論,或站或坐,“除了每周例會,我們不鼓勵大家開會,大家有問題及時解決,我們的會議室都是用來和供應商開會的,員工之間有業務討論主張就地解決。”
從論壇起步,高中生李想用五年打造了IT垂直門戶泡泡網,又用十年,締造了上市公司汽車之家,“‘車和家會是我的未來二十年,真的是最后一次創業了!十年實現智能汽車,十年實現智能交通。”
李想表示持續創業的動機首先是因為他真的很喜歡創業,對他來說,喜歡創辦一個企業,比喜歡車要高一百個級別;第二,他希望能證明自己,把企業做得更好,去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挑戰和困難;最后,他希望通過第三次創業,把自己的角色從一個創業者變成一個企業家,創業者是從0到1,企業家是做完從0到1,還有從1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