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cat
“如果說在海口還有什么實景能象征海口市民的精神面貌的話,那就是無所不在的茶樓里,茶樓親切地慰撫著我們無處可歸的精神。”在這里,“老媽子的家長里短,老爸們的評說世道,財經述講與拍案驚奇,這洶涌的聲浪在茶館里澎湃。衣冠不整是放達的盡興,大聲喧嚷是愜意的舒展。平凡在這里自由地存在,嘲笑著端莊的拘謹,更蔑視高雅的矯情。”老爸茶對于海南人而言,儼然已是一種自由的生活方式,一種淡定的處世態度,也是海南獨有的一種地方文化。
老爸茶檔案:華僑出身,草根成分,群眾面貌
老爸茶,顧名思義是上了年紀的“老爸”喝的茶。“老爸”在海口話里是指中老年人,也有人說其實“老爸茶”應該寫為“老霸茶”,因為海口話里,老爸是指爸爸,而“老霸”則指爺爺一輩,“老霸茶”更為貼切,但后來可能人們更多地接受了“老爸茶”的說法。
老爸茶是以西茶為主的,牛奶、咖啡、紅茶還有一些點心,價格很便宜,一般的老百姓都可以享受。海口老爸茶店常常設于老城區小街巷中,沒有什么裝修,臨街一間鋪面,排個十張八張桌凳,搞掂!茶客往往是住在附近的中老年人,也有其他地方偶爾路過的,大多數都是彼此熟悉的,所以不需要提前預約,大街小巷中相逢,“吃茶去”一句話,便鉆到附近茶店里。茶店中,熱鬧仿佛菜市場。服務員往來各桌穿梭,忙個不停。給這桌添茶水,為那桌端小吃,即便是茶客就點幾毛錢的一壺茶,從清早一直泡到下午黃昏后,依然是不變的服務周到,店主實實在在,絕對不會有人對你下逐客令的。
老爸茶身世:近代典型的泊來品
民國時期編撰的《海南島志》第127頁中有如此描述:“海南不乏產茶之地,然居人多不嗜之,獨多嗜酒。”而同一時期的《民國文昌縣志》第63頁也有類似描述:“土人有酒癖,無茶癖。”而在這些民國時期的地方志中,也找不到出產茶葉的記錄,可見當時海南本地消費茶葉,基本上是仰仗進口。《海南島志》提供了民國十四年至民國十七年(1925年——1928年)進口茶數分別是687擔、482擔、717擔、480擔,基本上可以印證這樣一個觀點:至少在《海南島志》成書之時,海南還沒有老爸茶。
同時,《海南島志》第135頁還提供了這樣一個信息:“海南人民習于航海,故僑居海外者多。……其所至之地,曼谷、新加坡、香港三埠最眾,海防、爪哇及馬來半島次之,所營以旅館、酒肆、茶室、制鞋、縫衣諸業為特夥……”這表明,老爸茶是西風東漸的舶來品。
老爸茶起源于西方,西方人喜歡在午飯及下午工作休息的時間,喝點紅茶,配以西點,而他們的紅茶往往會加上糖或者淡奶。后來這些習慣傳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及香港等東西方文化結合的地方,而在這些地方,當時聚集著許多從海南出外謀生的海南人,在回鄉時也將這些生活習慣帶回海南。
二十世紀初,海口拆城擴街,政府吸引華僑資本回鄉投資,從南洋各國回來的華僑陸續在中山路、長堤路、得勝沙等建起了騎樓。華僑不僅帶回了資本,也將他們在東南亞一帶養成的生活習慣帶了回來。在熱鬧的騎樓街道邊,自然少不了供給商家和住戶休憩的地方,一些西式的茶店開始出現,而其經營者多為華僑的親屬,這些店的地點多設在中山路、得勝沙、博愛路一帶。這種西式茶店所提供的茶及點心,不僅是歸僑愛吃,本地的居民也喜歡并接受了這些口味,慢慢地這種舶來式的喝茶方式成為了海南人的生活習慣。到抗戰前,由于受西餐的影響,海口的一些面向普通市民的“低檔西茶館”也開始出現。解放后,海口的西式茶店店鋪又有所增加,但其經營的品種仍然以原來的品種為主。但到了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末期,陸續出現的國營西式茶店可以說讓更多的海口人可以走進了茶店,享受到這種原來高收入者才可以擁有的待遇。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國營西茶店慢慢地減少,個體經營的茶店逐漸興起,而這些茶店的經營內容及品種較之以前的茶店又有很大變化,開始在西式茶店內經營起一些中茶,并提供一些海南本地人喜歡的湯面、粉、綠豆湯、番薯湯、豬雜等,不僅有了甜的,還有了咸的,讓各種品味慢慢地為更多的顧客所接受,特別是一些時間較為充裕的中老年人。
而就是在這段時間,這種為許多大眾所接受的喝茶方式開始慢慢地被海口人稱為“老爸茶”。
老爸茶印象:文人筆下的老爸茶
海南著名作家崽崽在其小說里這樣描寫老爸茶店的風景:“也許有人認為海口人喜歡上茶樓愛的是那碟子里的東西,其實這不夠精確,海口人更愛的是茶樓的韻味。比如自由,你可以西裝革履也可短打甚至赤膊,你可以正襟危坐也可一只腳豎在凳上甚至是蹲在凳上,都沒人嫌你。比如說平等,在這里,人不分南北,身不分貴賤,貌不分妍媸,坐下都是客,你吃鴿子盅也許正餓著,我吃白粥榨菜這恰恰是富人的做派……大聲說話,大口吐痰,他們愛的就是這份隨意、這份熱鬧、這份熱情、這種富庶的日常生活。如果說在海口還有什么實景能象征海口市民的精神面貌的話,那就是無所不在的茶樓里,茶樓親切地慰撫著我們無處可歸的精神。”這是頗具代表性的。在文人筆下,老爸茶以及老爸茶店都是那么的溫情和隨意。《我們的三六巷》里,茶樓最熱鬧了。興隆茶樓里“從早到晚坐滿附近的居民,里頭人頭攢動很是悶熱,店家弄了兩臺工業用的大風扇呼呼地吹,很爽很有氣勢。”茶客們在店里“愛吃什么吆喝阿妹拿什么,……平常想都不敢想的燉鴿子今天吃上了,把湯水啜得咕嚕嚕響,頭上不住地冒汗;啃炸雞翅的越啃嘴越饞,膩得臉膛發亮耳墜子上都滴下油來……”茶店的烏煙瘴氣、熱鬧雜吵成為海口人精神所在之地。茶店在崽崽的筆下成了海口人聯絡感情、開會聚會的地方。
劉曉林發表在《椰城》雜志上的《海南風物二題》中也這么寫道:“臨街的一間小店,延伸出門的數張茶桌,一壺茶,將男女老少們聚在了一起,或高論時政,或竊語世俗。沸水煮茶,閑談曬日,一幕相得益彰,日子就繚繞在曲水流暢中,淡雅芳馨。”作者甚至把老爸茶提升到茶道的高度,“海南茶道,輕品茶味、遵茶禮,重尋茶趣、覓茶歡。”“《茶經》的茶道嚴謹細致,海南臨街的茶客們沒功夫琢磨,自立門戶一一閑散自如,煮世俗瑣事,品百味人生!竊想,此莫不是海南的茶道?莫又不是中國茶道的一葉新芽?”如果不是對老爸茶有很深的感情,是絕對寫不出這樣的文字的。
曾虹發表在《今日海南》上的《瓊思繚繞》中對老爸茶店進行了詩意的描述:“老媽子的家長里短,老爸們的評說世道,財經述講與拍案驚奇,這洶涌的聲浪在茶館里澎湃。茶館里,性靈肆意地吶喊著。衣冠不整是放達的盡興,大聲喧嚷是愜意的舒展。平凡在這里自由地存在,嘲笑著端莊的拘謹,更蔑視高雅的矯情。”在作者眼里,“簡易的茶館,澄澈的茶水,百姓將精神與思想在此流放,這里是靈魂自由翱翔的天堂。”
木言則在《今日海南》上發表的《海南人“吃茶”》中對老爸茶的茶果念念不忘:“海南人吃茶不在吃茶而在‘吃果。‘吃果 ,在這里指的所有配茶的糕點、點心。論烹調方法,‘茶果有蒸、有煮、有炒、有燉、有炸、有烤。”對“茶果”具體的描述,讀了令人食指大動。
蔡葩、李曄則在《海口,有多少優雅可以重現》一文中,花了大量的篇幅來描述老爸茶的優雅。“鄰桌高聲的話語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好像吵架一樣的對答,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討論六合彩的號碼。兩個人據理力爭的表情和音調,一點也不亞于北京的的哥與你針砭政治時的那股子認真勁。旁邊的老人卻一點也不 為爭論所動。眼看海口悶熱的天氣已經濕透了我的T恤,但是他依然是長褲短袖襯衫還帶著一頂帽子。左手托著茶盤,右手的茶匙在杯中輕輕地攪動兩下,然后喝一口杯中的奶茶。看起來似乎與此情此地不太協調的優雅,在他的身上卻顯得那么的自然。絕不是裝出來的,這是早已形成的習慣。”“海口的老爸茶館的奶茶還是多了一份屬于海南和海南人的優雅。”
有人還就老爸茶茶客及他們常聊的話題寫了一首打油小詩:“……阿姑阿嫂話家常,阿弟阿叔猜彩票。三朋五友聚一堆,談天說地樂陶陶。昨天張家女出嫁,今天李家兒高考。你家生意做得好,他家今年不太妙。心情好時朋友邀,心情不好坐邊角。街上行人是風景,靈感隨時跳出腦。”雖然這首小詩十分的平淡口語化,但也可見老爸茶客們聊天的范圍之廣。
在文人筆下,老爸茶是如此的可親、可憶、可思,以至于曾旅居海南的作家譚書琴在《生活在別處》中這樣總結道:“陽光穿堂而過,于是大半天的光陰被他們就著茶水一口口喝進了肚里。這種神仙般的日子真是羨煞人。”
老爸茶性格:包容的老爸茶文化
海南人有鮮明的海味文化特征,在時間與空間的縱橫中,海南人像海一樣,寧可將自己置于“低處”,接納四面八方,然后在“低處”成就自己,成就未來。海南人受得了窮,吃不得苦。海南獨有的海洋氣候和地貌造就了海南人平和溫順、質樸敦厚、休閑與和諧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和社會風尚。海南人張揚的是一種平和、仁愛的心態和生活處事之道,而不是崇尚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地處南疆僻地的海南人,注重人生的“過程”,而非汲汲于“結果”,其獨特的價值觀讓我們發思古之幽情,仿佛證明了“禮失而求諸野”。但是,島民的性格特征中也包括著消極的一面,崽崽警惕著這種以“文化多元性”的名義,將不思進取、懶散無為的“海南性格”過度審美化的趨向,提醒海南人不要成為看客眼中的“風景”:“我們再這樣粗疏、潦草地樂天下去,恐怕來海南旅游的客人不會看重海南的風物,反而會對我們的人感興趣。我們自己端凳子,排排坐,讓客人瞧個仔細,打量個夠罷了……”
也許,只有這種矛盾性格的海南人,才會接受并創造出老爸茶文化。有學者認為,海南老爸茶是“海南式休閑”的一種文化體現,蘊含著閑適、隨意、平和、安逸的生存狀態和心態。老爸茶無疑是海口民俗特色的一個表現,在現如今不少非物質遺產傳承斷裂的情況下,一種民俗仍能驕傲地保存下來,是不容易的。百年以前,海南人還是不怎么喝茶的,所以某專家認為老爸茶起源于中國的茶文化這一觀點還是值得商榷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源自南洋,被本土化改造。拜上世紀初海南的對外開放政策所賜,南洋華僑將西茶引進了海南,并逐步平民化,形成了海南一種獨特的茶文化,一種日常生活現象,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休閑和交流方式。
從老爸茶的發展史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對抗與合作、高雅與粗俗、開放與保守、洋化與本土化改造……但是,只有包容,才能將這所有的矛盾對立統一起來。包容性強是老爸茶店與其它茶店相比之下最為不同的一點。這種包容性首先體現在它的經營內容上可以中西結合,既有西式茶點,也有中式餐點,還兼有各種地方小吃;對于顧客來說,也是不受限制,不管是穿著、坐姿、人數,在茶店里打打牌或者大聲說話,都不會有人給你投來異樣的眼光;對于喝茶的時間來說,更是不論長短,你可以一壺茶一直從早上喝到晚上……這種包容性也體現在了老爸茶這一舶來品上。老爸茶也改變了海南人的生活方式。“喝茶”在這里已經不再是“喝茶”,而是一種交流、溝通的形式,老爸茶店也成了人們思想交流的場所。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也喝起了老爸茶,融進了老爸茶文化中。老爸茶不僅包容了本地人,也包容了越來越多的闖海人。海南人生活以及性格中的悠閑、熱鬧以及包容,也在一壺茶中得到了升華。
正因為如此,那些視老爸茶為生活中一部分的人們(甚至可能包括我),對外人關于老爸茶的非議才會表露出不屑:存在即合理,你喜歡,就來,不喜歡,就請遠離。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中,誰都難于把守原有的生存程序。以不變應萬變的想法和做法,往往落伍于與時俱進的時代。有時不妨以變應變,謀求進取。老爸茶就是海南的一種地方表達方式,在沒有其他對老爸茶不理解的人希望的更好的方式出現之前,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