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有色地質局勘察研究院(以下簡稱勘察院)是一個在沈陽建院、在全國發展的有著31年“院齡”的國有事業綜合地勘院。他們靠地質找礦起家,每年都搞出一兩個新產業,通過不斷的轉型升級,現在擁有甲級(一級)資質33個,涉及礦山、地質災害、電力、交通、水利及農業與地質相關的60多個技術領域。這個院137名職工,到2015年年底,創造出年2億多元的經濟總量,年人均勞動生產率達到了150萬元。今年,他們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還邁入了全國 “百強地質隊”的行列。
勞動立功
阜新市進入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升級行列后,急需非煤礦山產業的支撐。勘察院在振興東北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決定在阜新市爬坡中助一臂之力。“十二五”期間,經過深入的綜合研究和大膽實踐,在阜新市二道河地區探明膨潤土礦儲量8632萬噸,這座特大型膨潤土礦山,為阜新的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1年,勘察院在老撾、柬埔寨等國家完成了地質找礦項目,先后獲得全國地勘行業找礦二等獎。
這些成績,讓勘察院在2013年獲得了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狀。
勞動強院
30多年前,這個院靠著計劃經濟,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除了會找礦,別的統統不會干。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國家在改革中,為了彌補因地質主導產業總量不足而帶來的系列問題,就把勘察院“推下海”了。
人沒了后路,就只能拼了。這勘察先是探索著干一些小的工程勘察,接下來就干起了基礎施工,再后來又干起了地質災害評估與治理。單位的收入增加了,職工的生活有了保障,這個“甜頭”讓他們通過職代會立了個規矩:“每年至少有一個新開辟的技術領域。否則,大家別想有福利。”
開辟新領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就說3年前的沈陽地鐵工程勘察吧,從地下管網到古建筑;從地下水水情到礦產壓覆等幾十個專業都涉及到了。院里成立了10多個專家技術組,分頭忙乎,下決心要把這事兒辦好。
李芳這位中年女高工,自從擔任項目負責人以來,帶領這支30多人的團隊起早貪黑地忙。一天晚上,她回到家里,讀初中的兒子看到很晚才回家、已經疲憊不堪的媽媽,就小聲提醒道:“媽媽,今天是中秋節啊,我們應該做點什么好吃的吧?”李芳恍然大悟。
丈夫出差了,家里幾天沒買菜,廚房里就剩下一個西紅柿和兩個雞蛋。李芳愧疚地對兒子說:“對不起,媽媽在單位忙得很,忘了今天是中秋節了,我實在是太累了,今晚就簡單吃一口吧。”兒子心疼地對媽媽說:“你這樣拼命工作,你知道我有多么心疼嗎!”李芳動情地對兒子說:“今天是中秋節,我這個當媽的讓兒子受委屈了,心更疼啊。”就是這樣,母子倆吃著一盤柿子炒雞蛋度過了難忘的中秋節。
院里的企業文化有一句話:“靠科技創新未來,用品質塑造品牌”。這樣的企業文化打造了一批像李芳這樣的省三八紅旗手、省五四獎章獲得者等。人品與產品合二為一,他們堅實地邁出了每一年創新的那一兩步。
宋寶俊院長在每年的總結大會上都把“家寶”數一遍:現在,我們能干固體礦產勘查、物探、測量、鉆探、地質災害(勘查、設計、評估、施工、監理)、工程勘察、基礎施工、文物保護、港口與航道、土地復墾、高標準農田設與設計施工、安全評價、職業病健康評價、灌排。
國家科技進步銀獎、數十項專利、全國優秀工程、編寫的幾十部國家級技術工法等, 30多年平均下來,每年都有1至2個創新成果。
靠勞動強院。2013年,這個獲得全國百強地質隊殊榮的團隊,已經成為全國工業化建設、東北振興的一個集科研與生產一體化的省高新技術地勘單位了。
勞動光榮
勘察院從職工到領導班子,總是對五一勞動獎狀或獎章情有獨鐘。技術人員把獲得五一勞動獎章作為實現自己最高人生價值的追求之一。正因為這樣,五年來,這個僅有130多人的單位里,已經有4名不足30歲的年輕人靠驕人的業績,獲得了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還有一名年輕人獲得了全國五一巾幗標兵,有一名干部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單位先后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狀、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
周志廣,他不到30歲就榮獲了省五一獎章。那是因為他在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參與了阜新市海州露天礦礦山公園北幫邊坡滑動機理與穩定性分析項目課題組。
海州露天礦北幫邊坡坡高350米,邊坡有9個弱層和若干斷層所組成,邊坡地質情況相當復雜,國內并沒有成功的治理實例。面對這一技術難題,課題組的二十幾位技術人員每天在工地做實驗十幾個小時,用汗水和智慧“只為成功想辦法”。
周志廣作為主要技術攻關人員,經過現場實驗和反復研究,最后確定采用預應力錨索、泄水孔、鋼筋混凝土格構等綜合治理措施進行加固治理,這一技術為我國在煤礦閉坑的大型露天邊坡的治理工程領域填補了技術空白。根據這一設計理念,這個課題組還先后主持設計了海州露天礦北幫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一期工程、一期補充工程、一期續做工程、二期工程及三期工程的施工圖設計,不僅完成項目產值1.34億元,還大大改善了礦坑周邊礦工的生活安居條件,為社會的安定、和諧做出了的貢獻。
周志廣在領取省五一勞動獎章時的獲獎感言,說出了全院員工的心聲:“年輕人多干活兒是好事;把活兒干好是成事,勞動就是最光榮的事!”
是的,這個院對“勞動”的詮釋就是:主動工作,積極協作,團隊精神,戰勝一切。
他們對“光榮”的詮釋就是:工作著,拼搏著,快樂著,幸福著,收獲著。
信奉勞動光榮的遼寧省有色地質局勘察研究院,植根于遼寧這塊古老而又生機勃發的大地,靠科技拓展新路,靠創新贏得發展,靠貢獻東北振興體現使命,他們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