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黃越
摘 要:過街通道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車流、人流量的增加,對立體過街通道的需求在不斷增大。本文以煙臺開發區立體過街通道規劃為例,在考慮行人過街需求與交通條件以及兩者之間適應性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立體過街通道的選型與定位的原則與方法。
關鍵詞:過街通道;交通阻塞;安全;慢行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1.099
1 引言
過街通道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慢行交通需要通過對道路的穿越實現街道兩側空間上的轉換。過街通道包括平面過街及立體過街,立體過街又分為天橋和地下通道兩種形式。
隨著城市車流、人流量的增加,對立體過街通道的需求在不斷增大,對立體過街通道的需求在不斷增大。如果過街方式與設施的設置不當會導致慢行交通與機動車相互影響,可能產生交通阻塞,同時也可能形成很多安全隱患。因此在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在行人過街需求與交通條件以及兩者之間適應性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立體過街通道的選型與定位的原則與方法。
2 立體過街通道的設置原則和條件
對于立體過街通道的設置條件,《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規劃與設計規范》規定:在城市干道交叉口,當聯系過街流量和機動車流量的飽和度大于0.85時、人均待行區面積<0.6m2/人、待行時間超過一個信號周期時,可考慮設置人行天橋或地道。
規范雖然有一定的指導性,但由于規范制定時間較早,且由于行人出行的隨機性較大,人流量隨時間、天氣、季節等變化顯著,若根據人流量或待行時間等判斷是否設置立體過街通道,所耗費的調查人力、物力較多,另外周邊的商業、辦公等開發項目對人行過街的流量影響也非常明顯,因此上述規范在實際建設時相對較難操作。在設置立體過街通道時更應該實地考察道路狀況和控制條件等,避免導致盲目建設的弊病。
3 城市實際情況對過街通道設置的要求
通過分析行人過街的特性,研究機動車與行人的通行特征和沖突形式,同時考慮實際的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當存在下列需求之一時,應規劃設置立體過街通道:
(1)安全性要求。對于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或對行人的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地點,必要時規劃設置立體過街通道,如學校、醫院等地段。
(2)可達性要求。行人需要穿越封閉式快速路時,應規劃設置立體過街形式;對主次干道,原則上對6車道及以上道路才考慮設立行人立交。人行過街設施的設置間距建議(含地面和立體過街設施):城市商業區不小于200-300m,城市中心區不小于300-400m,城市邊緣區不小于300-500m,郊區不小于500-800m。
(3)便捷性要求。大型商業設施、軌道交通車站、快速公交車站、交通樞紐站場、大型文體場館等高密度人流集散點附近宜結合建筑物及相關交通設施規劃設置立體過街通道,如長江路商業區周邊、軌道站點沿線、大季家火車站等。
4 天橋和地道形式選擇分析
立體過街通道分為天橋和地下通道兩種形式,兩種型式各有其適用性和優缺點,對天橋或地道的選擇應結合周圍環境、工程投資、地下水位影響、上地下管線、施工期間對交通和附近建筑物的影響及建成后的維護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以下從城市景觀、工程造價、施工工藝、工期長短、限制條件、與周邊項目的銜接6個方面分析:
(1)城市景觀。結合地形地勢,因地制宜,合理選取人行天橋或人行地道。地下通道位于地面以下,其露出地面的只有出入口,對城市景觀影響較小,而天橋橫跨于道路上方,對城市立面、景觀視線等影響較大。因此,在城市中心區、商業區等對景觀要求較大的區域優先采用地下通道,其他區域采用天橋。當然,造型優美的人行天橋也是美化道路景觀的手法之一。
(2)工程造價。比較修建人行天橋與行人地道兩種方案時,應對地下水位影響、地下管線處理、施工期間對交通及附近建筑物的影響等進行技術、經濟效益綜合比較后確定。天橋與地道的造價與設計方案關系較大,設計方案較復雜時,造價浮動較大,普通混凝土人行天橋造價約為8000-12000元/m2,過街隧道寬度約5米左右的約30000-40000/m2。
(3)施工工藝。主要需考慮對管線、排水、通風等方面對工程的影響,天橋相對施工較簡單,對原有交通組織影響較少,地下通道施工相對較復雜,可能需要大量遷移、改建,同時對原有交通組織有一定影響。
(4)工期長短。與設計、周邊環境關系較大,同等情況下,天橋施工工期較短,約為3-4個月,地道工期較長,根據地質復雜情況不等,約為4-8個月。
(5)限制條件。人文、地質、地下管網等因素限制了地下通道的建置,在這樣的情況下,多采用人行天橋的方式。
(6)與周邊項目的銜接。不管是人行天橋還是人行地道,不光可以解決交通問題,銜接慢行交通系統,而且可以作為商業流線的鏈接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根據周圍的建筑設施等決定選擇人行天橋還是人行地道。如商廈的空中連廊,軌道樞紐站點與周邊商城的銜接等。
5 應用實例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中國最具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之一的環渤海經濟圈中部,規劃面積為228km2,隨著城市的拓展,帶來的交通需求也越來越多。城市道路機動車交通量的增加,導致人行過街帶來不便。因此需要在考慮人行安全、交通通暢的原則上,設立立體過街通道。
綜合規范要求、其他城市經驗和開發區實際情況,開發區共設置立體過街通道35處,其中天橋21處,主要分布在北京路、長江路西段、沈海快速路等路段。地道14處,主要分布在長江路東段及衡山路。
立體過街設施規劃與軌道交通規劃、大型商業網點規劃、地下空間利用規劃相結合,基本適應了煙臺開發區未來發展,以行人出行安全、便捷為出發點,同時保障了交通的順暢。
6 結語
城市的立體過街通道設置是落實慢行優先的關鍵環節,也是保障行人安全、保證車輛有序通行的重要設施。不同類型的道路、交叉口具有不同的交通特征,立體過街通道應該在合理的條件下,分析交通特征出發,與道路條件相協調,配置相應的立體過街通道,處理好行人與機動車通行之間的關系,實現城市一體化發展。
作者簡歷:張健(1983-),男,本科,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