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秋艷
摘 要:職業技能大賽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常規化,為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指明方向。2011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會計專業的會計實務項目是一個典型的理實一體化綜合項目,它是會計電算化、翻打傳票、點鈔三個項目的整合,涵蓋了財務會計理論、憑證編制、財務報表編制、財務軟件操作等財務會計知識,以及翻打傳票、點鈔等會計技能。作者結合自己指導三屆學生參加會計技能的市賽、省賽和國賽大賽的體會,針對目前內蒙古中職學校會技能大賽現狀,深刻剖析我區中職會計技能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并提出了改革建議。
關鍵詞:中職;會計技能;大賽;對策
一、緒論
在2008年全國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上,教育部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號召,使職業教育真正有了全國性的技能展示平臺。2011年教育部首次把中職會計技能比賽列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比賽項目,連續三年全國中職會計技能競賽在濰坊開賽,包括會計電算化、翻打傳票和點鈔三項內容的比賽。
大賽以能力為本位,培養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用。通過大賽帶動教學、評價教學。在檢驗各學校的技能教學成果和選拔優秀學生的同時,引導中職學校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實訓方式的改革、課程模式的更新和育人理念的確立。確保中職學校在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服務為宗旨”的職教目標指引下,形成良性循環,保持健康發展。通過多層次、全覆蓋地舉辦技能大賽,形成“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師生齊參與,全國有大賽”的局面,覆蓋到每所職業院校、每個專業、每位教師、每名學生,從而快速提高中職學生的素質和技能。但我區兩次參加比賽從未取得過獎項,下面將從各方面分析一下原因。
二、我區中職會計技能大賽的現狀
(一)各級教育部門重視程度不足
一從我區的高考考試科目的設置上看,重理論輕技能。我區的高考是以文化課加專業綜合共計750分,技能只是作為一考核課。全國像河北等一些省份,技能是做為分值很大的課程進行考試的,技能做為一門單獨的課程,河北在高考總分中占220分,包括手工賬和電算化。相比這下,我區技能被擠到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境地。也造就會計專業教師,重理論,輕技能。
二是體現在設備不能有效地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我區的現狀確不然。學生實訓一直是各中職學校的薄弱環節。會計專業尤其需要實踐教學條件。但受資金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很多學校的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還不完善,因此學生的動手能力普遍較差。大賽指導教師往往會因為難以選拔好苗子、實訓手段不足而煩惱。對于參賽學校,據調查購買正版暢捷通T3軟件(營改增)的學校數量在2016年省賽時,只有2家,新軟件的普及還有待提高。
(二)師資力量不足,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一直支撐我們中職會計專業發展的高考里并沒有大分值的技能分,受此影響,多少年來,在我區會計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理論型教師多,實踐型教師少。而部分教師缺乏新課程的實施能力,缺乏實戰經驗。如暢捷通T3購銷存模塊是企業的最主要的日常業務,最重要的核算,但我們會計電算化日常教學的老師對它不熟悉,有的學校為了參賽是請企業的人來講,有的沒有條件的是自己摸索著學,師資的力量和水平亟待改善。
(三)現有的課程設計不能適應專業的發展
在課程設置方面,各個學校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高考總分中,實訓分值很少,所以學校對于實訓課程不是不開設,就是課時不夠,或者處于一種替補的位置,有就課時就開,沒有課時就不開,沒有真正把會計技能納入到一個固定的課程體系當中。
三、以職業技能大賽為契機促進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優化建設
職業技能大賽一方面檢測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展示職業院校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嫻熟的職業技能;另一方面也推動了職業教育各個方面的改革和創新。由于職業技能大賽吸收了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反映了最新的職業技能要求和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賦予了會計專業建設新的內涵。
(一)提高各級教育部門的重視,管理部門完善獎勵制度和賽制的設置,搭建信息共享平臺
第一,增設賽后演討會,即時總結經驗,分享成功。
為什么在今年,已是自治區賽舉辦的第六年,有些學校依舊用著落后的訓練教學方式,也不了解先進的理念。這就需要我們教育部門去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如果能在大賽后用半天的時間,舉行一個演討會,請參加國賽的學校老師和同學分享一些他們的心得和經驗,分享一些先進的省市的做法和動態,那么,這就不僅僅是一個比賽的問題,它可以成為引進先進理念的一個平臺,對我區的中職會計教育的促進作用會進一步擴大。
第二,增設和完善獎勵制度,激發參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我區也曾有鼓勵比賽的獎勵制度,如我市(巴彥淖爾),學生如果參加市技能比賽取得名次,當年高考可以加20分(近兩年已經將此項政策取消)。而我們的獎勵制度比起南方的城市又有些遜色了。如江蘇省,如果獲得省賽一等獎可以直接保送本省的對口本科院校就讀。這樣比起來,我區在激勵學校、教師和學生參與上,還是要在下一番功夫的。
(二)應從學校開始層層選拔,形成以賽促教,人人參與的局面
競賽要求選手綜合能力強,專業知識技能扎實,會靈活變通。從學生中選擇尖子,培養成才,非常不容易。像廣州,參賽學校都是有校內選拔,更有甚者,是校內全體學生參加。我校也實行了全體二年級的學生都參加的選拔賽。并且把這個一直貫穿到整個的學習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被選拔可以參加集訓的學生中,點鈔單指和多指上6把,翻打傳票上200分,電算化(未涉及購銷存)用國賽的考試題和判卷系統,均上70分,其中最高達95分,體現出良好的技能水平。為下一步集訓提高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通過技能比賽引領會計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拓展會計專業的就業方向
競賽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競賽的項目既反映了會計技術的先進水平,又引導學校在教學改革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我們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思路也應反映這些特點,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達到競賽的水平。
一按照中職人才培養目標組織選手的學習和訓練。
中職學生的就業崗位是面向中小企業,其學習和教學內容應當是中小企業日常發生的業務,學習和訓練內容是實際工作中需要經常完成的會計事項。要針對競賽內容要不時從各個渠道去采集全面、準確的競賽信息,在訓練時間上,決對不能打折扣,要保證訓練時間,并且要在每一個時間段對學生進行測試,對輔導要跟進落實。有一些知識技能會影響全局,搞不好會導致滿盤皆輸。
二突出學生綜合基本技能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促進全面發展。競賽的規則、內容、方式、平臺和評分等等要依據中職培養目標,要實現專業與行業的結合、實現教學過程和工作過程的結合、實現教學內容和職業標準的結合,達到競賽內容與教學內容和工作內容的統一;在通過技能競賽在提高所有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時,更要提高學生的職業規范水平。
我們教師一定要用最良好的教學規范去培養學生具備最良好的會計職業規范,從日常的教學和訓練抓起,培養選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我區若想在國賽中有所突破獲得優異的成績,首先教育管理部門要從制度是保障,學校要從設備上保障,教師和學生要積極的參與到培訓中,在不斷地提高中,相互促進,共同成長。(作者單位:巴彥淖爾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 胡德加. 淺析提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結點與策略[J]. 《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 2011,22期
[2] 楊玲娟,高廣林. 淺談中職會計技能訓練與競賽[J]. 甘肅科技縱橫財經與法,2012,3
[3] 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會計技能比賽點評 劉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