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宇 戴尚君實
摘 要:通過對建三江農技推廣服務機構推廣“三減”工作的現狀與阻礙進行分析,分析了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三減”工作的科技研究試驗、示范以及科技指導的情況,研究了推廣“三減”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從技術推廣服務方面提出了推進三減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農技推廣服務機構;“三減”
一、建三江管局農技推廣服務機構推進”三減”現狀
(一)農技推廣工作開展情況。根據農業部和農墾總局的統一部署,建三江管局七星農場堅持綜合性和公益性原則,加快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探索出了新型農技推廣服務模式,初步構建了適于現代化大農業發展要求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加快了農業新技術推廣與成果轉化[1]。建三江管局農技推廣機構為了加快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加快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下設試驗示范、成果展示、分析測試和信息服務四個分中心,集試驗站、植保站、土肥站和土壤化驗室于一體。近年來,建三江管局農技推廣中心承擔國家科技項目、開展了新品種試驗、新技術的試驗與示范、技術集成推廣、科技指導服務、進行農戶技術培訓等等[2]。
(二)農技推廣機構推進“三減”工作的現狀
1、“三減”新技術的研究與示范取得顯著成效。通過調研,建三江管局水稻種植過程中存在盲目施肥、過量施肥以及施肥比例不合理的情況。科工作者研究出了水稻優化施肥技術,該技術是基于測土配方施肥基礎上結合“控氮、減磷、穩鉀”優化施肥技術和葉齡診斷精確施肥技術的平衡施肥技術。這一技術保證了建三江管局水稻種植減量施用化肥的科學性[3]。
建三江七星研發中心,開展了水稻側深施肥技術的研究,總結一年的試驗數據表明水稻種植的側深施肥技術的碳磷鉀肥的利用率明顯高于常規施肥方式,側深施肥減量施用5%的水稻質量也優于常規施肥量下的水稻。因此在建三江管局全面推廣側深施肥技術不僅可以減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還可以提高水稻的產量。為“三減”工作的推進提供了技術支撐。
“三減”新技術的示范。建三江農技推廣機構還開展了“三減”技術示范工作。于2015年在七星分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科技園區內進行了減量施用磷肥的示范。在五個區域進行對比試驗,經過一年的示范數據表明,畝施純磷2.76 kg,凈增效益最高為13.7元。即降低了生產成本,又不影響產量,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益。這也說明畝施純磷2.76 kg足以滿足水稻生長需求,再多投入就出現肥料浪費,并且施用過多的肥也會對土壤造成污染。這為建三江管局水稻磷肥的合理減量施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與此同時,建三江管局農技推廣機構的技術示范還有水稻新品種示范、秸稈腐熟劑應用示范、水稻配方肥應用示范、水田新型除草劑應用示范以及新型肥料應用示范等。在新型除草劑的應用示范中,通過對除草劑的施用量與施用效果的對比研究,新型除草劑在保證除草效果同時,施用量更少,這項技術示范對在墾區落實減量施用除草劑工作有重要意義。
2、推廣機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三減”科技指導服務。建三江管局農技推廣服務機構通過科技服務熱線、農業科技直通車、網上互動等多種形式,為農戶提供“三減”以及農業生產技術指導服務。全年共發放培訓資料5000多份,優質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手冊3000多冊,發放大棚管理指示牌、施肥建議卡等專項技術明白紙1萬多份。病蟲害預警系統為七星農場提供預警預報,建三江管局水稻種植戶可以通過科學的預警報告判斷是否施用農藥、除草劑,以及科學施用方法與施用量。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農戶盲目施用農藥與除草劑,減少了除草劑和農藥的施用量。
二、建三江管局農技推廣機構在落實“三減”工作的問題
(一)科研成果轉化水平低。目前,建三江管局農技推廣服務機構在“三減”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存在著一些的制約因素,轉化的動力不強。七星研發中心雖然在“三減”方面進行了許多新技術的試驗與示范,但“三減”新技術并未推廣到水稻種植戶中,農戶并不能使用這些新技術,也就不能將“三減”技術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減量施用農藥、化肥、除草劑。
(二)推廣“三減”工作的體制不完善。一方面,建三江農技人員的編制問題沒有落實。由于農場的企業性質,決定了農技推廣中心的性質,農技人員沒有事業編制,造成了農技人員流動性大,不利于“三減”工作的持續開展。另一方面,農技人員的管理體制不合理。管理區、作業站技術員身兼數職的現象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由于管理區、作業站農技人員實行多重管理,行政上屬農場統一管理,業務上對農場多個部門同時負責,造成農技人員的工作精力多用于行政管理和生產管理,職能錯位,從事“三減”推廣工作的精力不足。
(三)推廣“三減”工作的資金支持不足。墾區農技推廣經費沒有納入國家財政預算,全部由建三江七星農場自己承擔。由于受農場財力限制,造成了經費不能得到有效保證,特別是管理區農技推廣“三減”工作所必需的培訓設施、實驗儀器、檢測設備缺乏。建三江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財務獨立,實行收支兩條線的財務管理制度,年初編制全年預算,核定全年的科研和技術推廣費用,預算實行剛性管理,費用超支不補。資金問題大大制約了建三江農技推廣機構從事“三減”的科學研究與推廣工作。
(四)基層指導“三減”工作水平不足。建三江管局目前的基層調研指導“三減”工作有待于進一步深入。一方面,由于試驗多,任務重,人員少,科研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推廣,指導農戶落實三減工作,為農戶普及“三減”工作的科學性與必要性,示范工作不到位,下基層調研次數少,有關“三減”科研工作與實際推進“三減”工作結合不夠緊密。另一方面,農業勞動者素質偏低。由于農場耕地面積大,近年來糧食生產效益較好,使得相當一部分地方市縣農民到農場承包土地。這部分農戶長期以來在農村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形成的傳統思維模式很難加以改變,對新的“三減”技術、效益高施用量少的新型農藥、化肥、除草劑的應用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接受慢,推廣難。
三、建三江管局農技推廣服務機構推動“三減”工作的建議
(一)提高科技轉化水平。積極促進“三減”技術的有效轉化與應用。搭建成果轉化平臺,要為“三減”的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和優惠政策,在建三江管局搭建人才交流中心和科技創業基地等各種成果轉化的載體,盡快改變目前“三減”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無法推廣到實際水稻生產工作中的現況。
(二)提高農業科技推廣隊伍素質。一方面是改革人員編制。解決建三江管局農技推廣人員事業性編制問題。根據建三江管局的耕地面積,定崗定編,合理確定農技推廣人員的編制數量,明確工資待遇標準。吸引并留住專業的農技推廣工作人員。為在建三江管局推廣“三減”工作提供人才保證。
另一方面是完善激勵機制。對農技推廣人員實行績效考核和目標考核,將推進“三減”工作實績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將農戶評價作為重要考核內容,讓農戶對“三減”技術推廣的效果進行評價。建立“三減”技術推廣獎勵機制,激勵農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三減”技術服務。
(三)加大技術研發經費投入。增加農技推廣機構的事業經費,將農場農技推廣工作經費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由國家財政撥款,不足部分經費農場自籌資金解決,在政策上保證農技推廣的經費需求。保障“三減”工作的科研與推廣的經費。
(四)加強基層“三減”指導工作。一方面要開展了“三減”技術服務到田間活動,農技人員在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深入田間、地塊和農戶,向農戶科普“三減”政策,現場進行“三減”技術指導,指導農戶科學減量施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另一方面要開展農戶技術培訓。建三江農技推廣中心應通過集中培訓、現場培訓、網絡視頻培訓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三減”政策普及、“三減”科技培訓等活動。(作者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參考文獻:
[1] 劉加海.搶占現代化大農業制高點——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建三江管理局現代化農業發展紀實[J].中國農墾,2012,04:72-74.
[2] 周成,郎福君,孟昭河,王洪義.建三江管理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規劃設計探討[J].現代化農業,2011,11:1-3.
[3] 劉小綸.氮量和氮肥種類對寒地稻田氮素轉化和氨揮發的影響[D].東北農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