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哲
摘 要:近些年來,突發(fā)公共事件頻發(fā),引起了人民以及國家的高度重視,其中由于城市公共場所流動人群密集,緊急突發(fā)狀況下經常引發(fā)踩踏事件。本文分析了近些年來突發(fā)公共事件對社會的影響,以踩踏事件為例,提出了相關的公共安全管理對策。
關鍵詞:公共安全;突發(fā)事件;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我國逐步進入了一個特殊的轉型期,社會對公共安全事件尤其敏感,如果無法建立有效的防范機制,以及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沒有有效的應急預案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多米諾效應”,事件的惡劣影響將通過現有的途徑四處擴散,對全國的發(fā)展和經濟進步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一、突發(fā)公共事件研究現狀
(一)公共安全的核心
為了反映我國“以人為本”的重要理念以及尊重人民的利益等重要觀點,公共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重要的事業(yè),也是保障我國社會和諧穩(wěn)定,經濟平穩(wěn)發(fā)展的重要前提。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管理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其中包括自然災變、意外事故、公共衛(wèi)生和安全穩(wěn)定。對國家重大的基礎設施的保護工作以及重點場所的安全監(jiān)控也在此列。
(二)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研究還涉及大量的共性基礎學科問題
突發(fā)公共事件研究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tǒng)龐大的研究體系,其中存在很多的個體和因素。其中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包括風險評估、判斷調度、復原改善等重要部分,其包括的人員的心中的想法。諸多的特點導致了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研究有著很多的公共性基礎科學問題。
二、踩踏事件的原因及其對策
由于人群擁擠踩踏事件發(fā)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突然性,所以一旦發(fā)生往往危害巨大,發(fā)生之后就會變的難以控制,造成巨大的傷亡,而對應該類型的事故,其重點應在于預防。下面主要從建筑性能、人群素質和人群交流三個主要影響踩踏事件的因素入手,分析相應解決對策。
(一)公共場所的結構性能優(yōu)化設計
公共場所一般都有大量的人群聚集,而公共場所設計的不合理很有可能會引發(fā)事故,這些原因有可能是建筑本身設計不合理也有可能是設計者本身對情況的考慮不周全,導致人群密度在達到一定程度時,容易造成踩踏事件,甚至發(fā)展為嚴重的事故,其發(fā)生的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建筑的部分主體損壞,如看臺的崩塌,造成人員傷亡,這種事故的情況是無法預見的;二是建筑結構的不合理導致的事故,多為出入口和樓梯等通道設計的不合理所導致;三就是突發(fā)事件,如人群疏散困難。其中,公共場所本身的風險也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設計風險、裝修材料風險、和布局風險,其中由于裝修材料可能引發(fā)火災等諸多意外情況,建筑設計必須兼顧這三方面的風險,才能減少群聚公共場所的意外風險。公共場所的疏散性能優(yōu)化就是為了給疏散的工作人員提供最大的便利,最大程度上的提高疏散速度,避免產生更大的危害。
(二)人群素質與人群的密度
人群的素質因素由幾點組成,分別是人群的年齡、性別、教育水平等。其中還包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受過遇險自救教育、在混亂情況下對組織者的服從程度以及自身的紀律性等。在發(fā)生擁擠踩踏事件的時候,如果人們盲目恐慌,不接受指揮,擅自行動將會致使事件進一步擴大,造成更大的傷亡。
假如人們能夠清醒的對當前的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迅速的做出應急舉動,果斷的采取自救或者救助他人的措施,都將大大降低此類事件的傷亡數量,降低疏散難度,提高人群疏散速度。因此,應該加強對人們的危機自救培訓,在平時就對人們做好適當的自救教育,提高人群整體自救素質能力。
(三)人群的信息交流
保羅指出,擁擠踩踏事件多發(fā)生在前后信息交流出現失效情況的人群。在一個整體中,前排人群可能已經達到了擁塞終止前進的狀態(tài),中部的人群也已經開始碰撞和阻塞,但是后部的人群并非知曉這一情況,仍然繼續(xù)前進,忽視了前部人群已經累積的壓力。此時如果在前部的障礙突然消失或緩和,就會使得后部的人群得知錯誤的信號,以為整體又開始遷移,從而更加用力,這時便容易發(fā)生踩踏事件。所以如果出現規(guī)模較大的人群,在人群之中應當適時的大聲呼喊,和前后部的人員有一定的交流,同時聽從組織人員的指揮緩解擁擠壓力。除此之外,在各個人員密集的場所都應建立應急廣播和信心現場傳遞系統(tǒng)。
三、從公共管理學的視角出發(fā)看待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處理
(一)突發(fā)性公共事件管理的屬性
對于管理突發(fā)性公共事件來說,這是一項向整個社會提供的活動,具有共同受益和聯合消費的顯著特點。這項活動無法分成幾個部分從而使其屬于某個人或某些群體。而所有群體對該管理活動的使用并不會影響到其他個體或群體對該管理的享受,所以該項管理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同時,對于多一個人享受該項管理,并不會增加其邊際成本,只要在政府管轄的范圍內生活的人群,任何人都無法組織他們享受這項事物,他們自身也無法拒絕突發(fā)公共事件管理的服務。
(二)突發(fā)公共事件隸屬的范疇
從上文中不難看出,突發(fā)性公共事件的管理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公共物品,一般是由政府等公共部門來提供,所以應當納入政府公共管理的范疇。公共管理同時也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處理的公共事務,向社會提供公共勞務,按照特定的社會生產關系,通過形式管理這些事物的權利來體現公共社會意志,這項工作的實質實際上是協調特定社會生產關系下的組織體系。突發(fā)事件的出現破環(huán)了這一體系,破壞了社會的公共秩序,這項管理活動實際上是政府為了回復社會秩序并且預防其再次發(fā)生而向公眾所提供的公共服務。
四、小結
在本文中,從踩踏事件入手,得出了幾個簡單的結論,第一是突發(fā)性公共事件發(fā)生速度快,蔓延范圍廣,會造成巨大的傷亡和經濟損失,人們必須加快對這方面管理問題的研究,以求盡快找到解決對策。第二,所有的這些突發(fā)性公共事件實際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第三,突發(fā)性公共事件實際上是社會生產關系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如果想深入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了解社會生產關系的發(fā)展。(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范維澄.國家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中科學問題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
[2] 蘇波城.市公共場所人群擁擠踩踏事故分析[J].商.2013
[3] 朱遠昆.突發(fā)公共事件分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6
[4] 周永紅.中國安全社區(qū)建設的若干對策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
[5] 李德志.當代中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fā).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