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祥松
摘 要:金融體系,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概念,說它復雜,是因為它并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概念,世界各國都有著不同的定義。但是,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去理解它。本文分析了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協調兩者的措施,讓人們對兩者有所了解和掌握。
關鍵詞:金融體系;實體經濟;相互影響
一、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概念
金融體系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金融體系對社會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體系層面:金融體系是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每個國家的發展程度不同,經濟體系的概念都各不相同。不同國家,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都不盡相同,這與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相對于發展中國家甚至欠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來說要完善許多。金融體系的的建立也與各個國家的政策息息相關,有的是由市場經濟來掌控,有的則是由金融機構來制定。實際運用層面。從這個層面上看,金融體系可以看做是一個經濟活動的框架,而這個框架又有交易平臺、監管機構、市場資產聯合三個部分構成。企業、產業的經濟活動在這個框架中,從而就形成一個動態的金融體系。因此,企業要想長遠長足的發展,提升行業的競爭力,就必須去了解金融體系以及市場的穩定性。總體來說,金融體系能夠給企業提供一個穩定的平臺,有利于資本在市場上的流通以及整合社會資源,這都是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金融體系還有指導資源配置、加強風險管理、實現企業融資等功能。
實體經濟包括所有的物質產品生產和精神文化產品生產兩個方面。從經濟學的含義上看,這兩個方面面涵蓋了人類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所涉及的行業如意衣、食、住、行、等行業都非常深刻影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它是人類生存發展以及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礎。實體經濟可以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所以說,實體經濟是保障人類正常生產生活的的基礎,也是關鍵。通過實體經濟活動,可以進一步的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以及豐富精神世界,推動社會的進步。
二、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
在目前我國的經濟體制中,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大概是一個協同發展的形勢。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經濟活動中,實體經濟的重點在于如何創造利潤,傾向于效益的追求,導致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的關系不是那么密切,出現“代溝”。因此,就需要重點去優化資源配置以及積極發展各生產要素。金融體系的機構對于資源的優化分配存在漏洞,比如企業融資的一大途徑貸款,這個資金的借貸方面就有著明顯的不足。一大批資質不足,企業效益不高企業能夠輕易的拿到資金扶持,導致大量的資金流失,而對于競爭力高、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產業獲得的資金扶持就相對減少。不在少數的企業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導致金融體系失控。所以,要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與市場的調節,使實體經濟能夠良性發展,健全金融體系,使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能夠更好的協調發展。
金融體系需要與實體經濟相匹配,根據實體經濟的發展規律和發展形勢及時的去完善金融體系,使兩者能夠協同發展。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金融體系可以推動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同時可以做出預判,減低實體經濟發展的風險。同樣,實體經濟的的良性發展可以保障金融體系的完備性。所以,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是否健全完善是經濟能否健康穩定發展的決定性條件。
三、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發展規律
(一)金融體系的自身運行規律。金融體系有著自己的發展規律和運行規律。隨著現代金融體系的逐步完善,它的發展規律和運行規律已經變得非常復雜,涉及面非常廣泛,研究起來很困難。因此我們可以從“投機”來進行一個簡單的研究。
金融投機就是在市場飽和時以低廉的價格進行囤貨,在市場出現需求的時候再賣出。這種交易投資者與產品的生產沒有任何聯系,只需要掌握好投機就可以獲利。這種投資方式,有利于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也避免了在供不應求是不良企業坐地起價,擾亂市場秩序,降低了商品價格波動,提高了金融體系的資源配置效率。
從表面上看,一些金融體系的交易與實體經濟沒多大關系,但實際上兩者并沒有脫離。金融體系有價格發現、風險控制的作用,所以,這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必要一步。
(二)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匹配程度。在很早,一些經濟學家就發現,通過金融體系可促進經濟發展。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在進行改革開放,不斷擴大開放程度,增大政策優惠,積極引進外資,外企來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但隨著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一些人已經開始意識到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并不是那么簡單。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是有一個限度的,當達到這個限度之后,反而對經濟的發展出現了阻礙作用,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講的“閥值效應”。
“閥值效應”說明過度復雜化的金融體系會減低政府部門的監管范圍。過度的國際化,導致金融市場的范圍擴大至全球各個角落,而全球監管體制不夠完善,只能依靠各個國家地區的監管。但各個國家職權部門的監管權力不能擴大到其他國家地區,金融市場卻是全球性的,所以金融市場的安全性缺失,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雖然引進了外資,但是利潤分成卻比投資者少的可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很低。所以,需要政府職責部門的介入進行限制,從而加快作用優化配置,從而使金融體系能夠良性發展。
四、協調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有效措施
(一)金融體系自由化改革。為了在市場經濟中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金融體系就必須要進行自由化改革。職權部門需要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具體可以通過利率的變化來保證市場的穩定性。
(二)完善實體經濟資本市場的發展。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發展都與資本市場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資本市場的改革勢在必行。
直接金融,也就是資本市場。經濟金融,則是一系列金融機構。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就構成了金融體系。資本市場作對于實體經濟來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金融機構則起到了紐帶作用,連接著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要對資本市場進行改革,就需要金融機構的大力宣傳,積極傳播各類金融信息,資本市場也要進行制度的完善,保障實體經濟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加快金融體系發展發揮實體經濟的更多作用。要對實體經濟進行有效的改革,支持一批有資歷、有前景的企業進行產業化改革,進行資本積累,然后融入金融體系,擴大金融體系規模。而金融體系中的金融機構就需要去發現這些有潛力的企業,并對之進行有效的管理,使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能夠協調發展。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也逐步向市場化發展,所以金融體系也要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提到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健康,更穩定的發展環境。
五、結束語
金融體系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所以對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之間的協同關系需要更深更廣的去研究。避免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出現脫節,更好的去發展經濟。(作者單位:池州學院商學院)
課題名稱:經濟學
參考文獻:
[1] 付志忠.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反思[J].消費導刊,2014(12)
[2] 張曉樸,朱太輝.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反思[J].國際金融研究,2014(03)
[3] 韓遠哲.關于現代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關系的思考[J].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2014(02)
[4] 李景軍.金融發展及其與會提經濟發展關系研究――從系統論視角[D].廈門大學,2015.
[5] 姚先國.郭競成轉型中的中國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J].中國經濟問題,2013(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