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寅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向前邁進,中小企業的作用和功能越來越重要.但由于中小企業發展經歷相對短,受制于公司規模,資金實力,管理經驗等,很多中小企業會選擇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行外包。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使得中小企業人力資源外包工作成為企業經營運作中的風險環節之一與威脅因素,限制了人力資源應有的功能與作用的發揮。
一、人力資源管理外包定義
筆者認為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外包主要是指中小企業為了降低經營運作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或因缺乏專業管理技能,將原本屬于企業自身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部分甚至全部通過市場方式,轉交給更具專業化的人力資源外包服務機構進行處理,雙方簽署合同,明確權利義務,并支付相應報酬的模式,其最終目的是為集中優勢資源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CS公司人力資源外包現狀——員工招聘外包
CS公司成立于2000年,核心業務為會計師培訓,兼具國家理財規劃師,金融風險管理師,注冊稅務師,經濟師以及證券從業資格證等方面的資質培訓。公司內流動率最大的集中于教師崗位中的兼職講師,其次是后臺行政與市場開發部門,專職講師流動性相對最小。
較為頻繁的人員變動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重復低附加值的招聘環節,有限的資源未能得到更大的利用。2011年CS公司與智聯招聘合作。智聯招聘負責發布用人信息、進行資格初審,第一輪面試等。企業進行第二輪、第三輪的篩選。這一模式減輕了CS公司招聘壓力,利用智聯招聘專業的系統平臺與豐富的篩選經驗,增加了招聘用人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智聯招聘在招聘領域較權威的口碑形象也對宣傳CS公司發揮積極效應。
但是,近年來CS公司人員招聘外包的過程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作為一個內在亟待發展,外部又存在激烈市場競爭的培訓企業,CS公司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外包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
三、CS企業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外包過程中遇到的風險
(一)外部環境支撐力缺乏
1、法律體系不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外包屬新興領域,我國法律法規和條例制度不夠完善,難以形成對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組織制度性的制約。在人力資源外包企業,外包商,外包人員三者關系與權利義務規范,外包過程中信息安全保護等方面均未出臺針對性的政策,導致出現問題或糾紛欠缺有效地解決程序。各方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一方面挫傷了中小企業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的探索欲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增加了解決糾紛的難度與成本,阻礙人力資源管理外包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2、外包市場環境混亂。外包市場發展基礎與環境尚不成熟,對外包商的管理規范體系還未建立健全。例如在外包行業,缺乏明確的服務定價與收費標準,甚至連合理的參照標準都尚未形成。有些實力較弱外包商為提高競爭優勢,刻意壓低價格,一來不利于企業利用價格信息判斷外包商的服務水準和不同價位對應的服務標準,二來不利于外包市場按照供求關系形成較為客觀合理的外包服務價格,造成市場混亂。
(二)企業選擇狹窄
1、企業選擇外包商的風險。人力資源管理外包體制機制不夠健全。一方面,外包代理商在業務經驗積累和管理水平方面相對有限,內部工作人員專業化程度,業務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不一,行業整體水平尚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受信息不對稱及其他客觀條件制約,中小企業無法全面、客觀的掌握諸多代理商各方面切實信息,缺乏有效的鑒別機制,市場短時間內又難以提供準確詳實的參考體系與選擇標準,對中小企業選擇代理商造成了相當的難度與障礙。
2、企業選擇外包類型的局限。目前國內大部分選擇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的中小企業,多將外包類型集中于員工招聘、人事關系、檔案整理等最基礎的事務性、機械性領域,較為單一的外包業務種類,無法滿足企業進一步擴展發展的需求。
(三)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外包服務質量與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代理商與中小企業之間信息傳遞通道的順暢程度與信息的真實質量。但中小企業出于保護內部機密的考慮,信息傳遞過程中外部干擾因素客觀存在,導致信息“失真”的現象屢見不鮮。代理商只能根據其收到的有限信息,對外包工作進行規劃與執行,其工作效率與質量難免打折扣。
(四)企業內部員工層面存在的風險
1、人員流失風險。外包商的進入必然帶來中小企業各部門,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能和崗位設置出現調整。中小企業吸引優質人才的實力相對騙弱,若因為選擇外包而讓教育程度高,知識技能專業的人才感到前途受阻,可能選擇離職。此外,若外包商存在道德問題,深入企業挖掘其人事信息,再將這些信息倒賣給其他公司或者同行競爭對手,競爭者用更高的福利待遇或更有前景的晉升空間爭搶人才,也會造成人才流失。
2、內部員工溝通問題。中小企業將部分工作外包給代理商,自身內部員工的崗位分配、工作流程,從屬關系甚至自身利益必將變化。中小企業內部員工對外包決策帶來的工作變動存在情緒或顧慮,不利于企業內部正常工作秩序推進與業務展開。同時,某些職能工作依賴外包代理商,對企業內部員工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所挫傷,企業內部員工職業安全感與歸屬感受影響,外包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受到阻礙。
四、CS企業人力資源外包優化風險防范與對策
(一)優化外部環境
1、加快法治建設,完善法律體系。盡快建立并完善更具前瞻性、針對性、時效性的法律法規體系,對市場實踐不斷加以總結提煉,將實踐中已經出現的問題或可能出現的風險用法律法規的強制性加以約束與防控,通過法律權威性與約束性,捋順行業發展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明晰合作雙方權責關系,對外包市場進行嚴格管控。為外包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加法制化的生存空間。
2、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優化風險管理。外包行業應建立相應的行業協會,規范行業內部管理,建立行業標準,完善行業規范、約定,維護行業的有序的市場運行與競爭秩序,對內提高行業自律意識與管控能力,對外依法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
(二)審慎選擇外包商并加強監管
在與外包商合作的過程中,企業應縝密分析,在外包前盡可能預判影響外包商服務質量的風險,在外包合同中對此加以約束,明確雙方權利與義務,外包商違約成本與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盡量將可能存在的合作風險降到最低。同時,監控外包商的運營情況,防止因外包商問題阻礙企業相關業務,加重經營成本與消耗。
(三)加強員工溝通,降低外包阻礙
當決策者雇傭外包商前,首先要在企業內部與自身員工做好協調溝通工作,建立順暢持續的有效溝通機制,對企業內部員工的需求與意見做充分了解,恰當及時的對各項政策與方式向員工加以解釋。從而既營造變革氛圍,又安撫內部員工心理。與員工做好思想交流,取得員工信任與理解,消除其對外包的疑慮與不安,讓員工意識到選擇外包對企業和員工雙方面都是獲益的行為。并配合相應的物質補償,避免員工因流動造成的企業內部不穩定。
(四)強化信息管控防止信息泄露
中小企業應與外包商共建有效信息傳遞機制,通過契約規避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中小企業可要求雙方安排專門負責人,共建信息溝通平臺,降低信息傳遞過程因環節多造成的失真,及時對存在的偏差加以糾正,結合企業發展實際不斷調整優化外包方案。雙方在開始合作前簽訂信息保密協定,明確權利義務,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泄露行業機密、核心技術甚至報酬標準,即使合約終止,雙方專門負責人有權回收所有信息,盡可能避免信息外泄。
參考文獻:
[1] Adler P.S.,Making the HR Outsourcing Decision,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3(45):53-60.
[2] 李君煜.淺析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外包風險及控制[J].時代金融,2014(03).
[3] 張星,王永麗.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的風險和控制[J].時代金融,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