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雅靜
摘 要:任何一種理論的橫空出世,都是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的,馬克思也不例外。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馬克思主義批評者對馬克思的重要觀點的理解偏離了馬克思的本意。譬如有這樣一種觀點是馬克思的過時之處在于過分癡迷于階級理論,階級斗爭已不復存在了…本人認為階級斗爭的觀點仍處于馬克思理論的絕對核心位置。有必要對這一理論進行反思、再認識,達到科學地理解并應用的目的。
關鍵詞:馬克思;階級斗爭;困境;反思
一、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當下面臨的困境
馬恩的《共產黨宣言》于1848年發表,隨之階級斗爭理論第一次被系統提出來。歸納起來這個理論主要有三個方面:(1)無產階級的歷史是階級斗爭的歷史;(2)無產階級革命的目標是消滅私有制;(3)無產階級想要達到這個目標要使用暴力的手段。事實上,馬克思認為階級斗爭的重要性并不次于推動人類歷史車輪前進的那股力量。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階級斗爭。①他的本意絕非字面的含義。 新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思潮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把從西方興起的階級和階級斗爭從社會主義方案中剝離出去。一些馬克思主義批評家認為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存在階級斗爭了,尤其是在中國這個自古就以和為貴的國家。有著優秀文化傳統的中國講究和、中庸之道。先秦·孔子《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注重人的道德和品性。現代社會的和諧發展給人們帶來這樣一種誤解——現在社會階級已不復存在。②
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者對階級斗爭做出偏激的解讀,誤解,歪曲了它的真正意蘊。把馬克思的階級斗爭單純地理解為暴力革命。把社會上、身邊發生的事情都認為是階級斗爭,解釋不通,便得出馬克思的階級斗爭在現在社會是不存在的不負責任的言論。階級斗爭并不能包羅萬象。無論馬克思的初衷如何,“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這句話并不是說世界上發生的每件事都是階級斗爭。他的意旨即階級斗爭是人類歷史最基本的東西。[1]
《共產黨宣言》開篇提出“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沒有似是而非,含糊其詞,沒有包容含蓄,而是直接簡明地呈現共產黨人的歷史觀:“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對人類進入理想中的美好社會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二、對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的再認識
人們總是被其固有的思維模式禁錮。資本主義一旦出錯,人們就會馬上想到馬克思。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例證。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重新點燃了人們對資本主義吸血本質的憤怒之火,與此同時也喚起了西方世界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切懷念,引發了學者們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熱潮。我們今天有更好的條件去完整地、系統地去理解馬克思主義,但馬克思的階級斗爭理論在歷史時空的傳播中并沒有得到完整的體現,而是屢屢出現極端化的傾向。過去一度有人擴大階級斗爭的重要性。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問題,其實從實質上來說,階級斗爭的擴大化,即階級斗爭無時無處不在,追本溯源,根源于辯證法理論,即認為對立斗爭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世間一切事物之中。
當所謂的“中產階級”崛起,越來越多的人成為資本的經理人、高級經理人時,社會上出現眾多白領,金領一族,難道馬克思所說的無產階級就真的消失了嗎?正如伊格爾頓認為的那樣,“階級之于馬克思,就如德行之于亞里士多德”。有關階級問題,馬克思所談論的是個人在特定領域生產模式中所處于的位置。馬克思對階級理論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將自己對階級的獨特見解和生產方式的概念相結合,從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歷史觀。
馬克思、恩格斯多次在文本中強調階級斗爭的歷史作用,強調無產階級斗爭、加強無產階級意識的極端重要性,并把對此的態度看做其理論不同于資產階級意識、各種機會主義理論的根本之所在。“只要取消了階級斗爭,那么無論是資產階級或者是‘一切獨立的人物就‘都不怕和無產者攜手并進了!但是上當的是誰呢?只能是無產者!”“將近四十年來,我們都非常重視階級斗爭,認為它是歷史的直接動力,特別是重視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認為它是現代社會變革的巨大杠桿;所以,我們決不能同那些想把這個階級斗爭從運動中勾銷的人們一道走。”[2]雖然階級斗爭不是馬克思的發現,但是馬克思的學說同他的階級理論是不可分割的。
三、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的生命力——與時俱進中的階級斗爭理論
現代人們談到階級斗爭,誠惶誠恐。我認為階級斗爭是一種宏觀的經濟現象。并非一切政治斗爭都是階級斗爭。現在,階級漸漸弱化了,它被“階層”一詞取而代之。社會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物質水平得到提高,但人們之間的貧富差距加大。階級斗爭更不可能消失殆盡,它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著,階級斗爭的本質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關于階級理論的地位和重要性,列寧有著清醒的認識,把它看做共產黨人“全部學說和全部策略的基礎。他說:“階級關系一一這是一種根本的和主要的東西,沒有它,也就沒有馬克思主義”。[3]階級斗爭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問題之一,階級斗爭理論為人們認識撲朔迷離的社會生活提供了一條指導性的線索。在他看來,是否信服馬克思的階級理論尤其是無產階級專政理論是判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毛澤東對這個觀點解釋歷用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的反面就是歷史唯心主義。③
在我們看來,馬克思的階級理論是其整個學說的靈魂,無論是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還是科學社會主義,它們的理論目的都在于論證無產階級解放的歷史條件。堅持不妥協的批判態度,捍衛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階級斗爭理論,呼吁馬克思主義階級觀的回歸。要始終堅持馬克思的階級斗爭理論不動搖,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從理論基礎上做出轉變,簡而言之,就是把這個理論從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上轉移到人本辯證法的基礎上來。當今世界的變化,并不能顛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任何事物都處在發展變化之中。馬克思主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是發展的理論,我們要緊緊跟隨時代的步伐,用與時俱進、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馬克思的階級斗爭理論,賦予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以時代內涵。
注釋:
① 階級斗爭,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
② 和諧,是現代中國的導航儀,進入21世紀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從開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出大,全面部署,明確地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
③ 毛澤東關于階級斗爭的觀點,提高到毛澤東則把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提高到歷史詮釋學的高度:“階級斗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
參考文獻:
[1] 特里·伊格爾頓著 《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M]李楊,任文科,鄭義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2] 馬克思思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列寧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