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
摘 要:本文以河南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問題與對策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河南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的分析和問題的總結,認為河南省要從以下幾個角度促進區域冷鏈物流的發展。一是加大區域冷鏈物流基礎性建設;二是積極提升冷鏈物流信息化程度;三是加快冷鏈物流產業整體規劃與整合;四是完善冷鏈物流體系標準和政策環境。
關鍵詞: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生鮮農產品
一、引言
伴隨著物流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物流產業的分工也越來越精細。冷鏈物流是指為保持運輸物體品質而采用的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低溫狀態的物流網絡。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魚、蛋等農產品在采購、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直至消費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減少農產品消耗的一系列供應管理措施和方法。我國地域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差別大,同時隨著種植技術的進步,農產品跨區域流通呈現長距離、大規模和反季節的特征。因此,發展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對于提升消費農產品的質量品質,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河南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現狀
河南省位于我國中北部,全省占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有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種地理形態,自然環境具有多樣化特征,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排名靠前的農業大省。最近幾年,河南省農、林、牧、漁等行業的產量都在不斷增加。根據河南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見表1),2011至2015的5年間,河南省瓜果類、肉禽及制品、水產品類、禽蛋類、蔬菜類和奶類等生鮮農產品產量都呈現上升趨勢,6類生鮮農產品產量相比2011年分別增加20.50%、16.92%、26.69%、8.09%、8.46%和5.69%。其中肉禽及制品類、蔬菜類和奶類已經成為全國主要的產地之一。但是,生鮮農產品具有不易儲藏、容易變質腐爛等特點。河南省食品安全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河南省在儲藏、運輸、裝卸與包裝等流通環節變質、腐爛或損壞的生鮮農產品占全省產量的2.5%-3.0%左右。這既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同時對于河南省廣大農民來說也是極大的損失。2015年三門峽大量優質蘋果壞死枝頭的現象反映了當地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的薄弱和缺失。因此,要解決河南省大量生鮮農產品的銷售問題,首先要解決生鮮農產品的物流運輸問題。河南省對于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具有廣大的需求。
三、河南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問題分析
總結河南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本文認為目前河南省冷鏈物流業仍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對生鮮農產品進行冷凍冷藏加工、運輸、貯藏等各個環節,比如生鮮農產品的專用儲藏庫、冷藏庫、保鮮庫等基礎設施還比較缺乏。對于大多數農產品貿易的企業而言,企業的規模比較小,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建設冷鏈物流設施,同時專注于第三方冷鏈物流的企業也相對比較少,所提供的服務不足總需求的 5%。總之,低水平的物流運輸效率以及整體比較高的農產品物流運輸成本導致了企業利潤比較低,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嚴重制約著生鮮農產品貿易的發展。
二是信息化程度低。生鮮農產品的價值在于保持農產品的鮮活度,這不僅需要有效的保鮮,也需要在各個環節中信息高效的處理和傳遞,保證冷鏈物流的運輸系統能夠高效的運作。由于地方政府在財政支持方面的限制和社會資本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局限性,目前河南省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還比較薄弱,在農業的信息化建設方面缺乏對信息化系統建設的統一規劃,信息化方面的設備還不夠齊全,還沒有形成完善的農業信息化網絡系統。
三是冷鏈物流產業缺乏整體規劃與整合。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是一個包含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復雜的供應鏈系統。由于河南省的農業產業化的程度不高,經營和交易方式比較落后,同時河南省物流裝備水平比較低,冷鏈物流資源分布不均勻,在上下游之間缺乏整體的規劃和整合。因此冷鏈物流系統無法形成一套完整的運行機制,制約著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
四是冷鏈物流標準和相應政策不完善。冷鏈物流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為了保證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及減低農產品的損失率,冷鏈物流就需要保證生鮮農產品在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都是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環境下進行,確保生鮮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的質量和安全。目前,在冷鏈物流整個系統中,冷鏈物流的各個流程都沒有形成統一的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雖然近年來河南省政府開始對生鮮農產品的發展加以重視,但是沒有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整個系統提出相對完整的運作機制,政府對冷鏈物流業發展的引導力度不足。
四、河南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建議
針對河南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促進河南省生鮮農產品物流的健康發展:
一是加大區域冷鏈物流基礎性建設。具體來說,一要在現有冷藏運輸的基礎上加快拓展和完善水路運輸、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聯運信息網絡。二要完善冷鏈物流從生產到流通(中間包括加工、儲存、運輸、中轉)等環節的監督體系,并加強質檢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生鮮農產品加工環節的溫控設施,建設經濟適用的物流預冷設施,積極推進冷鏈物流企業配備節能環保的長短途冷鏈運輸裝置,并督促研發運輸全程的溫度監控設備。三要提高冷鏈物流涉及配套設施之間的協作,建立全國性和區域性大型低溫物流中心,從管理體制和協作渠道兩方面入手,著力提高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管理水平和運作效率。
二是積極提升冷鏈物流信息化程度。采用物聯網物流體系結合互聯網技術對冷鏈物流全過程進行記錄,實現協調、控制和管理。積極促進計算機系統在冷鏈物流的信息傳遞中發揮的作用,強化物流信息系統的控制能力。要通過網絡實現物流供應鏈各環節的聯通,例如利用電子數據交換(EDI)和準時制生產技術(JIT)等相關技術的應用,實現一站式貨運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效率。
三是加快冷鏈物流產業整體規劃與整合。為了使河南省冷鏈物流產業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系統,政府職能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從宏觀角度對區域內冷鏈物流發展進行積極引導,對于冷鏈物流資源要進行有效調整。同時,政府部門要完善冷鏈物流產業運行機制,對現有冷鏈物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四是完善冷鏈物流體系標準和政策環境。根據河南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運行環境,制定一套與河南省現實情況相符的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并采取合適的途徑進行推廣。鑒于生鮮農產品的特殊性,必須建立統一的生鮮農產品檢疫檢驗標準,比如建立生鮮農產品的身份證制度、責任檢查制度等是促進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安全運轉的基本保障。綜合以上因素,要根據所要運輸產品的種類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生鮮農產品物流運輸溫度控制標準、冷運食品衛生安全標準、生鮮農產品物流行業管理要求等標準。(作者單位:天津職業大學)
參考文獻:
[1] 汪旭暉、張其林.基于物聯網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構建:框架、機理與路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17-22.
[2] 王志剛、王啟魁等.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J].農業展望,2012(06):33-38.
[3] 陳通、李思聰.中外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比較[J].北京農學院學報,2013(0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