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發現,吸煙會造成一些基因甲基化的不可逆改變,并引發疾病。
研究人員對1.6萬份血液樣本進行綜合分析。結果發現,戒煙后,多數受影響基因在5年內自動恢復。但是隨后,研究團隊對DNA甲基化程序進行研究分析。研究人員分別將吸煙者與戒煙者的DNA甲基化位點和從未吸煙者進行比較后發現,吸煙相關的DNA甲基化位點與超過7000個基因相關,約占已知人類基因的1/3。這些DNA位點甲基化在戒煙30年后依然存在,而DNA甲基化會造成DNA的異染色質化,抑制該段DNA上的基因表達。當DNA甲基化不可逆后,即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不被糾正,就會增加遺傳病或癌癥的風險。
該研究所流行病分部副主席斯蒂芬·倫敦博士稱,雖然這一結果著重強調了長期吸煙的遺留效應,但可以明確的是越早戒煙,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就越少。據統計,吸煙是全球可預防性死亡原因中比重最大的,每年約為600萬例。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已經知道吸煙會導致很多健康問題,包括癌癥、心臟病和中風等。即使在戒煙后,吸煙仍可能會提高患病的風險,而DNA甲基化可能是引發這些風險的重要因素。

世衛組織調查發現 越怕老的人越短命
據世衛組織分析,來自57個國家的8.3萬余人參與了“世界價值觀調查”,其中足有60%的答復者覺得老年人不受尊重。高收入國家報告的尊重水平最低。
世衛組織老齡化與生命全程司司長John Beard說,“這項分析證實年齡歧視極為普遍。然而多數人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對老年人有潛意識的成見,同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的情況一樣,社會規范是可以改變的。不應當再按年齡來給人們下定義。制止這種做法將促使社會更加繁榮、公平和健康。”
對老齡化和老年人的負面態度還會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顯著影響。老年人如果覺得自己是個負擔,便可能認為自己的生命也不再那么有價值,由此可能面臨抑郁癥和社會孤立的危險。最近公布的研究顯示,對自己的衰老持有消極態度的老年人與持有積極態度的老年人相比,殘疾恢復情況欠佳并且平均壽命減少7.5歲。
世衛組織老齡化與生命全程司司長John Beard說,“年齡歧視有很多種形式,包括媒體將老年人描繪成身體虛弱,依賴他人撫養,并且孤陋寡聞等,或者采取歧視性行為,如按年齡配給衛生保健資源,或實行體制政策,如在某個年齡強制退休。”
對退休年齡等政策適用的年齡限制不承認老年人的能力范圍,并假定所有老年人都一樣。這種制度化的對老年人根深蒂固的偏見可能在配置衛生保健資源或收集對衛生政策具有影響力的數據時導致對老年人的歧視。
世衛組織的數據表示,到2025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的數量將增加一倍,到2050年則將達到20億,并且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