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老孫10年前發過一次病,生氣后心悸,后背痛,到醫院檢查確診為心肌輕微缺血,醫生說問題不大,但老孫此后卻落下了病根:只要一生氣就胸悶、心跳加快、后背痛、手麻!他懷疑自己是心絞痛放射到后背,但該做的檢查都做了,并沒問題,更令他疑惑的是拔罐就能緩解疼痛,這究竟是什么病呢?
“筋骨病”引發“疑似”心臟病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譚寧表示,能夠引起“疑似”心臟病癥狀的疾病有很多,如頸椎病、消化道疾病、更年期綜合征等。
以頸椎病為例,其引起的“疑似”心臟病癥狀包括胸悶、胸痛、氣短,及心悸、心率失常等。譚寧主任解釋,這是因為頸部的交感神經有上中下3個神經節,都有發往心臟的分支,而且與迷走神經分支共同形成心臟冠狀動脈及主動脈叢,支配心臟活動和心血管舒縮。當頸部的骨質增生壓迫或擠壓脊髓根時,常常會出現頸胸部閃電樣疼痛,類似心絞痛。
對于老孫的背痛,不能因為由生氣引起并伴有心臟病癥狀,便臆斷為心臟病,尤其拔罐可緩解,就更增加了“筋骨病”的可能。從中醫的角度分析,似乎更符合肝氣郁滯的癥狀。首先大怒則傷肝,肝氣受損,則肝氣的運行失常,出現肝氣淤滯的問題。不通則痛,而肝主一身之筋脈,所以會出現肢體的發痛、發麻。
別在家自行診斷心絞痛
雖說許多疾病的癥狀與心絞痛相似,但真正的心絞痛還是有其自身的特點,細細分辨還是可以區分的。譚寧說,心絞痛一般的誘因是體力勞動后或情緒激動,心絞痛發作時疼痛的感覺是壓榨樣痛,或燒灼樣痛,持續幾分鐘后即可緩解,如果半小時仍得不到緩解則已發展為心肌梗死。有的患者自述胸悶已經持續好幾天了,也可以基本排除心絞痛。
不過,譚寧仍不建議患者根據癥狀在家里自行診斷是否是心絞痛,最好還是到醫院就醫。如果患者正處于疼痛期,醫生會立即安排患者做心電圖,看有無異常改變;如果患者不處于疼痛期,醫生一般會安排患者做運動心電圖。如果心電圖檢查結果未見異常,才可以排除心臟病。
心臟神經官能癥要看心理科
近年來心內科接診主訴心臟病、檢查結果卻沒問題的患者很多,這是因為有一種病叫“心臟神經官能癥”,應該看心理科,它在心理科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軀體形式障礙”,很多都是由應激事件引起的“后遺癥”。
人體各器官如心臟、胃等都是受植物神經調節的,當人長期處于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情況下,中樞神經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會發生障礙,如果導致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發生紊亂,就會出現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類似“心臟病”癥狀,這便是心臟神經官能癥。譚寧表示,心臟神經官能癥的診斷需在排除心臟器質性病變的基礎上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