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安
很多痛風患者病情發作時痛苦非常,但痛過后仍不從飲食、生活習慣上予以改變。專家提醒,痛風不可小視,因為痛風可并發腎臟病變,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受損。
痛風分3段 好發于中年
痛風好發于40歲以上的男性,女性多在更年期后發病。常有家族遺傳史,臨床表現可分為3個階段:
1.急性發作期:發作前可無先兆,常發作于深夜,患者多被關節痛驚醒,疼痛繼而加劇。受累關節紅腫灼熱、皮膚緊繃、觸痛明顯、功能受限。多于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恢復正常。
2.間歇發作期:多數在初次發作后1~2年內復發,隨著病情的進展,發作次數逐漸增多,癥狀持續時間延長,無癥狀間歇期縮短,甚至癥狀不能完全緩解,且受累關節逐漸增多。
3.慢性痛風石病變期:皮下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是耳廓,也常見于反復發作的關節。臨床表現為持續關節腫痛、壓痛、畸形、功能障礙。
藥物治療 首先控制高尿酸血癥
痛風患者該怎樣吃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司徒冰介紹,原發性痛風目前尚無根治辦法,但控制高尿酸血癥可使病情逆轉。非藥物治療適用于所有患者,經非藥物治療血尿酸仍>7毫克/分升者,應予藥物治療。痛風患者降尿酸目標為血尿酸<6 毫克/分升;對于痛風性關節炎癥狀長期不緩解或有痛風石的患者,血尿酸應<5毫克/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