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概述上海市貫徹毛主席“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指示,決策消滅血吸蟲病的歷史,取得的成績,以及主要的經驗和體會。記述血吸蟲病對人民健康的危害和上海市決策消滅血吸蟲病的過程,分析消滅血吸蟲病的成果。第一戰役1956—1959年動員群眾,進入高潮。組織領導班子和參戰隊伍,開展預防試點。通過群眾性“三送三檢”普查大便,疾病治療。結合農田水利整治有螺河道,再由滅螺隊伍進行反復化學滅螺,螺情病情下降顯著。第二戰役1960—1975年雖經困難時期,但堅持血防反復斗爭,除害務盡。不斷改進查病治病和查螺滅螺方法,建立的一本賬(病情)、一張圖(螺清),滅一塊、清一塊、鞏固一塊,直到消滅。第三戰役鞏固、監測。經過反復查病、查螺等監測,共調查22個鄉鎮,捕獲3萬只釘螺未發現陽性螺;查病15萬人未發現新感染的人和牛;中學生、招工、新生中未發現新感染者。上海市經過35年的長期斗爭消滅了血吸蟲病。人增壽、地增產,人民幸福生活。
關鍵詞:血吸蟲??;治療;整治河道;化學滅螺;血吸蟲病防治
1956年我有幸參加到消滅血吸蟲病的隊伍中。通過幾年青浦血防試驗田的戰斗,隨著衛生局組織的上海市血防科研小分隊,幾乎走遍了郊區9個縣,并在嘉定安亭、奉賢新寺等蹲點,深深體會到消滅戰役之困難和艱巨。這次在總結早年參加上海市青浦縣消滅血吸蟲病的體會時閱讀到上海市消滅戰役的過程,特予以摘要記載如下。
1消滅血吸蟲病的決策過程
1904年,日本人首先報道日本血吸蟲病(以下簡稱血吸蟲病),搞清其生活史。但血吸蟲病在中國歷史悠久,在上世紀70年代,湖南長沙(1971年)馬王堆和湖北江陵(1975年)鳳凰山發現兩具王侯古尸,經過檢查發現尸體的腸道內均含有血吸蟲卵,證明我國血吸蟲病遠在2100多年前已有流行[1]。
新中國成立初,解放大軍在上海、江蘇周圍江湖練兵,10萬官兵下水、3萬人感染了血吸蟲病。與此同時,5 207人在高郵洪澤湖洪水時涉水造成急性血吸蟲病感染,1 335人死亡(25.4%)。兩起悲慘事件引起許多專家注意并上書黨中央建言人民政府采取防治措施。
毛澤東主席1957年在上海會見各行各業專家時接見了流行病學專家蘇德隆教授,詢問血吸蟲病的情況,征求對農業發展綱要草案中幾年消滅血吸蟲病的意見,表達了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決心。決定設立中共中央血防9人小組負責此項工作,辦公室設在上海市。上海市領導根據毛主席的指示,迅速動員和組織力量,摸清情況,制定規劃。情況明、決心大、方法對。全力以赴地首先要在上海消滅血吸蟲病。1958年毛主席聽說江西余江消滅了血吸蟲病,夜不能寐,寫下《送瘟神》這篇雄偉詩章,鼓舞人民消滅血吸蟲病的信心。
2上海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
上海血吸蟲病流行由來已久,1930年陳方之、李賦京相繼報告了上海血吸蟲病的流行范圍和程度;1938Andrews和吳光報道上海發現家畜血吸蟲?。?941年吳光和許邦憲等對上海佘山附近釘螺的分布和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情景進行了描述,指出該病已成為影響農村經濟,威脅農民健康的重要疾患。
1930—1949年青浦縣蓮盛鄉任屯村275戶960人全家死絕的有121戶,幸存的461人97.3%患有血吸蟲病,那里“有屋無人住,有田無人種”。嘉定安亭鄉薛家村1929年有11戶44人,到新中國成立時僅剩5戶、22人。上??h寶南鄉北馬村至1939年死絕17戶,新中國成立時房倒人死,釘螺滿布,全村僅剩28個男性青壯年中22人患上了晚期血吸蟲病。
3上海市血吸蟲病病情、螺情和防治機構
3.1流行地區
1958年上海市10個郊縣中有9個縣,包括212個公社、159個鎮、1558個生產大隊有血吸蟲病流行,分別占社、隊的74.5%和81.4%。1956—1958年累計調查各流行區3歲以上居民血吸蟲病流行率為20.5%。其中流行率較高的縣分別為、金山、青浦,、略低的縣為、松江、奉賢、嘉定、上海縣,最低的縣分別為南匯、川沙、寶山縣。晚期血吸蟲病的流行率與血吸蟲病流行率相當(圖1、圖2)。
3.2其他宿主血吸蟲病流行率
1956—1960年,流行區共發現27 828頭耕牛感染血吸蟲病,流行率為14.9%,其中最高的松江和嘉定現分別為40.1%和36.6%,最低的寶山為0.4%。上??h南張鄉家畜和野生動物血吸蟲病流行率:家貓為35.2%,溝鼠為32.1%,野兔為19.4%。另外,田鼠、家鼠、犬、山羊、貉、野貓、獾等也有感染。
3.3釘螺分布
1956—1984年上海市累計發現釘螺面積16 647.5萬m2,占土地面積的5.9%(其中青浦最廣占16.3%,其他小于10%), 河塘兩岸占27.8%,陸地占72.2%(圖3、圖4)。
3.4 防治機構和隊伍
我國采取的辦法是黨領導下的行政負責制:中共中央有9人小組由華東局代表中央負責,成員由各省市主要負責人參與,具體由衛生部血防局負責辦公室工作(設在上海)。上海市有7人小組,縣有5人小組,鎮有3人小組。
業務單位由專業機構負責:1956年上海市衛生局組建血吸蟲防治研究所(血防所),各縣有血防站負責常年不懈地治病、搶救和滅螺。
還有一批專家教授掛帥如郁維教授負責上海縣南張、華漕試點,蘇德隆教授負責青浦趙巷血防試驗田,還有嘉定望新等點。他們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現場進行技術革新,指導治病、滅螺。各醫院常年組織巡回醫療隊輪換進行鄉鎮醫療和血防。
更主要的是動員廣大群眾自覺送便查病,及時參加治療,積極結合冬季農田水利興修消滅釘螺,夏秋季河岸鏟土除草,并在治病、滅螺時協助專業人員工作。
除上述以外,還有各科研單位、藥廠和相關部門不斷地技術革新,改進查滅釘螺的方法和藥物,不斷提高滅螺效果和療效。如第六制藥廠生產滅螺藥氯硝柳胺,信誼藥廠等1965年生產出細粉血防846(六氯對二甲苯),1977年供應吡喹酮等。
4消滅血吸蟲病的過程
4.1探索消滅血吸蟲病的著力點
根據日本血吸蟲的生活史,可分為四部分:人和動物宿主(終宿主)大都生活在陸地上;釘螺(中間宿主)以陸為主兩棲生活;糞便中蟲卵入水成毛蚴,鉆入釘螺;在釘螺體內一個月后形成尾蚴經水鉆入終宿主。其中終宿主和釘螺主要生活在陸地上,治病、滅螺是比較容易采取的措施(圖5)。
4.2消滅的三個戰役
4.2.1第一戰役1956—1959年宣傳動員,掀起查病、查螺、治病、滅螺的高潮。
(1)查病:主要應用糞便沉淀孵化法,以孵出毛蚴為金標準進行治療。以后改進用尼龍袋集卵孵化法代替量杯。期間曾經使用皮內試驗,后因特異度和敏感度不夠而放棄。1956年改進特異度和敏感度后,曾應用環卵沉淀試驗作為輔助診斷方法,用于疾病監測。查出病例后建立病例一本賬,記錄整個查病和治病的個人史。
(2)治病:主要應用酒石酸銻鉀靜脈注射,療程由最先的20天,后縮短為7天、3天。少數患者無法耐受,發生阿-斯綜合征(急性心源性腦缺血),頻發早搏,甚至猝死。搶救這一類患者時需不斷地注射阿托平等藥物,應用去顫等措施。后來試用利多卡因滴注,取得一定效果。耕牛治療應用與人相似。晚期血吸蟲患者中除西醫結合治療外,在中山醫院支持下主要進行切脾手術,改善門靜脈高壓,效果較好。
(3)查螺:主要應用系統抽樣,隔一定距離抽查一框,計算密度。螺密度低時,可以用有螺框代替螺計數。隨著釘螺消滅,特殊地形釘螺密集,造成滅螺的困難(表1 )。查滅螺的成果,記錄于釘螺一本帳上。
(4)滅螺:寶山消滅釘螺采用水田改旱田,挖新溝填舊溝等方法控制了血吸蟲病的流行。其他地區結合冬季興修水利的機會整修河溝,使河岸成梯形,便于除草滅螺。平時開展反復噴撒滅螺藥,如砒酸鈣、五氯酚鈉等。沒有藥物時,在上海市區收集工業廢料如電石渣等作為滅螺藥物。
4.2.2第二戰役1960—1975年反復斗爭,滅一塊,清一塊,鞏固一塊。當上海西郊和北郊滅螺工作頗有成效時,過早宣布“基本”消滅了血吸蟲病,1958年撤銷了市血防所。直到江蘇省10個縣劃歸上海市,血防任務加重,才于1964年才重建上海市血防研究所。
這一過程釘螺密度從迅速減少又快速回升。蘇德隆教授看到這一現象,撰寫了《指數曲線在除害滅病工作中的應用》一文告誡大家,“不了解這頂規律的人可能看到運動開始時的勝利低估了全盤工作的艱巨.....了解規律的人就能了解反復斗爭的必要性,并且能對運行發展的遠景作出科學的預言”。他用數學的語言,指出無論治病還是滅螺開始快速下降到后來緩慢減少。 其實變成對數后就是一條直線,其速率(坡度,即b值)是一樣的,數學上稱作指數曲線。規律搞清后,查螺、滅螺、查病、滅病反復斗爭的腳步加速。1965年河道推廣鏟土與噴灑五氯酚鈉結合,陸地采用五氯酚鈉浸殺。1965年有螺面積從1.1億m2下降到1968年0.2億m2,1972年更下降至110萬m2。
治病方面,1960年上海醫工院合成新藥呋喃丙胺,用雙盲隨機試驗確定了治療急性血吸蟲病的作用。1965年推廣麻油846(6氯對2甲苯溶于麻油中)治療了20多萬人,效果較好,但精神神經反應嚴重,1967年停用。后改為細粉846片治療血吸蟲病,在嘉定安亭、奉賢新寺等推廣取得一定效果。麻油846后遺癥患者大部經積極治療后恢復了健康。晚期血吸蟲病患者經中山醫院等深入縣醫院積極開展切脾手術1.5萬例,再結合利尿、健脾等的中西醫方法治療搶救了96.4%患者生命,其中85.6%恢復勞動力,婦女恢復了月經和生育,侏儒再次發育。
在此階段,治療耕牛56萬多頭。加強了糞便管理和飲水衛生。
4.2.3第三戰役1975-1990年監測、鞏固。1979年上海、嘉定、寶山三縣率先達到消滅血吸蟲病的要求,市血防領導小組制定了消滅后監測工作試行方案,加強了監測工作(圖5)。
1985年之前共組織293 596人多次查螺,6個縣22個鄉鎮、83個村共發現釘螺856處,捕捉釘螺29 551只,經解剖未發現陽性釘螺。查找水生植物和交界地區漂浮物也未發現釘螺。在查病方面,共查147 800人為新發感染病例。血清學環卵沉淀調查78 103人環卵率5%者127人(0.2%)。調查耕牛9791頭未發現血吸蟲病感染。對原流行區內一二年級學生和招工、招生對象均未發現新感染。
5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驗和體會
5.1消滅疾病是衛生工作貫徹預防為主的大方向
20世紀50年代曾為人類能否消滅血吸蟲病爭論過相當長的時間,事實勝于雄辯,消滅血吸蟲病大大鼓舞上海市人民消滅其他疾病的信心。
5.2堅強的領導和健全的辦事機構是工作順利的保證
黨領導下的行政負責制是一種切實可行的組織架構。領導人消滅疾病的決心和對人民健康的關懷是基礎,領導、群眾和專業人員的三結合是實體。領導機構定期過問,深入群眾檢查督促和聽取技術人員的建議是消滅血吸蟲病過程中的寶貴經驗。
5.3創新方法、改善藥械、落實經費、形成制度是工作成功的基本條件
查、滅血吸蟲病和釘螺為消滅找準了方向,土洋結合的滅螺,結合農田水利、鏟草皮、整修河岸為反復化學滅螺打下了基礎。 指數曲線、負二項分布、特殊地形等都是我國的創造。氯硝柳胺的二次開發,用于防蚴滅蚴也是創新。
上海市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驗是寶貴的,但遺留一些問題也需要解決:如何繼續監測?到什么時候為止?機場有螺無病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還有待于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 Chen MG.Assessment of morbidity due to Schistoxomajaponicuminfection in China[J]. Infect Dis Poverty,2014,3(6):1-16.
2. 俞順章.消滅血吸蟲病:早年參加上海市青浦縣消滅血吸蟲病的體會[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7):1044-1046.
3. 上海通志館.上海防疫史鑒[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3: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