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5月26日臺灣《中華日報》
不戰而降:蔡當局如何在“沖之鳥”護漁?
摘編自5月26日臺灣《中華日報》
臺日有關“沖之鳥”礁海域漁權爭議非始于今日,因有臺灣方漁船“東圣吉十六號”遭日本公務船扣捕,并強索人船釋放保證金而使爭議加劇。“沖之鳥”礁位于西太平洋、菲律賓海北方的公海海域,距離東京偏西南方約1730公里,包括兩座天然形成的礁巖及一座人造礁,天然礁巖漲潮時都沒入海平面之下,日本當局卻堅稱是島不是礁。
“東圣吉十六號”于4月25日遭日方扣捕,第二天因日方強索而給付保證金新臺幣176萬元,人船始得獲釋。是時,馬英九卸任在即,仍堅定地表達捍衛漁權的決心,責令“海巡署”派艦艇前往“沖之鳥”礁護漁。馬英九當時對“海巡署”下達護漁一個月的指令,乃著眼于一個月后新當局上臺,“海巡署”艦艇護漁權責,必須移交給新當局持續辦理。
然而,新當局上臺之后,隨即對“沖之鳥”礁海域的漁權問題,如假包換地演出一出“井底之蛙不可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語于冰者,篤于時也”的現代劇。經由新當局高層定調后,“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據以指出,“沖之鳥”是島還是礁?存在爭議,在聯合國大陸礁層界線委員會(CLCS)做出決定之前,“我方不采取法律上的特定立場”。
臺灣“行政院”換了人當家,施為就變了調,徹底改變馬當局堅持“沖之鳥”是礁不是島的認定,不顯山不露水的屈從日方堅持的是島不是礁,甘做不可語海的“井底之蛙”。既然“行政院”認為“沖之鳥”是島還是礁尚待CLCS判定,這種自我設限的立場則形同不可語冰的“夏蟲”,將如何在“沖之鳥”礁護漁?難怪“海巡署”護漁艦艇撤至200海里以外的公海。
蔡當局對“沖之鳥”礁漁權不戰而降,意在營造親日路線以反制大陸,為了“拉日打中”竟然視漁權如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