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貧窮 也是一種快樂
RENSHENGJINGJIE
人生境界
XINGYUNDASHI 星云大師
國際著名佛學大師
俗名李國深,1927年農歷丁卯年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國際著名佛學大師,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
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先后在世界各地創建200余所道場;創辦9所美術館、26所圖書館、出版社、12所書局、50余所中華學校、16所佛教叢林學院;著作等身,對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居功至偉!
回憶五十年前開創佛光山,我就誓愿不積眾金錢,“以無為有、以空為樂”,我不趕經懺替人念經,我不出外化緣、不走政府、不到信徒之家,甚至于五十多年來,我沒有到過百貨公司、什么超市商店購買物品。巨為貧儈不積聚金錢,所有一切,都歸公佛光山教團所有,甚至信徒給我的紅包,我都拒絕,很安然地做我一生的“貧僧”,我覺得享受貧窮也是一種快樂。
在開山初期,所有的拜墊、桌椅、圖書、雜志, 以及至少可以舉辦二三十次展覽的名家書畫。例如:李自健的油畫、施金輝的觀音像、高爾泰的禪畫、香港阿蟲的漫畫、何山的敦煌壁畫、賀大田的老屋系列、田雨霖的水墨國畫等等,當初都是貧儈分批收藏而有。現在,這些作品,均由佛光緣美術館如常法師負責管理。藝術無價,文化、教育上的意義,價值又何止萬億元以上呢?
承蒙媒體某些女士先生經常在電視、報章批評我,甚至辱罵我,我都很感念,因為一無所有的貧僧,遭要一些批評、議論,也是替我的人生增添一點彩色。我一生“以不要而有”為理念,個人什么都不要,佛教、教團當然還是需要發展,雖是“貧僧”,能叫他不愛教嗎?
就拿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來說,我想他個人的生活也是淡泊、節儉,一切都是為了社會。現在佛光山千余眾比丘、比丘尼,不拿薪水、沒有假日,他們使用的教室、寮區,還是維持五十年前的傳統生活設備,居住的地方都沒有冷氣空調,佛光山的空調都是客人所用。大家安貧樂道,還要為社會服務,那許多好發表議論卻又不了解的人,為什么不對這些時間、空間因緣做一點研究功課、多了解一些呢?難道都沒有看到這些貧僧們的身心、思想、生活天地嗎?
佛教徒大多守貧,縱有公共的寺院財富,亦為寺院所有、社會共有,都用之于社會大眾。近來,各媒體對佛教很殘忍地踐踏,少數的媒體保持傳統的道德,為佛教說幾句公道話,持之以平。貧儈坦誠地向社會報告:我這一生沒有用過辦公桌,沒有用過櫥柜,雖然現在有了一些辦公桌、身旁櫥柜也很多,但我從來不會用過、開過。我有一張八公尺的長條桌,吃飯、會客、寫作、會議、寫字都在這張桌子上,甚至佛教里的萬千信徒來訪的時候,他們都會經坐過。我不知道這些朋友、信徒是否還記得這張綠色桌面的長方形桌子?這張長條桌,一直陪伴著我四十多年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