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問題臺灣農民創業園還存在的問題
自2006年以來,臺灣農民創業園在大陸可謂開花結果,除了29個國家級臺創園外,各省市區也相繼設立了省級臺創園。10年來,臺創園各地積極探索兩岸農業交流合作新形式、新途徑,在推動兩岸農業合作共贏,造福兩岸農民福祉,增進兩岸農民情感融合上發揮了重要的平臺作用,臺創園總體進展比較好。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各地發展不平衡,臺創園建設出現了一些制約性的困難。根據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臺灣團代表陳蔚文、全國政協臺聯組委員陳玲在建議提案中的反映,目前臺創園問題反映比較集中的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一是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國家土地政策的制約。
建議、提案說,調研中得悉,臺農臺商引入臺創園的項目,多為科技型、休閑觀光型、加工貿易型等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中須建設農用機耕設備存放處、展廳、倉儲、餐飲、休閑場所、觀光道路、員工宿舍等設施,按規定需要申請設施農用地指標。臺農臺商反映,2010年國家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出臺了《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設施農用地的范圍、分類、審核等進行明確規定,以上臺創園臺農臺商所需建設的內容基本沒有列入許可范疇,按規定不能進行以上此類設施建設,即使申報,也很難獲批。由此,造成臺農臺商發展休閑觀光型等現代農業產業受到制約。
二是臺農臺商抗風險能力低。
農業生產有較強的季節性,市場變化較快,易受土地生態環境變化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而農業資金投入較大,資金回籠較遲,臺農臺商多為中、小個體或家庭企業,投資能力有限,融資難,涉農保險的險種少,所以,臺農臺商的抗風險能力較低。臺農臺商遇到的這些困難和問題,如果是在臺灣,有農會和農業合作組織等幫助解決,但大陸沒有類似組織,臺農臺商基本處在“單打獨斗”狀態,生產經營十分吃力。
三是口岸檢疫便利程度不高。
建議、提案說,據臺農臺商們反映,臺創園一般都遠離檢疫隔離區,加上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照護,使一些引進的名貴種苗在檢驗檢疫和運輸過程中受損,造成經濟損失,影響生產。
另外,臺創園總量總體偏小、各地臺創園發展很不平衡、園區平臺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自身發展遇到諸如土地、融資、銷售等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