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中醫藥大學 羅頌明
高校工會工作創新途徑研究
文/福建中醫藥大學羅頌明
高校工會作為重要的工會組織之一,在高校的各項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新形勢下高校工會工作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高校工會必須要積極地探索工會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推動工會工作改革創新,把廣大職工群眾組織到工會中來、團結在黨的周圍。因此,開創多種新穎有效的工作途徑成為高校工會組織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高校工會;工作途徑;創新;研究
高校工會組織是代表學校內廣大教職工權益的組織,其工作主要圍繞維護廣大教職工權益展開。高校工會組織作為高校中代表和維護廣大教職工權益的群眾組織,要在時代變遷以及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大環境下,全面迎接內外環境巨大變化帶來的機遇,積極探索新穎有效的工作途徑,從而更好地應對挑戰。因此,高校工會組織應該把加強工作的創新力度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作實踐中,做到與時俱進、探索創新。本文分析了高校工會工作的特點以及高校工會組織工作職責發生的重大變化,探索了高校工會組織工作創新能力的基本途徑。
高校工會組織的工作是為廣大教職工服務的,高校教職工群體是知識分子比例相當高的一個群體,具有特殊性。因此,高校的工會組織不僅需要具備一般工會組織所具有的職能與屬性,還要兼顧自身的特殊性。
(一)工作對象具有特殊性。高校教職工群體中有一部分成員自主意識強烈,個性鮮明,追求絕對的精神獨立,崇尚精神解放、追求內心自由。這些特性使得高校教職工中對于不良的社會現象有著天然的抵觸和強烈的反抗意識。因此,高校工會在履行一般性服務職能的同時,對于涉及教職工權利的行為一定要做好事先多交流、事中多溝通,事后多宣傳,充分尊重教職工的意見,聆聽建議,并通過多種方法,利用多種渠道,真正地代表和維護廣大教職工群體的特殊權益。
(二)工會工作內容具有特殊性。高校不僅是各種知識體系與價值體系得以傳播、交流的重要橋梁,同時還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課堂。要將人類社會在一定歷史環境和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價值追求、知識體系和行為準則傳授給青年學生,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只有通過校內廣大教職工的日常工作來實現。為此,高校工會組織作為高校機構的一部分,要想全面照顧到廣大教職工的需求,發揮群眾組織的監督引導工作,就必定要參與到教職工教書育人的日常工作,使其教書育人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目前,我國正在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高校的教學模式以及管理機制等多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校工會作為黨政管理機構和教職工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工會組織的工作職責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
(一)高校工會組織進一步拓寬了工作領域。首先,堅持服務廣大教職工和學生與適應新形勢應齊頭并進。目前高校工會組織的日常工作不僅限于教師團體,正在逐漸深入到學校所有從事服務工作的人員。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對于他們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施以援手,并且將全心維護其合法權益成為工會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同時,許多高校工會還針對困難學生群體,組織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助學活動,幫助困難順利完成學業。
其次,工會組織作為教職工代表大會日常工作機構,通過強化、深入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和推動校務公開,推進學校政治民主建設。
最后,為學校改革和發展大局保駕護航這一重任是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勢下,工會應該擔起新任務,拓寬工會組織的工作領域,增強工會工作的影響力。
(二)進一步完善教代會制度,提高民主水平。提高民主管理程度是完善現代大學教育制度的核心內容,教職工代表大會為高校教職工成員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提供重要方式,同時也是工會組織實現維護職能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不斷提高高校民主辦學水平是高校工會組織的重要工作。
首先,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相關制度,重點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建議、審議通過、審議決定和審議監督權四個方面工作;屬于教職工代表大會的執委會組織以及各種為了開展專門工作成立的委員會要充分發揮作用,在閉會期間同樣起到調研、咨詢、論證、審議和監督作用,積極開展“校務公開、院務公開、處務公開”工作。
其次,要建立健全二級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二級教職工代表大會是實現學院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途徑,要抓住現代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契機,依照高校二級教職工代表大會的開展細則,進一步完善高校教職工代表大會的制度建設。
(一)精準定位,加強全局意識。高校工會組織是維系高校廣大教職工關系的橋梁與紐帶。作為輔助黨委工作的機構,高校工會組織應該將學校的中心工作作為出發點,更新理念、開拓思路、創新方法、與時俱進,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使自身的優勢和職能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二)健全各項制度,增強服務功能,規范工作作風。
教職工代表大會是高校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高校工會組織要通過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提高民主管理程度等方式維護教職工權益,抓住現代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契機,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完善高校各項民主制度。同時還要強化崗位責任、轉變工作作風,豐富服務職能,積極開展內容豐富、方式新奇的文體活動,營造積極奮進的工作氛圍,打造服務型工會,切實為廣大教職工進行服務。
(三)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工會成員的素質和能力。在新形勢下,高校工會組織應該不斷提高工會組織自身素質建設,不斷追求新穎的組織方式,擴寬工會工作的覆蓋面,無論是在理論層面上還是在實踐層面上都需要積極創新。在健全工會組織的同時,還要建立健全工會干部隊伍,在全校范圍內選拔政治立場堅定、作風端正、廉潔自律、業務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的教職工擔任專職、兼職工會干部。對于現有的工會干部和成員,也應定期開展培訓,使其能夠對自身的理論知識進行不斷更新,提高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其能夠做好本職工作,提高工會隊伍的綜合素質。
(四)對原有的工作方式方法進行改進。創新是一個非常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實現高校工會工作的創新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對原有的工作方式方法進行梳理整合,盡快淘汰與高校實際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不符的落后的工作方式方法,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群體的特點和學校工作的特點來開展工會工作。為了鼓勵工會干部大膽創新,發揮員工的首創精神,對于在各項創新工作中成績突出的人員應該進行鼓勵和表彰,激勵工會干部激發自身的創新潛能。例如在工會工作中應該對傳統的說教、信件等方法進行逐漸的淘汰,積極運用微博,QQ、微信等新媒體、自媒體與教職工開展密切的溝通和交流,了解教職工的所需所想,營造活力工會、溫馨工會,為教職工提供更加確實有效的服務。
在新形勢下,面對新任務和新要求,高校工會組織的創新工作充滿機遇,同時也面臨挑戰,任重而道遠。在新形勢下,我們要不斷探索工會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以應對深化高校改革進程中遇到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將工會組織的作為和風采在學校發展進程中展示出來,推進高校各項事業的全面穩定發展,建設和諧校園。
[1]韓晨紅.加強師德建設是高校工會工作的一個重點[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5).
[2]曹海濤.提升我國高校工會服務效能的研究[J].才智,2015(03).
[3]楊立杰,熊遠興,陳麗霞.對貴州高校工會工作的調研與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5(09).
[4]王建軍,吳桂峰.公共政策下高校工會工作的創新與發展[J].中國職工教育,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