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常青湖南商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
廉政建設中網絡監督作用淺析
謝常青
湖南商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摘要】隨著互聯網絡的不斷發展,網絡監督在廉政建設的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好網絡監督對我國的廉政建設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關鍵詞】網絡監督;廉政建設
網絡監督就是公民通過互聯網等網絡電子信息平臺,對國家公共事務和國家公職人員的活動、言行等方面進行監督、檢舉、揭發等的一系列活動過程。網絡監督與傳統的政治監督方式不同,它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應運而生的,因此,網絡監督具有其他傳統監督方式的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主要體現以下一些方面:
(一)監督主體的廣泛性。相對于傳統監督方式而言,網絡監督的主體更加廣泛,它覆蓋的人群更廣、區域更大,更能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
(二)高效性。網絡監督較以往監督形式來說具有高效率性,由于網絡監督的門檻低,相對于以往的信訪檢舉等傳統形式而言,它摒棄了“上門—登記—談話—反映情況—受理”等一系列復雜的程序。群眾信訪渠道也存在不暢通、監辦不到位等問題,攔訪、截訪事件時有發生,使民眾的利益訴求難以表達。而網絡監督從網絡事件曝光,舉報信息公之于眾便會形成較大輿論壓力,倒逼有關部門調查,往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低成本性。網絡監督由于通過互聯網發布檢舉信息,各個監察部門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公眾發布的檢舉信息,與傳統的檢舉、取證方式相比較,更加節省人力物力,降低了監督和調查取證的成本,為國家監察機關節省了財政開支。
(四)匿名性。網絡監督較以往的實名制舉報而言,更加具有匿名性,它可以在網上匿名發布舉報信息,避免過去被舉報者威脅、打擊報復舉報者的情況,大大降低“舉報不成反被報復的”惡性循環現象。同時,由于網絡監督的匿名性,公眾可以自由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揭發貪污腐敗事情。
(五)透明性。網絡監督具有透明性,而傳統反腐體系有一定的封閉性,舉報查不查往往由領導說了算;而且反腐渠道層級多,環節多,效率慢;同級舉報人容易受干擾,有時甚至遭故意回避。網絡監督是舉報信息公布在互聯網上,也使政府將辦案的進展情況及時公布于眾,是整個案件過程置于透明之中。
近年來,網絡監督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十八大召開以來,一大批高管相繼落馬,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由網友在網上發帖揭發的。2013年5月12日,監察部網站一則簡短的消息,引來微博上的廣泛轉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中共十八大以后,包括李春城在內的一批官員紛紛被查,不斷提振公眾的反腐信心。而此次劉鐵男成為因微博實名舉報而落馬的首位省部級高官,再次證明了網絡監督在廉政建設中的巨大作用。
(一)網絡監督為廉政建設奠定了群眾基礎,能夠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監督作用。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與及時性,在廉政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進來。使黨和政府等公職人員更好地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中。
(二)網絡監督豐富了我國監督體系的外延。目前,我國的監督體制主要有上級監督、黨內監督、人大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而下級監督體制相當不健全,我國下級監督主要是通過社會監督來實現,大致分為三類:第一,政協和民主黨派監督;第二,人民群眾監督;第三,輿論監督。④這三種監督形式雖然已經建立,但是由于我國各方面的原因,下級監督機制還很不健全,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部分完整的《新聞法》,新聞輿論也沒有充分的自由。但是,網絡監督形式卻是這一缺憾的有益補充,而且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在一定的程度上豐富了我國監督體系的外延。
(三)網絡監督為監督主體提供了建言獻策、揭發檢舉腐敗行為的新渠道。在傳統的監督過程中,人民群眾主要通過信訪渠道揭發檢舉腐敗行為,但是由于我國的信訪機制還不健全,上訪群眾往往要經歷“上門—登記—談話—反映情況—受理”等一系列復雜的程序。群眾信訪渠道也存在不暢通、監辦不到位等問題,攔訪、截訪事件時有發生,甚至一些群眾因為上訪檢舉而被一些官員打擊報復,使民眾的利益訴求難以表達。而網絡監督由于其匿名性和便捷性等特點,使人民群眾能夠及時、全面的反應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并在網上公之于眾,為揭發腐敗行為,加強廉政建設提供了全新的渠道。據有關部門統計,2008年到2012年,中央紀委、監察部舉報網站共收到網絡件30.1萬件次,約占中央紀委監察部同期信訪舉報總量的12%,其中檢舉控告類網絡件21.9萬件次,網絡舉報已經成為繼來信、來訪、電話之后又一重要舉報渠道。
(四)網絡監督擴大了反腐信息的來源,并且信息形式多樣化。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4.2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到74.5%,其中我國微博用戶規模為3.09億,網民中的微博用戶比例達到54.7%。隨著互聯網和3G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網絡普及率將會不斷升高。由于人民群眾生活在基層,掌握了解的貪污腐敗的信息更多,更加全面,而且,網絡舉報提供的信息多種多樣,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結合,與傳統的文字舉報信息相比較,網絡監督提供的信息更加生動、形象。因此,網絡的普及將會為廉政建設提供更多的反腐信息,為官方反腐提供更多的線索。
(五)網絡監督提高了廉政建設的效率。網絡的互通性和及時性,使公眾發布的檢舉信息更加容易置于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之中,迫使官方采取重視的態度。并且有了群眾的關注和監督,紀檢監察機關也會更加重視腐敗案件的調查力度,及時將案件的建站情況向公眾發布,增加反腐敗的透明度,提高辦案的效率。從“房叔”蔡彬到“表哥”楊達才,再到“天價煙”局長周久耕,再到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近兩年因網絡監督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并最終處理的腐敗問題成為新時期的一種現象,并且從網絡曝光到最終查處定罪的效率也較以往反腐案件更高。
參考文獻
[1]林生平.網絡監督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功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11,(1),27.作者簡介
謝常青(1973.9-),男,湖南省長沙市,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公共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