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巖 代小冬 陳二影 宋世佳 任曉利 劉猛 李順國



摘 要:為篩選適宜冀魯豫3省種植的優質高產谷子品種,在冀魯豫3省設置5個試驗點,對來自華北夏谷區6家谷子育種單位的15個谷子品種進行了聯合鑒定與評價。結果表明:適宜冀魯豫華北夏谷區種植的優質高產品種為豫谷18、冀谷36、豫谷20、冀谷37、H549(黃)、滄谷5號、衡谷13號、冀谷38,增產幅度9.76%~19%,增產顯著。
關鍵詞:谷子;優質;高產;聯合鑒定
中圖分類號:S515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10.024
Abstract: To select suitable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foxtail millet varieties, planting in three province of Hebei and Shangdong and Henan, five sites in Hebei and Shangdong and Henan Province were set up, 15 millet varieties from six foxtail millet breeding unitsfrom north China area were joint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quality and high yield varieties in Hebei and Shangdong and Henan Province were Yugu18, Jigu 36, Yugu20, Jigu 37, H549 (yellow), Canggu5, Henggu 13, Jigu 38, yield increased 9.76%~19%, significantly to increase production.
Key words: foxtail millet; high quality; high yield; joint identification
谷子是我國北方的特色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四個生態地理區[1]。華北平原生態區又分為春谷區和夏谷區,夏谷區主要包括河北、山東、河南3省。由于氣候原因,造成3省品種的適應性較差,在河北、山東、河南3省夏谷區生產上缺少豐產性、適應性好的優質品種,本研究搜集3省谷子育種單位的15個育成品種[2-9],在3省5點對品種的豐產性、穩定性、抗逆性進行了2年聯合鑒定研究,旨在為推薦華北夏谷區優質高產的谷子品種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來自華北夏谷區6家育種單位共15個品種,以冀谷19為對照,詳見表1。
1.2 試驗方法
試驗分別于2014—2015年6月播種,設冀魯豫3省5個試點,河北設石家莊、武安試點,山東設濟南試點,河南設鄭州、洛陽試點。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行距0.4 m,小區面積13.33 m2,收獲時去掉邊行及行頭。田間管理及調查項目按國家谷子品種區域試驗調查記載項目及標準執行,主要調查農藝性狀、經濟性狀、抗旱性、抗病性、小區產量。
1.3 數據分析與統計
所有數據采用EXCEL 2010和DPS v14.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分析
對2014—2015年5點的產量結果進行聯合分析(表2),結果表明:不同品種間產量差異顯著,13個品種較對照增產產量最高的豫谷18,較對照增產19.00%,其次是冀谷36,較對照增產15.37%,第3位是豫谷20,較對照增產15.15%,第4~8位分別為冀谷37、H549(黃)、滄谷5號、衡谷13號、冀谷38,增產幅度9.76%~14.25%。
2.2 豐產性及穩定性分析
對豐產性及其穩定性進行分析(表3),結果表明:豫谷18、冀谷36、豫谷20、冀谷37、H549(黃)、滄谷5號、衡谷13號、冀谷38共8個品種的豐產效應大于0,為0.041~0.611;穩定性較好的品種為豫谷18、冀谷37、H549(黃)、滄谷5號、衡谷13號、冀谷38冀谷36、豫谷20,所有品種在5個試點均能適應;綜合評價豫谷18、冀谷36、豫谷20、冀谷37、H549(黃)、滄谷5號、衡谷13號7個品種表現好,冀谷38、濟谷17、濟谷15、濟谷16等4個品種表現較好。
2.3 農藝性狀分析
如表4所示:所有品種均是綠苗,生育期87~95 d,冀谷31最短,冀谷37和H549紅最長;出苗—抽穗46~52 d,豫谷20最短,H549紅最長;抽穗—成熟38~45 d,冀谷31最短;在留苗60萬株·hm-2的情況下,成穗數53.55萬~56.25萬個·hm-2,豫谷18最少,冀谷37和衡谷13最多;株高115.18~130.95 cm,冀谷31最低,濟谷17最高;13個品種熟相較好或好。
2.4 經濟、品質性狀分析
對參試品種的經濟、品質性狀進行分析(表5),結果表明:穗長變化幅度為17.70~21.89 cm,最長的是冀谷37 ,最短的是H549(紅);10個品種屬于穗碼適中型,穗型均為紡錘型,單穗質量變化幅度13.35~16.63 g,最大的是豫谷18,最小的是冀谷31;穗粒質量變化幅度11.28~14.38 g,最大的是豫谷18,最小的是保谷19;出谷率變化幅度83.15%~87.5%,最高的是濟谷16,最輕的是H549紅;千粒質量變化幅度2.62~3.01 g,最大的是冀谷37,最小的是豫谷18;冀谷19、冀谷31、H549(紅)、冀谷38、豫谷19、衡谷13號6個品種的谷粒顏色是褐色,濟谷17為灰色,其他品種為黃色;小米顏色中只有濟谷17為灰色,其他品種為黃色,米色一致性均較好。
2.5 抗逆、抗病性分析
對參試品種的抗逆性、抗病性進行分析(表6),結果表明:冀谷19、冀谷31、冀谷36、冀谷37、冀谷38、豫谷18、保谷19、滄谷5號、衡谷13號的抗旱性為1級,其他品種為2級;14個品種抗谷銹病,只有豫谷20和滄谷5號抗性為3級;谷瘟病只有冀谷19為3級感病,其他品種均表現為抗性;冀谷19和冀谷37有零星白發病,其他品種為抗性;紅葉病發生均較輕,冀谷36、H549(黃)、冀谷38均為未發生;參試品種中只有衡谷13號發生線蟲病,發病率1.3%;參試品種中濟谷17、保谷19抗倒性較差為3級,其他品種均為抗性品種。
3 結 論
綜合分析上述結果可見,所有參試品種中豫谷18、冀谷36、豫谷20、冀谷37、H549(黃)、滄谷5號、衡谷13表現好,表現較好的是冀谷38、濟谷17、濟谷15、濟谷16。其中豫谷18、豫谷20、冀谷37、冀谷38是國家一級優質米,滄谷5、衡谷13是國家二級優質米。因此,豫谷18、豫谷20、冀谷37、冀谷38、滄谷5、衡谷13可作為優質高產品種在華北夏谷區推廣,冀谷36、H549(黃)可作為高產品種在華北夏谷區推廣,其他品種可在當地推廣,在推廣過程中豫谷20要注意防治谷銹病、紅葉病,冀谷37注意防治白發病、紅葉病。
參考文獻: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谷子栽培學[M]. 北京:農業出版社,1887.
[2]程汝宏,劉正理,師志剛,等.水分高效利用型谷子新品種“冀谷19”選育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06,10(1):80-81.
[3]師志剛,夏雪巖,張婷,等.優質高產簡化栽培型谷子新品種冀谷31的選育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4,18(2):1-3, 72.
[4]閆宏山,劉金榮,王素英,等.谷子新品種豫谷18的選育[J].作物雜志,2012 (3):147-148.
[5]閆宏山,宋中強,王淑君.谷子新品種豫谷19的選育·特征特性·栽培技術要點[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5):12430, 12500.
[6]宋中強,劉金榮,王素英,等.優質高產谷子新品種豫谷20的選育[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3):667, 682.
[7]郭群.谷子新品種“濟谷15”通過審定[J].農村百事通,2012 (10):13-13.
[8]田伯紅,張立新,王建廣,等.耐澇高產穩產夏谷新品種滄谷5號的選育[J].河北農業科學,2014,18(5):69-71.
[9]郝洪波,韓鐵峰,李愛國,等.抗除草劑谷子品種衡谷13號的選育[J].河北農業科學,2014,18(6):83-85.